尹建莉:與其講道理,不如想辦法

2022-06-06   尹建莉父母學堂

原標題:尹建莉:與其講道理,不如想辦法

這一篇「尹答」,集納了尹老師回答讀者提出的四個小問題,問題不一樣,但答案都有「共性」,就是孩子的怯懦、敏感、依賴性強,往往都源於家長平時講道理太多,想辦法太少。

提問者

我一直是尹老師的忠實讀者和粉絲,我和孩子在不斷學習和努力中都逐漸走入了正軌,我的孩子性格很開朗,班裡成績也在中上,可她最近總是不開心的問我:「應該怎樣交到一個知心的朋友?」她現在和班裡四個小女孩每次在一起玩,她說無論怎麼努力,她最喜歡的兩個小朋友人家總是在一起,如果一個小朋友今天不在,另一個小朋友才親密地和她在一起,為此她很難過,我也給她出了很多主意,比如和朋友相處不要斤斤計較、不要一意孤行,好朋友是慢慢相處才知心的等等,但是有時她還是會很難過給我講她的困惑,我很心疼她,但我真的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尹建莉

我給你一個建議:以後你不要再給孩子講一些道理了,有一些道理偶爾講一講不錯的。但如果家長總是翻來復去地給孩子講一些道理,那么小的孩子他的理解能力有限,不僅會不知所措,而且會有孤立無助的感覺,與其講道理,不如想辦法,你可以想辦法,比如創造條件讓這幾個孩子的家長一起玩兒,順便把孩子領過來,多創造一些相聚的機會……父母們牢記,當孩子遇到一些具體的、現實的問題時,要體諒孩子的脆弱無助,不要講道理,而要想辦法。

提問者

父母在孩子教育中應該做怎樣的分工?

尹建莉

我不認為在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有一些分工,順其自然就好,誰願意做點什麼就做點什麼。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要堅決杜絕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這點千萬要不得,而是要統一,爸爸這樣說,媽媽那樣說,容易造成孩子的分裂,也不要兩個人都想著「整治」孩子,要想辦法陪伴孩子,陪伴孩子比一切的技巧、計劃都重要得多。

提問者

4歲女孩比較敏感,對媽媽誇獎自己的玩伴都比較介意,在夥伴當中不能接受自己不是第一,分個零食也必須第一個給她,否則就會生氣,這個是正常的嗎?

尹建莉

孩子那麼敏感,特別在意自己在同伴面前表現得怎麼樣,自己在幼兒園表現得怎麼樣,得了第幾名,這些問題的背後,表現出的是家長在生活中給孩子這方面的評價太多了。換一句話說,家長可能太在意孩子這些方面的東西了,如果在家長這一塊少說少管,孩子真的不會太介意。

提問者

5歲小孩遇到困難就容易放棄,但是又喜歡爭強好勝,這種性格該怎麼引導?

尹建莉

這個問題,跟前面那個問題的答案是一樣的,就是家長給予了孩子過多的關注和說教。孩子遇到困難就容易放棄,說明家長對孩子所謂的鼓勵太多了,當家長經常熱衷於評價孩子,哪個做得好,哪個做不好,熱衷於指點孩子,孩子就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家長身上了,遇到一點困難,就不想克服,因為他的注意力不在事情本身,而是在意家長的評價。

父母們牢記,

當孩子遇到一些具體的的問題時,

要體諒孩子的脆弱無助,

不要講道理,而要想辦法。

少一點道理和說教,

多一點引導和自由,

孩子將會給你別樣的驚喜!

育兒路上您還遇見哪些問題?

歡迎您來【7天好媽媽成長營】

解鎖更多家庭教育知識

只需 19.9元

馬上掃碼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