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夫妻老來伴。
年紀越大,越要和老伴相依為命。
可是時間太殘忍,讓恩愛一生的兩個人,陰陽兩隔。
很多老人,長期走不出失去老伴的痛苦,也無法融入社會,很快就跟隨老伴而去了。
似乎,一個人的日子,沒有了生活質量,也毫無意義了。
事實上,我們每活一天,都要算數,畢竟「好死不如賴活著」。
建議老人們,如果老伴先走一步,要學會富養自己。
01
獨處,養神。
《百年孤獨》里說:「一個幸福晚年的秘訣不是別的,而是與孤寂簽訂一個體面的協定。」
很多老人害怕孤獨,因此把電視的聲音開得很大,然後渾渾噩噩地躺在沙發上。
也有一些老人,為了驅除孤獨感,到處找人閒聊,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說著說著,就雞飛狗跳了。還有可能,產生一些矛盾,鬧不愉快。
沒有了老伴,孤獨感增強了,但是不要到處找人聊天,更不要關心別人家的醜事。要學會獨處。
一個人獨處,把時間合理安排好了,日子同樣會很充實,並且精神會變好。
人,到底是要自渡的,老人就要渡心——改變世界觀,讓心情輕鬆起來。
作家木心有一段時間,在牢獄中度過。
牢獄很孤獨,他不知道如何是好。但是他很快就找到了獨處的方法——寫筆記。
「我還沒有像我在音樂里所表達的那樣愛你——我突然想起了這句話」,身處牢籠,但是心中有美好,還可以去愛。這樣的筆記,讓木心在出獄之後,再一次灼灼放光。
接納一個人的日子,尋找積極向上的東西,你的精神會好很多,適應當下的生活方式。
02
惜緣,養情。
沒有了老伴,還要不要黃昏戀呢?很多人認為,還是一個人過吧。
但是緣分來了,你卻猶豫了,因為老人的愛情,總是不被兒女認可,還會被兒女認為,這是多了幾個索要遺產的人。
別猶豫了,遇到彼此關心的人,就大膽去愛吧。這不是對不起老伴,也不是不尊重兒女,而是人生的規律。
不讓自己沉浸在痛苦之中的重要方法,就是讓一份新的情感走進生命,取代過去的東西。
在《北轍南轅》里,白靜慧老人失去老伴後,去唱歌跳舞,很快就認識了呂大夫。兩個人一起包餃子,慶祝新年。
雖然他們沒有結婚,但是在人生最後的時光,留下了很多的美好。
事實上,經過溝通,兒女也會認可老人的婚姻,並不是那麼固執。關鍵是老人不要把一切都藏著,思想上要改變。
不強求緣分,也不拒絕緣分,情感的世界,還有盼頭。
03
自律,養生。
一個人也是一個家庭,也要一日三餐,要有煙火氣。
因而,我們要學會規劃時間,看看一整天能做什麼。
早睡早起,鍛鍊身體;上午買賣,中午做飯,下午包餃子......傍晚跳廣場舞,學習一首歌,都是可以的。
生命在於運動,千萬不要讓自己停下來。
有一個叫蘇敏的阿姨,快六十歲了,她和丈夫談不來,就各自生活了。
蘇敏開車旅行,外出多年。風裡來,雨里去,從未讓自己頹廢,還被大家追捧,讓其成為了旅行網紅。
你也許年紀很大了,去不了太遠,但是你可以門口走一走,吹一吹風,也是詩和遠方。
心中若有桃花源,哪裡不是風景區?關鍵是你要有感悟,並且自覺去感悟。
愛惜自己的身體,餘生不管有多少日子,起碼每天都是舒服的,不會隱隱作痛。
人活著,就得有質量,否則活一百年,都是浪費時間。最可怕的是,身體垮了,兒女要照顧,你就變成了累贅,於心不忍。
04
乾淨,養眼。
有的老人,常常這樣認為:「反正活不了多久了,隨便做什麼都可以。」
殊不知,老人為所欲為,就變成了缺德的人,會讓子孫蒙羞,會給家庭抹黑。
乾乾淨淨做人,這是一生的修行。
一個孤獨的老人,也是人;是人就得乾淨。
用一顆乾淨的心去看世界,一切都是舒服的。
我的老鄰居張奶奶,八十多歲了,老伴過世八九年了。
張奶奶去買菜,常常會問左鄰右舍,需要帶點什麼回來?她知道,年輕人都很忙,沒有那麼多時間,去菜市場挑選。
本來,大家要幫張奶奶,可是她卻反過來了。
也有人說:「張奶奶這是討好。」
還有人說:「要是張奶奶跌倒了,你們這些讓她買菜的人,有責任哦。」
聽了閒言碎語,張奶奶卻不懊惱,堅持做自己的善事。自然,亂說的人,就閉嘴了。
只要內心乾淨,哪有什麼難受的?這是做人的原則,也是人的德行。
此外,我們還要保持穿戴乾淨,經常收拾屋子,加強通風,減少「老年味」;不和小人走得太近,凈化朋友圈,避免上當受騙。
人老了,眼神不好使,但是我們的心眼是明亮的,始終引領正能量。
05
《菜根譚》有云:「人生只為欲字所累,便如馬如牛,聽人羈絡,若果一念清明,則淡然無欲。」
人,一輩子都為慾望困惑,失去老伴的痛苦,其實因為「得不到老伴一生的陪伴」的慾望破滅了。
調整好自己,感激老伴陪伴了多年,就不一樣了。
當我們走出喪偶的痛苦之後,一開門,就會遇到陽光,人也會精神起來。
找到富養自己的小方法,陽光還能從外頭,湧進屋裡來。
一個人跳舞,一枝獨秀;兩個人跳舞,比翼雙飛,各有千秋。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