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崩潰不知所措?5個方法讓負面情緒退!退!退!

2022-06-17   簡單心理

原標題:情緒崩潰不知所措?5個方法讓負面情緒退!退!退!

負面情緒洶湧襲來卻不知道怎麼處理?

什麼樣的情緒應對方法才是正確的?

下面這篇文章告訴我們,如何讓負面情緒 「退!退!退!」

走進心理諮詢的人幾乎都伴隨著想要改善的 負面情緒。還有那些未進入諮詢的人,我看到在不可避免的現實壓力、創傷或應激事件下,也一樣經歷著負面情緒的衝擊。

今天想與大家聊聊,如果我們正在經歷著自己無法輕易調節的負面情緒,該怎麼辦?

01

什麼情況需要調節情緒?

1.我在過去兩周因為舍友矛盾心情不好。

2.外婆離世後我因為思念她,常常哭泣。

3.我和朋友吵架後一氣之下拉黑對方。

給大家一道思考題:以上情況需要調節情緒嗎?

其實這道題並沒有標準答案,因為情緒是主觀體驗,符合下面兩個條件,意味著你需要重視並主動調節或者尋求正規的專業幫助。

1.情緒已經影響正常生活;

2.自己無法調節情緒所維持時間和強度。

情緒和交通燈一樣,調節我們的行為。正面情緒讓我們放鬆舒暢,負面情緒讓我們警惕小心,這不是意味著要把所有負面情緒都消滅了,因為這樣做的後果相當危險。沒有警惕,必然會出「交通事故」。

我們發現交通燈的某個燈長亮或者不亮了,那就需要維修了。

02

常見錯誤的情緒調節方式

第一種:壓抑型

壓抑情緒是把負面情緒都壓在心底。很多人認為把壞情緒告訴別人會讓別人不開心,於是選擇 獨自承受。這種情緒處理方式往往會經常出現 情緒反芻的現象。夜深人靜時,一個人把心裡的痛苦反覆品嘗。

第二種:暴力型

你見過用暴力發泄情緒的人嗎?生氣時和別人吵架,甚至動手打人,摔門砸東西。這麼處理只會 傷人傷己,尤其傷害身邊的家人朋友,具有十足的破壞性。

第三種:抱怨型

把身邊的人當做 情緒垃圾桶,不停地傾倒自己的情緒垃圾。 我們提倡與值得信賴且願意幫助自己的人傾訴,但 傾訴≠傾倒,適當傾訴可以宣洩情緒,把情緒傾倒在別人身上本質是過於依賴他人的表現。

第四種:迴避型

忽略負面情緒,避而不談,假裝忘記。但是負面的感受極力不想, 真的可以做到嗎?

第五種:錯誤歸因

最常見的錯誤歸因——「都是別人的問題」。他們惹怒了我,他們辜負了我,他們討厭我......給負面情緒找藉口,歸根到底是 把改善情緒的責任扔出去我們本人需要對情緒負責,哪怕是負面情緒。

我想分享不同於以上做法的態度:情緒不能消失,無需做絕對「理性」的人;情緒是 心理皮膚,一旦受損需要關注心理狀態;情緒與個人成長經歷、性格、價值觀等多重因素有關, 了解情緒也是了解自己;情緒有合理的應對方法。

03

情緒調節5步法則

第一步:發現負面情緒的來源

我們需要明白 情緒源於什麼?該情緒出現時是在什麼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

第二步:準確命名情緒

我們常用「不高興」、「不開心」來表達所有的負面情緒,用「開心」、「高興」來表達所有的正面情緒。在這裡向大家推薦一本書 《心情詞典》,本書裡面的情緒詞彙多得會讓你驚訝。

第三步:表達情緒體驗

準確描述自己的情緒,需要描述當下的身體反應和內心的想法。

情緒包括身體反應、認知想法和面部表情/肢體語言/語氣語調三個組成部分。你可以找到這三部分來表達情緒的內容。

第四步:理解情緒來源

情緒與需要息息相關, 負面情緒來自於未滿足的需要。理解自己的需要可以從明確的想法中獲得。

比如:我感到心煩是因為想到明天的小組彙報還沒有寫完,下周的考試也沒複習好。我為此感到煩惱。

我們來一起看看更深層次的需要——

沒複習好會影響考試,會影響總體績點;寫不完小組作業,其他成員會指責我;這兩個後果會覺得自己能力不好。這裡最深層次的原因是認為自己的能力不好。

第五步:解決情緒問題

如果你想自己解決可以用運動、聽音樂、和朋友傾訴、寫日記等方式。如果這是一個自己想不通的情緒困擾, 我建議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

在這裡我想簡單介紹兩個我會在諮詢中用到的方式。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SFBT)是指以聚焦目標達成的方法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療技術。1980年代初期由Steve de Shazer和Insoo Kim Berg以及一群有多元訓練背景(包括心理、社工、教育、哲學、醫學等)的工作小組成員創立的。SFBT的基本精神是:強調如何解決問題,而非發現問題原因;以正向的、朝向未來的、朝向目標的積極態度促使改變的發生。

常用的SFBT技術有兩個,一個是 奇蹟提問:如果發生一個奇蹟,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那是怎麼樣的情況?另一個是 總結成功經驗:我以往是怎麼解決類似困難的?

認知行為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是能夠改善心理健康的心理-社會幹預療法。

CBT側重於 個人應對策略的發展,目標是解決來訪者當前問題,改變其不正確的認知(例如,想法、信念和態度)、行為和情緒調節的無用模式,從而緩解來訪者痛苦並減輕其相關症狀。認知行為療法在治療抑鬱症、焦慮症等多種精神類疾患有良好效果。

CBT認為,情緒、行為、認知想法相互聯繫、相互影響。負面情緒不是因為一件事情或者一個人,而是源於對這一切發生的看法。 改變認知就可以改變情緒。

負面情緒提醒我們,當下的自己過得並不輕鬆,內心也不寧靜,這其中包含著對自己的指責也有對他人或者這個世界的指責。

在最後,想送給閱讀這篇文章的朋友—— 唯有接納與愛可以帶來長久的滿足。也只有這樣,我們才具備真正抵抗負面情緒的力量。

點擊 名片,查詢關於 盧倩茹諮詢師的內容:

點擊 心理體檢,了解自己當下的情緒和心理狀態:

圖片來源:《俗女養成記》

責編:yy,Jane

「心理體檢」服務也許能幫到你

點擊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