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養了小動物,最不願意面對的,可能就是「它只能陪我們 X 年時間」。
許多用戶曾給我們投稿,描述「自己跟寵物告別」的時刻 。不管是死亡、走失、分離……失去毛茸茸朋友,都是一種悲痛的過程。
我們該如何應對這種喪失?本期簡單聊聊,就邀請編輯們聊了聊自己告別的經歷。
喪失小毛孩子這件事
伴隨我整個無力的童年
媽媽說自己很喜歡狗,喜歡養狗。小狗伴隨著我的整個成長過程。我很愛他們,但同時也在不斷地失去他們,這其中伴隨著我深深的無力感。
因為長大後看,媽媽對狗真的很不負責。
有因為搬家哄騙我和狗分開後把它送人的,有因為出門吃到壞東西毒死的,有因為爸媽出門做生意,把我和狗寄宿在親戚家而沒有被照顧生病死的。一隻又一隻,他們全是陪伴我的當時最好的朋友啊。
工作後我開始萌生一個念頭,想有個房子,有個院子,去接一個小奶狗回家,把他從小照顧到大,再照顧到老去回汪星。我迫切渴望從那種無力感中掙脫出來,但同時也有自己「照顧不好又死了怎麼辦」的恐懼。
前些年媽媽又養了兩隻狗,我忍不住地叮囑她要好好照顧,不要再讓那麼信任她的狗失望了。可還是走丟了一隻,另一隻生病壞了眼睛。我的憤怒再也壓制不住,我大聲質問她:「為什麼要這樣?為什麼就是不能好好照顧它們,你怎麼什麼都做不好,就像你照顧不好我一樣」。
這句話喊出口後我才意識到,童年時沒能保護心愛夥伴的無力感還是蔓延到了成年。對媽媽能夠照顧好一切的期待,轉變成了失望和憤怒。
近兩年平和了些,再去看媽媽真的像對待小狗一樣沒有照顧好我嗎?也不全是,她給了我很多很多愛,只是沒能面面俱到。我能原諒她並不是個完人,但依舊不能原諒她對小狗的不盡全力。
養一個小毛孩子這事對於長大的我來說越來越重要,除了很懷念和他們在一起的快樂時光愛他們外,它還牽扯到了我的愧疚,對無力的反抗和我的某種說不清楚的成長。但也越來越害怕,怕自己會是個不可靠的人,怕自己負擔不起一份承諾,怕自己會面對「現實」時不盡力,甚至到了恐婚恐戀的程度。
直到兩年前的一個快要下雨的晚上,一隻小黑貓跑到了我的腳邊,我把他帶回了家,養得很好。
流淚是因為還沒有遺忘
「閨女,給你說個事情,咱家兩隻小狗……走了……」
從我爸嘴裡得知這個消息,距離狗狗去世的那天,已經過去兩個多月了。
那天是中秋假期的前一天,我以為所有事情都會像尋常一樣:我坐上高鐵回到了家,我爸會開車來接我,兩隻小狗隔著老遠就能分辨出我的腳步聲,在進門的那刻,沖向我的懷裡……但最終卻變成了,我在回家的車上哭到泣不成聲,瞥見後視鏡里,我爸也在默默擦眼淚。
隨後的幾天假期里,我都是在自己的房間裡度過的。躺在床上,眼淚會時不時地溢出來,哭得太累了,就盯著天花板發獃。偶爾我會產生幻聽,聽到兩隻小狗偷偷溜進我房間的腳步聲,可撐起身體往房門口望去,卻什麼都沒有。
不記得這種強烈的悲傷持續了多久,也不記得我是如何讓自己慢慢接受「小狗離開了」的事實。但過去的三年直到現在,只要我一向朋友描述這段記憶,眼淚就會不可抑止地流下來。
我知道,這是我短期之內完全無法抹去的創傷。
有一段時間,我很抗拒主動回想任何與小狗相關的記憶,就是害怕那些悲傷和淚水總是會將我淹沒。直到重新看了一次《尋夢環遊記》,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真正的死亡,是這世上不再存在任何記得你的人」。
「痛就痛吧,大大方方流眼淚也沒什麼關係」,現在我總會在心底默默告訴自己這句話。心痛是因為還記得小狗毛髮的觸感,還記得她們坐在我腿上的重量,還記得她們舔我手心時,舌頭尖傳來的濕噠噠的溫度……
只要我還會流淚,就代表著這些記憶我從來都沒有遺忘。
《萬物生靈》
ex 把貓帶走了此刻我瘋狂共情袁立偷狗的行為
在這說「分手後貓歸誰」的話題,可能不太恰當,畢竟貓還活著。只不過「見不到」的心情是一樣的。
茉莉是 ex 的貓,但基本是我養大的,跟我最要好(然而問題也根本不是跟誰好,而是 ex 不主動學習科學喂養,我擔心茉莉的老年生活沒保障)。我不在時 ex 趁打包行李直接把貓帶走,後面發現被拉黑,茉莉的朋友圈也看不到了。我就是那時候深刻理解為啥網友說「戀愛不爽可以分,但貓絕對不行」。
分手本身或許會造成情感創傷,但失去貓是一種徹底的被剝奪感。因為小動物是我生命里最重要的支柱之一。
人有很多自我意識,貓沒有,所以她一點也沒有自私的那面。人有很多界限,而貓是無限的,茉莉在「如何活著」的問題上方方面面都是我的老師。每次抑鬱的時候,茉莉都會用自己毛茸茸的小肚子阻擋我掉落。我在小貓身上感受到無條件的愛,並第一次感到自己可以全然地愛某個生命(而絲毫沒有厭惡感)。
無奈貓是「私有財產」的觀念實在太根深蒂固。沒有人類定義中「自我意識」的動物都沒權決定自己的人生嗎?茉莉又不會講話,如果有那種「同時喊貓看貓走向誰」的法律程式,她的第一志願肯定是我。
此刻我瘋狂共情袁立偷狗的行為,然後也能理解為啥兩個人都鬧掰了但為了孩子還是可以合作成為「負責任的父母」。
是不是應該談之前就擬好《寵物監護權約定書》?雙方細緻規定 co-parenting 的章程(比如日常開支、醫療費、分手後依然可以看貓等)。
現在說什麼都是馬後炮啦。悲傷是愛的代價,我選擇承受(但我覺得這種與小動物分離的悲傷原本是可以通過提前協商來規避一部分的!)
《戴洛克小鎮》
小貓咪的遺願清單(媽咪幫忙定製版
那天看到綜藝裡面說,「不要預支悲傷,不要提前去預設那個離別」。
《嚮往的生活》
我和很多寵物家長一樣,都預演過跟小動物的告別。甚至於雖然小貓咪還在,但我已經安頓好了後事。
我希望可以通過不斷練習想像它離開我的情況,來緩解它真實離開那天的遺憾和悲傷。
1. 雖然只有十幾年,但也要每天都很開心地活著。
2. 提醒爸媽一周給我吃一個罐頭。還是那句話,貓生一共十幾年,吃不了多少罐頭!
3. 挑選一根最喜歡的逗貓棒,然後一起下葬。
4. 火化,骨灰一部分埋到離媽媽最近的一棵樹下,一部分做成飾品待在她身邊。
5. 每天陪媽媽和爸爸玩 10 分鐘,這樣走的時候就不會後悔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他們。
6. 把家裡的蟲子都抓光。
阿鹿的小貓
延伸閱讀
「失去心愛的寵物」時,我們如何處理自己的悲傷
人會評判我,但貓不會:17個被寵物治癒的瞬間
我不僅可以當你的寵物,也可以當你的療愈者|Therapy Dog
評論互動
你如何跟小動物告別?
編輯:江湖邊
責編:kuma
封面:Lorraine Sorlet
【上海頌缽療愈工作坊開啟招募】
我們總是處在沒有間隙的思慮與奔波中,不敢停下,慣於耗竭。
本次「你好,呼吸」頌缽療愈工作坊,
邀請你放慢節奏、練習呼吸,在一呼一吸、一張一弛中重新與倦怠已久的身體對話。
回復【療愈】即可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