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近兩年,出海一直是個熱門賽道。
今年多個火鍋品牌開始向海外拓店,火鍋的商業版圖繼續擴散。
隨著劉一手、大龍燚、朱光玉等品牌的帶動下,多個火鍋品牌已經把走出國門做為下一個戰略目標。
與此同時,國內流行的火鍋味型能否對外國友人的胃?
多個火鍋品牌瞄向海外市場
今年,除了看到各地餐飲品牌紛紛內卷之外,還有品牌悄然將目光瞄準海外,尋求新的增量。
在餐飲出海的契機下,火鍋成為目前中餐出海發展最快的品類之一。乘著這股東風,不少品牌加緊了出海的步伐。
不久前,賴美麗藤椒烤魚在新加坡開出首店,並對外宣稱,將有計劃按步驟地在海外市場開店。
早年間已經布局海外市場的大龍燚,兩個月前曾向外界透露,歐洲的9家門店已在裝修籌備中,8月在馬德里、倫敦、巴黎分別開店。
今年4月,朱光玉開啟全球化新階段,首批海外市場暫定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等國家。
從火鍋品牌出海「首站」來說,劉一手海外首店開在北美,大龍燚海外首店布局在奧克蘭,呷哺呷哺首店則是在新加坡。
綜合來看,海外華人聚集較多的東南亞、北美、澳洲等地,成為火鍋品牌出海的首選。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歐洲市場也在成為中餐出海的熱門之選。
不僅是火鍋餐飲搶占海外市場,供應鏈企業也把目光投向海外,開創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香港美食商貿博覽
比如在8月17日的香港美食商貿博覽,澄明食品對旗下品牌進行了展示,據了解,澄明食品將以香港作為窗口開啟出海之路,繼而推向東南亞,歐美、澳新等全球市場。
從外部來看,澄明食品透過香港這一前哨站,來搶占貼近性市場,再進行跨越式布局也是企業出海的一種路徑。
再從番茄製品這一品類來看,2020-2022年海關數據表明:2022年我國共出口各類番茄及製品共計120萬噸,同比增長10%。此外,番茄調味汁及其製品(含調味醬,火鍋底料等)出口也在逐年提升。番茄復調產品在國際市場還有巨大增長空間。
那麼,火鍋品牌、供應鏈企業為何紛紛出海?
在火鍋餐見看來,首先是站在自身企業的定位、戰略來進行布局,在全球市場一張網的基調下,從國內的點與線,逐步去擴充到面,從而融入更大的發展空間。
其次,區域性品牌在向全球性品牌邁進,在海外塑造了新的產品形象,一旦打出知名度,進而也會強化品牌在國內的認知。
再者,出海對於整個企業系統化的建設也有正面意義,讓運營管理提升了一個維度。
最後是國內市場在「火鍋+」上深度內卷,相對國外部分市場的高客單價、高毛利來說,一些海外市場可以稱之為新藍海。
對於國內的火鍋供應鏈來說,其產品在國內眾多市場得以驗證,同時積累了不同口味、需求、人群等方面的調試經驗,在面對海外市場時,供應鏈企業也能快速靈活做出調整。
就在剛剛過去的成都大運會上,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湧進火鍋店,以及社交媒體上外國友人紛紛到火鍋店打卡都在證明,火鍋在海外市場越來越被更多人喜愛。
也有資深餐飲管理者認為,火鍋這個品類,從底料到食材,摺疊了中餐多樣化的工序,工業化的高度成熟,為火鍋出海奠定了全球化基礎。
所以火鍋品類出海有著先天的優勢。
火鍋出海哪些問題亟需解決?
布局海外市場,不僅是前文所說的各類優勢,對企業來說,是全方位的考驗。除了要了解選址、匯率、薪酬、審核之外,海外開店還需了解哪些重點?
1、本土化人力與智力支撐
劉一手集團總裁尹伊告訴火鍋餐見,在海外開店,各地的法律、稅務,甚至是大眾喜好、習俗的不同,而且對專業性的要求很高。如果通過國內的團隊要去熟悉、了解,這個戰線十分漫長。這就需要尋求有實力的本土化的法律顧問團、稅務顧問,以及操作與執行人員等。
現實中,也有火鍋餐飲品牌選擇加盟、聯營的方式,來彌補海外擴店的能力短板。
對此尹伊認為,不管是總部的支持、營銷策略還是管理半徑來說,能夠真正觸達海外門店並不容易。如果單靠加盟的話,國內團隊根本不知道海外市場的情況,難以給與支撐。而一旦脫離了總部的支持管理,海外門店對品牌的歸屬感也會減弱。
總體而言,品牌出海不僅要考慮到資源、文化,還得熟悉地方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條例都是火鍋品牌出海所繞不過去的重要事項。
2、供應鏈的持續化供應
產品的持續化供應是海外門店能否長久的關鍵。
對於大多數海外市場而言,火鍋底料以清關的方式從國內進行輸送,但食材多需要與當地的供應鏈進行合作。
由此來說,品牌出海需要能夠持續供應的火鍋底料企業為出海做保障。
比如,澄明食品擁有自主生產、自主研發的實力,工廠所在園區——澄明食品工業園作為鍋圈食匯上游生態供應鏈,打造了國內中部最大的火鍋、燒烤、預製菜食材基地,為企業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澄明食品工業園
而番茄復合調味產品也是歷經多次疊代,從原材料精細化挑選到針對目標市場的靈活研發,再到科技賦能、數字化生產,都使得澄明食品有實力、持續化供應輸出產品。
3、如何讓中國味在海外也「吃香」
針對食材供應,大龍燚有一個心法:戰略全球化,戰術當地化。
對此,大龍燚火鍋&重慶大萱火鍋聯合創始人王文軍向火鍋餐見介紹,首先,菜單的制定、鍋底的味型要在當地進行調研,保留一款原有的原味鍋之外,根據市場,辣度、花椒也要相應的調整。
也有品牌的做法是經典的鍋底不變,然後按照不同市場、口味的需求再做調整。比如東南亞的客群喜歡酸辣口味,就會為之提供相應的產品及風味搭配。
火鍋底料味型的多樣性,才能高效匹配海外目標市場。
火鍋餐見了解到,澄明食品與西華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進行了戰略合作,從甜度、酸度、鮮度、鹹度等多個維度建立7度風味,率先在國內實施番茄湯料風味數字標準化,同時獲得《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備案資質》和相應的出口資質。
然而番茄味型本身在全球早已具備消費基礎,接受度極高。在此背景下,澄明食品堅持口味本土化革新,在產品研發上融入當地口味,更好地應對海外市場的需求。
4、不僅要懂營銷,還要以「鈔能力」做支撐
國內的短視頻、社交、自媒體平台眾多,在海外也需要去掌握和了解海外的線上營銷、運營的平台及媒體。
此外,海外的建店、開店審核周期不等,為此需要一定的資金做支撐。
也有海外投資人認為,在海外開店,整個籌備周期一般很長,對於企業來講,其實面臨很大一個考驗。第一個是要有耐心,另外就是要有一定充足的資金準備。現實中確實有籌備一家店花了一年時間的例子。
火鍋出海離不開供應鏈賦能
縱觀火鍋品牌、供應鏈企業出海,產品仍是核心要素之一。
好產品的定義首先要看原料端。
拿澄明食品「七個番茄一鍋湯」來說,產品原料甄選自黃金番茄產區,年平均光照2550-3500小時。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空氣濕度得天獨厚,為番茄生長提供適宜的空氣環境和根系環境。
嚴選當季自然紅熟番茄,從種植到採摘120天中只選取自然成熟45天進行採摘,口感細膩沙綿,汁液豐富。
其次,要看生產研發端。
「七個番茄一鍋湯」採用20-25攝氏度常溫調至的冷混鎖鮮工藝,打破傳統炒制工藝限制,儘可能大地保留番茄天然味道。風味穩定性強,顏色鮮亮,味道濃郁。
此外,建立7度番茄風味,並實現了數字化質控味型。能夠適合不同區域市場、及不同調味做法。
最後是產品的安全關。
七個番茄一鍋湯產品應用
火鍋餐見了解到,除了企業多重管理體系認證、自動化生產之外,產品做到了可溯源。比如每批次產品和原輔料留樣2年,發現問題快速定位,明確責任,進一步保證出品品質。
而且,澄明食品的每一包產品均採用巴氏殺菌工藝,低溫瞬間冷卻,保留產品鮮活營養,確保番茄的酸甜適口度,殺菌、營養、保鮮。
總結來說,好產品不僅貫穿了從原料到生產的每個環節,並不斷賦能火鍋品牌走向更廣闊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