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卻能賺大錢,絕望的文盲究竟憑什麼?

2023-02-27     天生這麼紅

原標題: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卻能賺大錢,絕望的文盲究竟憑什麼?

最近,「絕望的文盲」真是大出圈,不僅在B站刷屏、成為無數人的「電子榨菜」,而且還讓央視網、人民日報、環球時報等官媒接連撰文批評,甚至……

連港台、海外都在報道,真·(丟)火(臉)出國門了,算是【2023開年第一網絡熱梗】。

起因當然是,某明星在為電影路演宣傳時,面對觀眾提的與角色有關的問題時,居然一問三不知。

雖然官媒批評的是一種現象、對事不對人,除了某明星之外,還提到了趙露思、劉浩存等人面對採訪時的尷尬畫面(當然也同樣都沒有直接點名),雖然粉絲努力想把帽子甩給《滿江紅》,但……

大家都心知肚明。

「到此一游」三個字只會寫「一」,把自己飾演的角色名「藍湛」讀成「藍炸」,連自己的名字「博」都能寫錯……

文盲到這種地步的明星,內娛目前只有那一位

王一博,之前的外號是「九漏魚」,即【九年制義務教育漏網之魚】,現在的外號是,「絕望的文盲」。

關於文盲這件事,要從兩個角度來看。

沒文憑,不想讀書,去當明星就行

第一個角度是,娛樂圈的門檻實在太低,大部分明星都沒什麼文化,這件事大家早就知道

當年劉詩詩把「沮喪」念成「且喪」,楊洋把「駕馭」念成「駕權」,包文婧不會10以內的加減乘除,會做二元一次方程的關曉彤就被稱讚為學霸……

這些全都是老梗了。

很久以前,就有人統計過內娛愛豆的學歷,一大批中學學歷,選秀出道的團體,本科率能過半,就已經很了不起。

其中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四個只有小學學歷的明星,王一博、孟美岐、黃明昊、楊超越,其中前三個都來自樂華。

對,就是終於靠著王一博成功上市的樂華,「成也蕭何敗蕭何」,剛上市就被賜予「文盲股」稱號,股吧里凈是各種「到此一放」。

記得疫情初期,樂華還曾經出過待業在家賣口罩詐騙的22歲愛豆,也出過牙都還沒長齊就到處撩撥女生的15歲小愛豆。

都是沒怎麼念書、做人都沒做明白就急著出道做明星。

樂華的創始人杜華,本人據說是北大畢業,還有長江商學院EMBA學歷,不可能不知道讀書的重要性,為何唯獨偏愛文盲呢?

無非是因為,不讀書的人(此處僅指因為個人主觀原因拒絕讀書的人,不包括因為家庭等外界客觀原因無法讀書的人),沒腦子,好操控。

所以為什麼在大學生越來越不值錢的今天,娛樂圈卻恰好相反,接受過正規本科教育的明星少之又少?

因為資本捧明星,是為了賺錢,不是為了提升明星素質、造福觀眾的。

為什麼內娛醜人越來越多,也是同樣的道理。

諷刺的是,雖然如今的文盲明星大都是資本賺錢的工具,但他們本人對這種狀態卻一定非常滿意,因為,原本以他們的資質,沒有資本力捧,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賺到像現在這麼多錢的。

但太多圈外的小朋友看不到這一層,他們只看到不用讀書也能早早出道賺大錢、甚至還能被粉絲各種追捧,所以爭先恐後往娛樂圈裡擠。

我至今都記得當初騰訊創造營,有個叫何洛洛的男生為了選秀出道放棄了高考。

而更多寒窗苦讀的普通人,卻越來越覺得無奈,哪怕是頂級學府畢業出來工作,又有幾個能做到日入208萬呢?

結果就是,社會越來越浮躁。

沒文化,不想學習,擺爛就行

第二個角度,也就是官媒所說的,其實重點並不在於那一紙學歷,而在於你是否願意、是否有能力去學習。

常常被拿來對比的,是早年間那些沒怎麼讀過書的老牌明星,尤其是跑龍套跑出大明星的王寶強。

從來也沒有人嘲笑過他們是「文盲」,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哪裡不足,所以會比別人更加努力地去彌補、去提升自己,最終的呈現結果也是令人滿意,學歷並沒有成為制約他們演藝事業發展的短板,他們沒能在學校里學習,但卻在社會大課堂里繼續學習著。

因此大家嘲笑的,從來也不是沒有學歷,而是沒有文化。

而且,社會一直在進步、教育一直在普及,現在的本科率相比二三十年前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如果說,上世紀還有很多明星沒讀過多少書,是因為貧窮等客觀因素導致的,那麼放在今天,能找到渠道出道做明星的人,基本不存在沒條件讀完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可能

當年的「文盲」,是被動的,而如今的文盲,是主動的,這才是真正的「絕望的文盲」。(當然了,看過這一系列視頻的人會明白,絕望的並不是文盲本人,而是與文盲共事的同行)

現在的這批文盲,之所以入行當明星,恐怕本來就是不愛學習、想要逃避讀書上學,如今已經當上明星、已經日進斗金了,自然就更不想委屈自己去學習了。

反正無論如何擺爛,都會有公司幫忙收拾爛攤子、有粉絲幫忙洗白幫忙尬吹,又何必還要努力呢?

粉絲總是說,你只看到王一博沒文化這一個缺點,怎麼就看不到他其他的優點,比如他跳舞好,比如他會騎摩托?甚至比如他懂禮貌人品好?

咱姑且不論他跳舞是不是好、人品是不是好,就假設都好吧,可問題是,他對外的身份是「演員」,演員的首要要求是什麼?

是演技好。

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的文盲,你能指望他讀懂劇本嗎?劇本都讀不懂,你能指望他演技好嗎?

作為一個演員,專業水平受到質疑時,粉絲跑去解釋說他其他方面很優秀,搞笑不搞笑?

既然跳舞那麼優秀,不如專職去做舞蹈演員,既然騎摩托那麼好,不如專門去做賽車手,那樣我保證大家不會吐槽什麼。

可王一博才不願意呢,因為他知道還是當演員來錢快。

君不見,王一博日常營銷的詞條都是「語言天賦」「學習能力」,反正缺什麼就買什麼熱搜,鋪天蓋地的營銷洗腦之下,自然會有不求甚解的網友信以為真,以為他真是什麼天才學霸。

「語言天才」面對觀眾提問時卻無法用母語組織好語言,那確實只能理解為不夠努力了。

即便如今「絕望的文盲」大出圈,王一博本人也未受什麼影響,美美進組拍下一部戲。

至於這次劇本有沒有讀懂……

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文盲和文化線有關係嗎?

官媒接連批評,或許是內娛「掃盲」的跡象,前兩天「上戲明年表演系高考須達一本線」的傳聞鬧得沸沸揚揚,雖然有不少人覺得明年的考生有點慘,但大部分人都還是支持提高藝考文化線的。

隨後,中戲也有類似傳聞,但上戲很快闢謠稱「系誤讀」,只是要求藝考生分數線不低於普通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而非「一本線」。

然而,藝考的文化線在逐年提升,這個確實是事實。

大概上面也早已意識到「藝考熱」並不是什麼好事,在努力降溫。

如今「絕望的文盲」大出圈,提升藝考文化線更是勢在必行,然而,這樣真的能減少內娛的文盲嗎?

我看未必。

雖然中戲北電上戲每年畢業出來的科班生,也未必都按部就班上了四年學,也有可能看不懂劇本演不好戲,但,這一群人,跟王一博這樣的非科班演員並不是同一群體,他們至少還知道自己需要進修或需要學歷來鍍金,知道混跡任何圈子都總要有一項能拿得出手的東西。

而原本就不想學習的文盲,從來都沒有想過去參加藝考,又怎麼會受影響呢?

有些東西,真的就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罷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4485fd798340f3ff3ce8404f2f85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