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完善村醫補貼機制,成立督查組!

2022-03-16   醫學教育網

原標題:兩會:完善村醫補貼機制,成立督查組!

在基層醫療衛生領域,今年全國兩會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帶來了哪些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呢?為大家整理如下:

1、讓基層有藥可用

全國政協委員、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徐自強,今年全國兩會他帶去了一份主題為《關於加強基層醫療機構基本藥物管理》的提案。

徐自強到農村地區走訪調研時發現,村衛生室慢性病藥物少,特別是患者需求量最大的降壓藥、降血糖藥品種少。

他建議,要進一步加強基層醫療機構藥物的合理配置,讓糖尿病、高血壓病患者急性期在二、三級醫院治療後,能夠回到社區、村一級進行後續的康復治療。

2、完善村醫補貼機制

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寧夏區委會戴秀英擬提交「關於我國村醫隊伍建設亟待加速的建議提案」。

戴秀英調研中發現,村醫待遇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她指出,「以寧夏為例,各地村醫年平均收入僅為2萬元(人民幣,下同)至3萬元,遠低於當地平均收入水平。很多地方的村醫沒有基本工資或定額補助,只能依靠公衛經費、基藥補助、診療費和務農來維持生計。」

她建議,成立全國督察組,儘快完善村醫補貼機制,確保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可支持村醫按工作量獲得應有的勞務報酬。

各地落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費政策,督促地方明確簽約服務費收費和分配標準,提升簽約履約積極性和主動性。

3、設立鄉村中醫藥人才專項基金

我國鄉村中醫藥人才仍然存在著人員緊缺、分布不均衡、結構不合理、隊伍不穩定等問題。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副院長唐旭東建議:

1.改革中醫藥教育培養制度,採用訂單制、定向制、師承製等模式,分層分類培養鄉村中醫藥人才;

2.加大中醫藥法特別是其中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執法監督檢查力度;

3.設立中醫藥事業發展專項資金和鄉村中醫藥人才專項基金;

4.探索建立中醫藥專業在內的畢業生參加的有區域執業限制的鄉村醫師資格考試製度。

4、提高疾控人員薪酬待遇

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為與病毒賽跑,流調人員時常連續奮戰。

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表示,在今天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情況下,疾控隊伍無論是從人數還是從質量都有待提升。提高薪酬是一方面,而更重要的是在職業的晉升途徑上要有更廣闊的前景。

吳凡強調,要建立公共衛生醫師制度,將疾控人才培養的根本制度建設好,確保將學生培養成"懂公衛、知臨床、能應急"的復合型人才。

她建議,改革現有的疾控機構職稱評聘制度,在人員晉升中提升公共衛生實踐成績的權重;建議拓寬崗位的專業跨度,將更多信息科學、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數理統計、社會科學等專業領域納入疾控崗位。

05、提高全科醫學地位

全國政協委員、首都醫科大學全科醫學與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吳浩認為,現階段全科醫生的培訓數量和質量尚不能滿足建設「健康中國」的定位需要,綜合醫院全科醫學科仍面臨創建時間短、人力不足、經費短缺、發展路徑尚不明晰等困境。

吳浩建議,應將全科醫學科列入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創新綜合醫院全科醫學科與基層醫療機構全科醫學科聯合申報模式。

在國家經費和醫院配套經費的支持下,按照最高水平建設綜合醫院全科醫學科,進一步推動形成學科建設機制、建立學科評價體系、打造醫療行業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