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明瑞 得紅
編輯/宛潞
《吐槽大會》的李誕又上熱搜了,但這次卻不是因為他的段子。
李誕所持股公司的列為被執行人了!這讓廣大網友對於這個機智幽默的文化娛樂人產生了強烈的獵奇心理——李誕的機智只是用於脫口秀,還是有其自我的商業規劃和版圖?
12月5日,一則#吐槽大會出品方被列為被執行人#的信息登上微博熱搜。熱搜頁面里,除了李誕的圖片,王思聰的圖片也出現在同詞條熱搜里,不免引人遐想。
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稱,《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等綜藝節目的出品方——上海笑果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下簡稱「笑果文化」)被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為30.1萬元。
這一下,卻把自帶熱搜體質的李誕背後的商業世界揭開了。李誕最成功的,並非他的脫口秀說的有多麼好,而是他的商業謀劃。
天眼查數據顯示,網友們經常看的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等綜藝節目背後的出品方,就是上海笑果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除此以外,李誕還持有兩家公司,天眼查顯示蛋總一共持有三家公司,是一個妥妥的「文化商人」。
而據天眼查數據顯示,這次被法院列為被執行人的公司,其法定代表人、最大股東為笑果文化創始人葉烽,持股比例34.73%;華人文化有限責任公司持股比例為9.70%;李瑞超(即李誕)持股比例為5.04%;王思聰的上海普思投資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2.16%。
是的,李誕的原名,叫做李瑞超。
在上了熱搜的當天下午,笑果文化在官方微博上發表聲明。其表示,公司與上海鑫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下稱「鑫麟文化」)就《周六夜現場》節目的片頭視頻委託製作發生服務糾紛,並於2019年11月中旬收到判決書。目前雙方已經就具體金額達成一致。
笑果文化還強調此項服務與笑果文化自製節目內容及笑果文化旗下藝人無關。這幾年憑藉著幾個熱門綜藝節目,笑果文化成為行業內「炙手可熱」的明星公司,更是被傳出新估值高達30多億元。
聚光燈下的笑果文化,稍有風吹草動便成為焦點。而李誕作為持股人,其商業版圖也是受到廣泛關注。
天眼查顯示,2016年至今, 笑果文化已經歷了6輪融資,其中王思聰的普思資本參與了2016年9月的Pre-A輪融資及2017年4月的A輪融資。據媒體報道,王思聰曾評論《吐槽大會》稱:「我認為這是年輕人喜歡的喜劇表現形態,也是我看好的喜劇消費升級的方向。」
今年4月,笑果文化已經完成B輪融資,投資方為南山資本以及天圖資本。另據了解,B輪融資方在年前就已經基本敲定,笑果的估值目前已經達到30多億元。
有關笑果文化,更多人片面理解到和李誕畫上等號,少有人會像笑果文化CEO賀曉曦進一步解釋、去放大笑果文化在背後的意義,「下一個麥可·喬丹一定不是麥可·喬丹,但是有一個圍繞著籃球的體系,就有可能產生下一個巨星,脫口秀也一樣,需要搭建起產生這樣的人、產品的體系。」
對視頻網站而言,李誕的笑果與馬東的米未,以及李煒的銀河酷娛是近兩年最為重要的綜藝內容生產方。《吐槽大會》、《奇葩說》、《火星情報局》分別為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綁定了一批年輕觀眾。
李誕的故事非常簡單,他是一個出生在內蒙普通家庭的孩子,童年和大部分人經歷的都差別不大,上大學的時候,學習的專業是社會學專業。恰好是這個專業讓他有了今天的成就,透過這門學科他學習到了不同的思維來思考問題,讓他有一種成為「智者」的感覺。
在李誕大學畢業之後,他去了一家廣告公司上了段時間的班,再後來就到了脫口秀節目組當了一名策劃人。
但李誕最成功的,並非他的脫口秀說的有多麼好,而是他的商業謀劃。成立於2016年的公司效果文化旗下,有很多大伙兒都熟知的脫口秀藝人,像王建國、龐博等等。
在這一群人大伙兒出名後,這個公司的市值直接翻到了12億,而公司裡面幾乎每個演員都是持有股份的,公司的市值上升那麼多,藝人身價自然也會翻上幾倍。
在商業化的道路上,李誕比公司里其他藝人都走得要更深一些。
2017年到現在,李誕上過的綜藝超過了十檔,其中不乏熱門綜藝,如《火星情報局》《奇遇人生》《拜託了冰箱》《十三邀》等等。這些綜藝的分量不可小覷:《奇遇人生》邀請的嘉賓除了李誕,還包括宋佳、陳學冬;《十三邀》里,許知遠曾對話過的嘉賓是諾蘭、李宇春、姚晨;《奇葩說》第五季里,李誕作為常駐嘉賓擔任導師。
而李誕背後的笑果文化,靠著《吐槽大會》的爆火,也跟著聲名鵲起。之後,笑果文化接連推出《脫口秀大會》、《冒犯家族》、《吐槽大會2》、《吐槽大會3》等節目。
公開數據顯示,僅2016年—2017年,就有200多名脫口秀演員登上了笑果的舞台,平均一年600場演出,兩年覆蓋北上廣深等城市白領近20萬人。在業績方面,據公開報道顯示,2017年,笑果文化營收1.82億元,凈利潤1707.49萬元。
李誕的《吐槽大會》和他的喜劇商業之路如何持續?天圖投資合伙人潘攀認為,需要破局升級年輕態喜劇,從推進生活方式、定製生活方式等層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