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時光往前推到民國,大多數年輕畫家都是很清苦的,他們極少能像今時的藝術家一般,在年紀輕輕的時候就能成就大名換來金銀富貴,「窮畫家」就是當時搞藝術的年輕人的代名詞,但那一代的「窮畫家」,很多都走過了「苦行僧」的歷練後在晚年終得功成名就。
油畫陳秀芝
為什麼那時候的畫家普遍窮呢?大概是因為他們都是真心追逐藝術之真諦而忽略了對俗世名利的鑽營,同樣,這一代的畫家大都有真正的藝術造詣也緣於這種純粹的藝術之心,但在他們身處「窮畫家」這個階段時,現實往往又會給他們的人生留下世俗的傷痕。
陳秀芝和常書鴻
陳秀芝十七歲的時候嫁給了自己的表哥,他的表哥家是滿清世爵之後,在民國時雖已無世襲福祿,但家族興旺底蘊頗厚,表哥名叫常書鴻,他在讀染織專業的時候迷上了藝術,家族的富裕讓他可以自由地發揮天賦的藝術才華。婚後不久家族便將這對小兩口送往法國留學,希望他們能遠離亂世去尋找嚮往中的藝術天地。
常書鴻陳秀芝(左12)
小夫妻在很快融入了法國的藝術社圈,陳秀芝在丈夫的影響開始往雕塑藝術發展,而常書鴻則以黑馬的速度在畫壇崛起,加上婚後誕下的小寶貝莎娜,更為他倆舉案齊眉的生活增添了歡樂。但這種逍遙而多彩的幸福生活很快被常書鴻回國的決定打破。常書鴻被巴黎書攤上的敦煌畫冊打動,他決定放棄已經在法國建立的幸福生活,回國去敦煌研究那古老的壁畫。
油畫全家福
但陳秀芝對這種富足而寧靜的生活全然不舍,她不願回去,但又拗不過常書鴻,冥冥中她似乎預感到回去之後將會是場噩夢。果不其然,回去之後常書鴻一頭扎入到黃沙遍地的敦煌,而此時其家族在時代洪流中無法再繼續成為他的財富後盾,艱苦的生活環境加之經濟來源的斷鏈,常書鴻很快成為了一個「窮畫家」。
常書鴻油畫
陳秀芝沒想到自己當初選擇富裕的表哥家,到頭來還是等於嫁給了一個「窮畫家」,她能在法國和常書鴻「同甘」,卻很難在敦煌這個地方和他「共苦」。在敦煌跟著常書鴻「熬」了一段窮苦日子之後,她悄悄搭上了丈夫的一個助手,不久之後便丟下丈夫和女兒,跟著那個助手私奔了。她還是想繼續尋找一個富足不受窮苦的生活,她很快改嫁給了那個助手,而「窮畫家」常書鴻在經歷了錐心的情變之後,仍然選擇帶著女兒堅守在那片黃沙之中研究壁畫。
晚年常書鴻
不願和畫家受苦才改嫁的陳秀芝,並沒有得到她預期的好日子,改嫁幾年後那個助手不行淪為了階下囚被處死,四十多歲的陳秀芝沒有再找尋白馬王子的資本,只得又匆匆改嫁到一個老實人家,為了生活她只能外出做農家婦女的工作,從一個曾經在法國留學的高貴淑女,最終淪為了女傭保姆。而熬盡人間苦楚的常書鴻終於功成名就,成名之後,在很長時間裡他和女兒都拒絕原諒陳秀芝,而改嫁後淪為保姆的陳秀芝亦無顏祈求他們重新接納,悔之晚矣。
但時間總能將一切錯與對化為包容,晚年時,常書鴻回頭再看,對自己當年毅然不顧妻子感受、沒有妥善將家庭照顧好就執意留守敦煌的決定作出了檢討,儘管內心也許永遠也無法原諒她私奔時的背叛,但那份背負多年的恨也算是得以消融。陳秀芝的悲哀得到了很多人的理解,她的錯誤抉擇也許是當時生活殘酷所迫,她為家庭付出過犧牲、卻最終淪為了現實的犧牲品。
(文:lug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