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哪一部影片是兔年春節檔最佳,我相信一定會是《流浪地球2》。這點不僅是國內的觀眾認可,連海外的評分都在一路走高著。
對我來說,《流浪地球2》是今年我國拍攝的,近十年全球最頂級的硬科幻電影,沒有之一。
《流浪地球2》的牛,是全方位的。
故事層面,大劉賦予了故事以全新的生命,讓它具有了宇宙般的格局,與之前的科幻電影不同,《流浪地球2》里將地球作為一艘大型的艦艇驅離太陽系的做法,頗有中國人的浪漫主義風格,很像古代的神話,腦洞開得很大,但又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實在讓人著迷。
技術層面,做到了最好。
《流浪地球2》的特效不僅十分細膩,而且經得起考驗,郭帆曾經說過,《流浪地球2》的道具,設備,裝備都是產品級別的,拿出來都可以動,可以拆開,也可以量產,包括月球車、門框機器人、笨笨機器狗,以及大件太空電梯、領航員空間站等等,都十分真實。
最讓人激動的,莫過於殲20的出現了,這架垂直發動機版的我國最先進戰機,讓軍迷狂喜,也讓科幻迷深深沉醉。
感情上,三組人物,代表著三種不同的情感。
比如劉培強一家人,代表著犧牲。
妻子因病去世,他又成為航天員,能進入地下城的只有岳父和兒子,而地球上有很多家庭,都是這樣的。
圖恆宇和女兒丫丫,代表的則是科技。
數字生命、智能AI,包括最先進的550W,都是圖恆宇的得意之作,而作為數字生命上傳的他,很可能成為以後故事的核心。
周喆直和曉晞,代表的是責任。
他們是聯合政府里的中國代表人,是領袖,也是計劃的制定者,實驗者和執行者。這麼大的計劃,中國是領頭羊,一方面證明了近年來我們的科技實力,另一方面也為中國人正名。
說真的,看中國人拯救地球就是爽,這麼多年美國人的個人英雄主義都看麻了,這次在《流浪地球2》中,看到全世界人的集體英雄主義,代入感太強了,不自覺會感動落淚。
尤其以沙溢為代表的那群航天員,看到他們自覺站出來執行任務的時候,眼淚真的繃不住。
我對《流浪地球》第一部並沒有多深的情感,但是看完《流浪地球2》,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看《流浪地球》第三部和第四部,因為這部影片,拍得實在是太好了。
這種好,不僅僅體現在故事中,體現在電影里,還體現在郭帆導演這位整個計劃最大的執行者,掌舵者和決策者身上。
其實最開始《流浪地球》考慮過國外導演,人選甚至包括詹姆斯·卡梅隆,但大家對中國科幻的前景普遍比較悲觀,所以都拒絕了。
最後不得已,找到了郭帆導演,郭帆導演只是謙虛地表示自己可以「試一試」,但這一試,就成績成就了《流浪地球》的46億票房和《流浪地球2》上映3天超14億票房的驚艷成績。
到了第二部,按道理有了第一部的成功,他也該「躺在功勞簿上享受享受了」, 但郭帆沒有一點架子,他甚至謙虛到,真的在認真聽取網友的建議。
在剛剛放出的時候,有軍迷在微博隨意「挑了個刺」,說明按照預告中的垂直升起方法,戰鬥機只有可能墜毀,而不會向前飛行。
沒想到,這條狀態竟然得到了郭帆導演的親自回復,他先是表達感謝,然後稱「馬上改」。
果然,成片出來後,這位網友提及的問題真的被改掉了。
而在拍攝過程中,郭帆導演找了十幾個實習生,專門記錄拍攝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和踩過的坑,以便及時改正,對於任何網友提出的問題和質疑,只要科學合理,有時間有條件改,他都會改掉。
試問,全中國還有這樣的導演嗎?
還有一個小插曲,是有網友給郭帆導演發微信,說《流浪地球2》時間有點長了,希望時間短一些。
凌晨3點28分,郭帆導演還在仔細回微信,表示自己已經忍痛割愛剪掉了80分鐘,原本準備拍上下兩部,但是感覺這樣有點太短了,講不清楚,所以合成了一部將近三小時的電影。
正因為這點點滴滴的細節,在《流浪地球2》和導演身上,我不僅看到了中國科幻片的希望,更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所以第三部和第四部,必須趕緊安排。
郭帆導演說了,只要不賠錢,就會拍第三部,話已經點到這兒了,大家還不趕緊去看?!
因為《流浪地球2》檔期和《阿凡達2》有點重合,看上去有種郭帆VS卡梅隆的既視感,網上就有網友調侃,說電影把導演郭帆換成卡梅隆,李雪健換成摩根弗里曼,劉德華換成小李子,吳京換成湯姆克魯斯/漢克斯,這片豆瓣能9.5分起評。
當然,這既是調侃,也是人間真實,因為國內有些所謂的影評人和網友,就是崇洋媚外,看國內就各種毛病,看國外的哪哪都好。
實際上,中國的永遠是我們自己的,卡梅隆再好,那也是好萊塢的,更何況我們的確已經做到了比肩好萊塢,而且性價比更高,一張票價享受以往3-4部好萊塢大片才能帶來的極致視聽和情感體驗,不香嗎?最後,希望大家用行動支持中國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