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高估」的6位歌手,拿獎拿到手軟,有人卻拿不出像樣的代表作

2022-03-06   好歌獻給你

原標題:「被高估」的6位歌手,拿獎拿到手軟,有人卻拿不出像樣的代表作

許多如雷貫耳的歌手,都被高估了。這些被高估的歌手並非沒有實力,只是他們遠遠沒有被標榜得那麼優秀。

被高估的歌手們個個拿獎拿到手軟,有人甚至沒有一首像樣的代表作,但始終都有粉絲願意為他們買單。

1、華晨宇

作為內地歌壇新生代男歌手中的翹楚,華晨宇當初參加2013年《快樂男聲》並且獲得總冠軍出道。

「實力唱將」「創作鬼才」之類的讚譽和褒獎,始終圍繞著他,很大程度上這也是謬讚。因為華晨宇的實力,被大大地高估了。

相信華晨宇飆高音的片段,讓許多人都記憶猶新。從聽覺上來講,的確非常抓耳,尤其是高潮部分,很容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不過認真聽幾首他的創作, 容易陷入循環乏味,歌曲的創作結構幾乎一成不變。用網友的話來說,就是幾段聽不懂的東西加上聲嘶力竭的高音抒發,用來吸引聽眾。

《好想愛這個世界》《我管你》《異類》都是如此,簡單來說,華晨宇格外擅長利用高音取悅聽眾。

對於許多人而言,甚至聽不懂他在唱些什麼,但被動感的旋律所感染,從而產生共鳴的假象。

當然,華晨宇的颱風也是無法邁過的一道坎。

1.0MB

颱風往往是一個歌手音樂表現力成熟的表現。華晨宇的颱風大家有目共睹,舞台上華晨宇標誌性的動作設計,的確讓人一言難盡。

火星演唱會上,他也真正做到了「火星」式颱風。

頂著冠軍的名頭、靠著粉絲的追捧,到底能不能成為「創作鬼才」,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話題,但如果誇獎的聲音都來自粉絲,那肯定是有問題的。

創作不只是表達自己的音樂觀點,《無字歌》的受眾本來就小,並不是每個人都是尚雯婕。

華晨宇的真實實力,被太多的外在因素鍍金,尤其是自《花兒與少年》起,綜藝節目愈發吸粉,他身上承受的追捧聲音也越來越多。

唱功僅憑高音、颱風僅有吸睛、創作注重抓耳,這樣的他,真的能擔起新生代樂壇實力唱將嗎?

2、張傑

張傑,被高估的原因和華晨宇相似又不同。比如張傑的高音也總是被人津津樂道,再者就是他們的創作都很容易呆板,失去活力。

在大眾層面,張傑的熱度始終跟他的老婆謝娜息息相關,這是他一直想擺脫,卻又無法擺脫的一道枷鎖。

實際上,張傑不算是沒有實力,但是實力實在是有些普通。當年在《快樂男聲》拿到第四名的成績,憑藉那些一成不變的情歌,已經不能再滿足新一代聽眾的需求了。

「土」已經不是聽眾對他第一次吐槽了,他的音樂審美一直停留在「逆戰」時代,失去了音樂的受眾性。

這幾年張傑的新專輯越來越無人問津。其實也不是說他的歌難聽,只是現在滿大街的歌手都在出這樣的歌曲,滿樂壇的流行歌手都有這樣的歌曲,沒必要聽他的。

在音樂創作上沒有突破點、沒有新鮮感,是他逐漸走下坡路的重要原因。其他人還在進步,他卻停在了原點。

音樂市場越來越飽和,各類歌手都想來分一杯羹。競爭對手越來越多,優秀的音樂作品涉獵越來越廣泛,毋庸置疑他的音樂受眾只能越來越少。

做不出吸引新聽眾的歌曲,舊的聽眾也難以長留。

我們不否認張傑有實力,但樂壇上真正的領軍人或者是歌手中的翹楚,做得比他好的太多了,比他努力開拓的也很多,放在樂壇中,張傑的確不太夠看了。

3、李宇春

提及李宇春,大家很自然就會想到「超女冠軍」。

李宇春的確是內地選秀史上,第一個被觀眾送出道的女歌手。用現在的話說,她就是那個時期的頂流女星,她的身上聚焦了全民的關注。

這也註定她的歌壇生涯從開始就與流量密不可分。

平心而論,李宇春的唱功在超女時期顯然配不上她拿的名次,因為在那個時候,人們更多討論的是她的舞蹈、她的髮型、她的人設,音樂反而是次要的。

李宇春的現場,相較於很多同期女歌手,都顯得有些捉襟見肘。

《野蠻生長》就是很好的例子,團隊費盡心思設計舞台,用華麗的颱風遮蓋了唱功,但仍改變不了Live本身,就是她樂壇生涯中「攔路虎」的事實。

事實上,李宇春音樂作品的傳唱度也並不高,有國民度的作品更是屈指可數,畢竟《下個路口見》,已經是很多年前的歌曲了。

李宇春的人設與包裝,遠遠大於音樂本身,這是她被高估的關鍵所在。

顯而易見她的音樂是同她的樂壇發展一步一步成長至今的,儘管達到一般水平卻也輸在了音樂基礎上。

華語樂壇並不是停滯不前的,她的地位在時間的沖刷下,被後人奉為歌壇上的前輩,並且是非常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前輩。如果仔細推敲,她也只能在年齡上占據優勢了。

4、李玉剛

李玉剛和上述歌手有所不同,他談不上流量堆砌,起初以反串出名,類似於《新貴妃醉酒》之類的歌曲,樹立起人們對他的固有認知。

他反串出道時,本身就是在爭議中走紅的方式。但這樣一個人很難與沒實力這幾個字聯繫在一起,也很難把他與被高估的主題相融合。

的確,我們的確無法否認李玉剛的實力,但也恰恰是他身上的實力悄無聲息地掩蓋了一些本該深刻討論的問題。

當我們鑿開包裹的層層外殼,深挖一下他音樂作品的本身。李玉剛的情況與其他幾位還是有很大的區別。

文化認可是他尋找到的捷徑,作品內容卻差強人意,形式遠遠大於內容。

藝術性與商業性的平衡永遠都是值得我們推敲的問題。當商業大於藝術時,作品註定停在一個高度,無法向前了。

5、尚雯婕

尚雯婕也是一位超級女聲冠軍,在很多音樂節目中都擔任過導師,因為她先後發掘了華晨宇、力挺蔡徐坤出道,一度被視為歌壇「伯樂」。

特立獨行是她身上的標籤,同樣她的音樂也是如此,不過她的作品有著不同於其他人的前瞻性 。

沒人能否定她在電音方面所做的貢獻,不過也是這些前瞻破壞了她音樂發展之路,音樂必須創新但不能只有創新,創新必須建立在牢固的基礎上不是嗎?

但尚雯婕在音樂中過分追求特立獨行、追求自我,甚至比音樂本身的品質更重要。因為曲高和寡,尚雯婕甚至拿不出一首像樣的代表作。

過度地追求自我,就失去了音樂的純粹性,純粹性是現在華語樂壇緊缺的音樂調性。這是尚雯婕迷失的方向,也是很多華語樂壇歌手共同迷失的方向。

尚雯婕對於音樂發展的敏感度是有的,對於音樂的熱愛也是有的,她也曾朝著最前沿前進,朝著中國第一電音女歌手前進,但卻有些走偏了航道。

6、薛之謙

被高估的歌手——薛之謙,很多人都曾聊過這個話題,對於他的實力早就爭議不斷了。

「沒有感情,全是技巧」是人們對於他《怪咖》作品的評價,本意是誇讚他唱歌時的情感到位,但誇讚的同時也指出了一個無心的問題。

看過薛之謙現場的人,應該能感受到他輸出的不穩定。某次頒獎禮上,薛之謙演唱自己成名曲《演員》時,眾目睽睽之下翻了車。

他的不穩定,與唱跳歌手不一樣,人們的包容度過低。

作為抒情歌手本身就是自我唱功不過關的一種體現,甚至沒達到平均水平,實在是沒辦法將他提升到一種高度。

唱功對於流行歌手來說太重要了,這是他們繞不開的必修課。

其次作為一個創作歌手,他產出的歌曲像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工業品,不能說是陳詞濫調,但絕不能稱之為有新意。

一整張專輯裡的不同歌曲,都有很強的相近感,屬於那種只聽歌就可以猜出創作人的程度。

簡單說就是他的作品實在是太口水化、太商業化了。這也導致薛之謙的口碑兩極分化嚴重,因為他的音樂是定向的,受眾也是定向的。

薛之謙整體的音樂曲風依然停留在芭樂情歌的路線,依然唱著「愛而不得」的心碎與悲傷。

無論從編曲還是在創作上,他都遲遲擺脫不掉重複自己的弊病,萬能和弦的痕跡更是無處不在。

或許對於薛之謙的歌迷而言,他們就是因為這樣的曲風和歌路而愛上薛之謙,所以薛之謙繼續走這樣的路線,對於鞏固忠實粉絲以及擴充潛在粉絲市場有著不錯的效果。

這樣的風格套路,儘管早已讓人產生審美疲勞,但卻能讓他拿獎拿到手軟,對薛之謙來說這簡直太划算了。

結語:

時無英雄,方使豎子成名。「高估」歌手,對樂壇來講是極其不利的,並不是高估就可以讓華語樂壇上升到新的高度。

褪去光環,沉寂下來 ,讓自己真正作為一名音樂人,才是這些歌手需要思考的問題,同時更是樂壇必須深思、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