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嘴視點|特斯拉再一次發出「降價」威脅!中國品牌該如何應對?

2023-07-28     車動力

一言不合,就又拿「降價」說事兒?……沒錯,特斯拉就是這麼任性。

該公司近日發布的財報顯示,其今年第二季度交付量達46.61萬輛,同比增長約83%;同時,營收和凈利潤則分別同比增長47%、20%。

然而,資本市場對這份「成績單」卻並不滿意,特斯拉股價亦出現下跌。另一邊,該公司CEO馬斯克埃隆·則在財報電話會上表示:「犧牲利潤換產量,說得通。如果經濟環境再惡化,特斯拉還將降價。」

今年以來,頻繁的價格調整雖然讓特斯拉在第二季度實現了銷量和營收「雙增長」,但其18.2%的總體毛利率卻創下了四年來之新低。如果該品牌旗下車型繼續降價,顯然將對競爭本已極為激烈的中國新能源車市場帶來又一波衝擊。

在這樣一個全球最為龐大、且無比活躍的市場中,中國品牌早已成為「主力軍」,並在銷量排行榜上實現了「霸屏」。然而,面對特斯拉這「特殊的一個」,中國品牌能否扛得住其可能不斷降價的壓力?……又該以何種長遠策略予以應對?……

今天,《車動力》的各位「大嘴」們就想和您一起聊聊這個問題——

特斯拉:我再降!且看各位如何應對?

——車動力|劉傑

作為新能源車領域的「價格風向標」,特斯拉幾乎每兩個月就會釋放一次「降價預警」,但似乎看起來並沒有像去年10月那樣的大動作。不過,繼6月宣布向部分Model 3買家提供8000元現金補貼後,特斯拉7月又下調兩款高端車型在中國的售價。

可以說,這就是一個比較明顯的信號,雖然無論是出於政策還是其他什麼原因,暫時不能將最暢銷的兩款車型「官宣降價」,但趨勢已經不可逆轉。

當下,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形勢越來越像手機市場——蘋果占據著絕大部分市場,並且牢牢把握著定價權,而小米、OV等廠商提高差異化競爭優勢,卻始終無法影響到蘋果的現有消費群體。

為什麼沒有提到華為?……這是因為,華為實實在在影響到了蘋果的地位。

反觀目前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就是差一個類似華為的企業,能夠在原有賽道上開闢出一條彎道——不僅局限於差異化競爭,更是在底層基礎上作出改變。

實際上,目前中國品牌正在開闢「彎道」的還是蔚來。換電概念的普及給了特斯拉「超充」當頭一棒,特別是當蔚來二代產品(ET5、ET7和換代ES系列)的產品力得到提升之後,換電的優勢愈發明顯。

雖然產品價格仍然制約著蔚來的銷量,但如果之後能夠落地單電機版車型,那麼價格的下降空間依然很大,對於特斯拉也是不小的威脅。

換而言之——作為「跟隨者」,總是難免被動;成為「領軍者」,才能率先「突圍」。

不想被特斯拉「掀桌子」波及,「品牌向上」才是關鍵

——車動力|鄧瑞鵬

價格戰,從來都算不上眾多競爭手段中的上上策。但對特斯拉而言,這一策略卻屢試不爽——一遇銷量下滑,特斯拉必然會提前「放風」將在不久後調低售價。隨之,便會吸引到大量正處於猶豫階段的潛在用戶。

至於支撐特斯拉不斷價格下探的,就是讓所有車企所艷羨的單車毛利——畢竟,人家有資本在調低售價的同時仍保證企業利潤。

再看看國內新能源車企,除了幾位「頭部選手」外,大多數品牌都或多或少被捲入「價格戰泥潭」。更有不少造車新勢力,面對市場價格動盪,只有不斷下調售價;儘管,它們大都還在扭虧為盈的路上苦苦掙扎。

面對特斯拉的「價格戰」,單純跟風、降價實際上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如何能突破特斯拉的品牌枷鎖?提升自家品牌吸引力才更為關鍵。

特斯拉目前之所以能有如此高的銷量,更多還是產品實力過硬——在部分用戶心中,它的車型就是純電領域標杆般存在。當它降價後,不僅能吸引到本就有意它的用戶,還能讓那部分稍加預算才能夠到的用戶,願意為之買單。而這一切,都源於出色的品牌力。

所以,當我們思考到底該如何應對特斯拉這頭「猛虎」時,更多還是應該考量如何提振品牌號召力?……怎樣才能從「價格戰」中所剝離出來?……看看騰勢、阿維塔以及定位更高端的仰望等品牌——想必,它們受特斯拉降價的影響應該不會太大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f2d8091279a8716dc13bf120b3d0a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