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席捲20省份,為什麼要醫療反腐,很多人還沒看明白

2023-08-17     王新喜

原標題:已席捲20省份,為什麼要醫療反腐,很多人還沒看明白

醫療反腐已經席捲20多省份,力度空前,引發了業內的熱議,也出現了許多不同的聲音,有說法是不太贊成把醫療系統反腐鬥爭的主戰場放在醫院,搞得人心惶惶,治表不治根,春風吹又生。這導致醫療機構人人自危,醫生消極怠工,下班更早了,看病的醫生少了,病人看病的效率更低了等等。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一名醫院的李院長在私下裡說:「別太樂觀,醫療反腐抓了這些專家學者、學科帶頭人,日後誰還敢給你看病?難道你們覺得剛進醫院的研究生,或者新來的年輕醫生能勝任嗎?」

意思是說,這一輪反腐,讓醫生的收入減少了,抓了帶頭人,醫生減少了,對病人來說,並不是好事。

不得不承認,這種說法有一定的迷惑性,試圖通過百姓看病變難這個利益痛點與醫療反腐綁定在一起,來對大刀闊斧的醫療反腐施加反向壓力。

但事實上,貪腐對任何行業,任何領域來說,從來沒有正面作用,在醫療領域也是如此。

為何要醫療反腐?

本輪醫藥反腐風暴,是由一場會議動員發起。7月28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召開動員會,部署紀檢監察機關配合開展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

此次醫藥反腐的重點突出三個「全」——全領域、全鏈條、全覆蓋,緊盯領導幹部和關鍵崗位人員,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據行業媒體不完全統計,今年初至7月底,全國至少有155位醫院院長、書記等主要領導被查,數量已超過去年全年的兩倍。

論初心,醫療反腐首先就是要解決普通老百姓家庭的生活成本問題,老百姓過日子最重要的三塊開支就是教育成本、買房成本、醫藥成本。這是壓制人們消費的三座大山。

過去幾年,我們在很多領域改革,房價和教育都有動過刀子,現在也輪到醫療領域。看病難、看病貴,一直是人們反映較多的問題。

過去國內不斷擴大醫保報銷比例和範圍,由國家層面去減輕人們醫療負擔。但我們發現看病貴本身,卻沒有被改變。

一方面原因在於,醫保是從報銷途徑,承擔了國家報銷的那一部分,但這裡面就有漏洞可鑽,看病「貴」一方面被醫保承擔了,醫保基金的收支壓力越來越大。要解決這個問題,一個重要方面是要減輕醫保體系的負擔,因此反腐勢在必行。

此前國家是通過醫藥集采的方式來應對這種看病貴,這是一種比較有效的降低醫藥費用的手段。2022年,開展第七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帶量採購,涉及61個品種,平均降價48%。

但依然還有空子可鑽。因為用什麼醫療器械,用多少價格引進、選擇用什麼藥給患者的大權,是掌握在醫院和主管醫生手裡,藥品、器材從廠家出來,經歷整個銷售鏈條後,再到醫院使用,最後到病人的身上,很多環節都有油水可撈。

比如此前曝光的某醫院花3520萬元買入的直線加速器,實際進口價只有1500萬元。醫院用更高價格買入這些醫療設備、醫藥,那麼這其中的巨大差價進入了誰的口袋,最終是誰來買單?毫無疑問是患者買單,這也是看病貴的一個重要原因。

醫藥反腐這個事從定性來說,本質也是要打擊醫藥、醫療器械公司與醫院之間的利益鏈,打擊藥品進醫院的灰色地帶,部分醫藥公司不想著研發好藥品,整天就是琢磨攻下某些「主任」「院長」來謀利。因為這種利益鏈的存在,會讓誰家企業的回扣多,就用誰家的藥,導致整個行業拼的是渠道銷售,而不再是藥品研發與創新。

因此醫療反腐,這一方面要解決百姓看病貴的問題,一方面是要讓優質的醫藥公司降低不必要的製藥企業的銷售費用,專注產品研發與創新上。打掉利益鏈之後,讓百姓看病可以用更低的價格,用更好的藥,而醫藥公司也會將利潤驅動力放到產品研發與創新上來看。長遠看是利好那些專注在醫藥產品和創新的好公司。

而從醫保的角度來看,醫保入不敷出,很可能在2030年前後耗盡,需要開源節流,減少醫療支出。但醫療腐敗是系統腐敗,首先要解決人事問題。

因此,這首先要從高層主管人員的貪腐動刀,否則後續的政策制度無法推行下去,中山一醫院院長被抓人均就醫成本降1400元,三家藥企套取資金超40億。可以知道打掉上層主管,帶來的效果立竿見影。

接下來是改變外部市場環境。再者在市場環境改變的前提下,從制度上進行變革,而改變醫療支付的渠道,加強醫藥行業的監管,就是制度變革的一環。

改變醫療體制利益分配,為中國老齡化早做準備

解決老百姓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這也是為了以後老齡化做準備。

中國的老齡化趨勢已不可逆,老百姓對醫藥的需求是只多不會少,一方面需求在大幅上升,醫藥行業的需求在不斷擴大,因此,在這個時候,醫療反腐,可以說為計深遠。

另一面,醫藥行業的監管門檻在不斷提高,對於真正有實力創新的藥企,未來的增量紅利蛋糕遲早會掉到自己的頭上。

有人說,如果醫療行業短時間內人人自危,可能會形成消極怠工,和以前同比,工作積極性大打折扣。

但事實上,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因為不掌握權力的人想腐敗也沒機會,一線醫生幹活最多薪資最少,醫院的醫生護士也痛恨利用手中的行政權力貪腐。正如有業內人士指出,把醫院腐敗指向普通醫生是有意把水攪渾。

對病人來說,目前會造成部分醫藥的醫療資源短缺,但這只是短時間的陣痛,從長遠看是創造一個更加公平、清廉的市場環境,真正有社會責任,有能力的醫生與人才脫穎而出。

我們知道,醫院有很多正直的醫生,把貪腐拿掉讓他們上位,才可能形成良幣驅逐劣幣的良性循環,醫療貪腐本身一部分是靠剝削基層醫護人員來填補。比如前某院長購買直線加速器,貪污1600多萬元,最終查清一部分轉嫁到患者身上,一部分靠剝削基層醫護人員來填補。

因此,醫療腐敗的核心來源於利益分配,反貪腐一方面也是要改變醫療體制利益分配,一方面也是避免基層醫生的薪酬收入被剝削的可能性。錢最少的是一線,罰錢最多的是一線,最辛苦的是一線,打掉原有利益分配機制,要將更多的收入分配到那些基層一線,包括讓更多有能力有責任心的醫生收入提升,才有可能給積極正氣的年輕人更多進步空間。

醫療行業變動會很大,終極目的或要解決人口下滑危機

從趨勢來看,整治過後,醫療行業的變動應該會挺大的。

有業內人士指出,之前的行規是從小醫生成長為大專家,就可以富甲一方,未來這樣的情況幾乎不會再發生了,整個醫療行業的導向就是提供基礎、分級醫療服務,有穩定且固定的收入,與此鏈條相關水下的收入可能會被打掉,沒有了扭曲的僅因利益驅使導致的臨床診療變化,從業者可能會更加的回歸醫療本質,有效的治療性藥物會有更多更好的機會,輔助工具及無效的藥品器械可能都會面臨崩盤。

但另一方面,部分從業者鑒於收入下滑的可能性,醫生尋找副業機會的數量可能會增加,因此,醫療反腐之後,一個重要方面,是要讓好的醫生獲得更好的晉升機制、收入與回報,避免醫生改行比例增加,也是確保老百姓看病質量的重要方面。

當然,從最終的目標來說,醫療反腐,終極目的是要解決人口生育率問題。

如前所述,醫療反腐是為老齡化做準備,這一方面是降低養老成本,一方面是增加分擔養老成本的人。怎麼增多分擔養老成本的人?答案是鼓勵生育、延遲退休。而想讓小夫妻們多生,就要推翻房價、醫療、教育三座大山。教育以及相關的生育政策都在逐步落地,醫療反腐背後的人口結構又是國家大計,應對人口結構變化以及改善人口結構,才是終極目的。

醫療反腐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也是一場持久戰,最終會打破醫藥行業的諸多壁壘,改變很多醫藥公司的盈利模式和銷售管理體系,通過醫藥反腐來降低人民醫療成本,減輕醫保基金壓力,勢在必行。這場變革對普通人帶來的利好或將在未來幾年逐步顯現出來,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作者微信公眾號:智能新連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f25cbf4eda963d02bed9b4edf92b5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