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生豬產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2019-08-28     惠州農業農村

當前生豬產業面臨問題

01

非洲豬瘟影響下,總體存欄量持續下降

當前非洲豬瘟依然未有有效疫苗,疫情較難防控,養殖風險較大,儘管生豬養殖頭均出欄利潤在上漲,但生豬養殖基地總體存欄率呈下降趨勢,生豬、能繁母豬存欄數量整體下降,據省菜籃子生豬基地監測,7月末總體存欄量率減至30%;生豬存欄從去年10月底的最高點持續下降,7月整體生豬存欄環比微降0.1%,同比下降37%,隨著生豬存欄數量逐漸減少,下半年我省生豬供給壓力將增大。

02

種源供應不足,影響恢復生產

據省菜籃子生豬基地監測,能繁母豬存欄量從去年12月初最高點持續下降,7月整體能繁母豬存欄率為40.1%,存欄量環比下降8%,同比下降51%,與此同時,種豬數量非洲豬瘟影響,無法及時引進,也造成種豬數量減少。隨著能繁母豬存欄數量持續下降,仔豬供給數量將相應下滑,根據豬的生長周期來推斷,未來一年內的生豬供應數量仍將呈下降趨勢,生豬供給數量將進一步趨緊,產能恢復時間將延長。

03

生豬調運受阻,總體產能恢復慢

我省自去年年底連續爆發三起非洲豬瘟疫情後,部分地市為抓好疫情防控,今年以來已有多個生豬產區禁止市(區、縣)外生豬、仔豬、種豬調入本市(區、縣)。如江門、惠州、肇慶、茂名、湛江、陽江、雲浮、韶關、佛山三水區全部禁止本市(區)以外的商品肉豬調入,其中江門、惠州、佛山三水暫停外地生豬(含種豬、豬苗)調入本市(區),韶關、湛江地區符合調運條件的種豬和商品仔豬必須經過非洲豬瘟項目(PCR)檢測為陰性後,憑檢疫證明和檢測報告才能調入本市。相關地市的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疫情的的擴散,但生豬產能恢復也較慢。

相關對策與建議

1、加強生物安全措施,提升基地整體防禦力

鼓勵生豬養殖場進一步完善車輛與人員消毒通道、出豬台等設施條件,強化各項動物防疫措施,切實做到封閉式飼養。地市應加快推進生豬運輸車輛清洗消毒場所建設,以鎮為單位設立清洗消毒站,指導推動規模化養豬場、屠宰廠配套完善清洗消毒設施,開展專業化清洗消毒,推行車輛憑消毒單據運輸制度,降低車輛帶毒傳播疫情的風險。

2、加快扶持政策落地,保良種、規模養殖場

支持現代生豬良種繁育保障工作,重點支持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建設,支持企業開展種豬選育,加強生產性能測定,提升種豬自主選育能力;對現有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和地方品種原種場,省、市、縣財政給予適當的補助;鼓勵企業從國外引進良種,更新核心育種群。加大對規模養殖企業的扶持力度,規模養殖基地是全省主要生豬供給來源,當前生產養殖壓力大且信心不足,應適當給予稅收優惠、防疫補貼等,減緩養殖壓力。

3、優化全省調運政策,嚴格落實省十條政策

優化生豬調運政策,保障符合條件的種豬和商品仔豬正常流通,符合要求的種豬、仔豬應放開限調管制。支持規模養殖場和屠宰廠「點對點」調運生豬,鼓勵生豬就地就近屠宰,減少活豬跨區域(地級市)調運,逐步實現從調豬向調肉轉變,將仔豬及冷鮮豬肉運輸納入「綠色通道」政策範圍,降低物流成本。加強生豬及其產品產銷對接,促進廣州、深圳、東莞等生豬主銷區要主動對接主產區,建立相對穩定的供銷聯繫,提高自身供應保障水平。


來源:廣東省農業信息監測體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eO31mwBJleJMoPMiHQ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