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末年社會動盪,戰亂頻繁,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書壇的繁榮景象也一去不復返。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承唐啟宋」的重要橋樑——楊凝式。
他是唐代書法的集大成者,也是宋代「尚意」書法的奠基人。楊凝式的《韭花帖》風格平和閒雅,有「小蘭亭序」之稱,可是他的草書風格,卻和行楷書風大相逕庭。
這件《夏熱帖》雖然已經字跡斑駁,但絲毫不影響它在書法史上的地位。此作是楊凝式在夏熱中暑之後,給友人送消夏飲料「酥密水」表示問候,從而寫下的一封信札。現在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當中。
《唐詩外傳》云:「凝式筆跡遒放,宗師歐陽詢、顏真卿,加以縱逸……論者謂其書顏中書後一人而已」《夏熱帖》就是生動的寫照。
《夏熱帖》中有非常明顯的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書法特色,其文字結體整體寬博,筆力勁健,和顏真卿的《劉中使帖》,以及柳公權的《蒙詔帖》等作品非常相似。
此作多用方筆、折筆,筆致剛健有力。作品中的文字線條粗細變化非常大,對比明顯,粗的地方沒有臃腫滯澀之感,細的地方也絲毫不顯浮弱,足以顯示出楊凝式雄強的筆意。
顏真卿《劉中使帖》
從文字結體上來看,此作草書中還夾雜著行書和楷書,文字字形欹側,帶有險絕之勢;彼此之間連綿不絕,跌宕起伏,雖然只有短短的幾行字,卻呈現出變化多端的韻律感。
這種「滿紙雲煙,淋漓快目」的書法風格,對米芾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夏熱帖》中,楊凝式繼承的顏真卿和柳公權等人的法度,比如用筆、結字方法,為「宋四家」在筆法傳承失傳之後,找到了可以窺探古人用筆的憑依。
《夏熱帖》中除了古法,還有楊凝式作為「楊風子」的一種天真爛漫的自我表現精神,正是這種精神,啟發了蘇軾、米芾、黃庭堅等人,著重個性意志表現的「尚意」書風。
我們可以很明顯地在「宋四家」的書法作品中,找到他們與楊凝式的繼承關係:蘇軾得楊凝式之雄健沉著,米芾得楊凝式之淋漓跌宕,黃庭堅得楊凝式之清癯高潔,蔡襄得楊之風雅華腴。楊凝式在書法史上的意義,也可以說不亞於王羲之。
如果說楊凝式的行楷書《韭花帖》當中,所展現的純正的蘭亭風韻,更多的是承唐,那麼奔放不羈的《夏熱帖》更多的就是「啟宋」的里程碑。
對於楊凝式的這件《夏熱帖》,您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