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曾言:「確定人生目標的人,比彷徨失措者領先幾十步。有目標的生活,遠比彷徨的生活更幸福。沒有人生目標的人,人生就是乏味無聊的。」這短暫的人生,註定要擁有一些目標和夢想,否則我們在世間行走,如同河中的小草隨波逐流,宛如行屍走肉,度過一生卻渾渾噩噩。每個人的理想和熱情,都是航行中靈魂的舵和帆。無論時代如何更迭,青年總是懷揣著各自的理想和幻想。
這作為青年的寶貴品質,值得我們發揚光大。人生之路是由個體走出來的,未來也是由個人書寫的。黃文秀,一位法學碩士,放棄北京的高薪職業,毅然回到山村進行扶貧工作。她將「扶貧」視為自己的理想,卻在一次意外中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嘆息。
黃文秀生於1989年,成長在廣西一個貧困的農村家庭。家境貧寒,父親年老,母親先天心臟病且下肢殘疾,行走需藉助小板凳。
然而,正如古人所言:「窮則思變,不墜青雲之志。」黃文秀雖在貧困中長大,卻充滿樂觀和希望。諸葛亮說:「學須志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黃文秀深知知識是進步的階梯,決心努力學習。在童年,她並沒有快樂的時光,除了專心學業,還要幫忙家務。儘管成長之路艱辛,她從未放棄。2008年,黃文秀成功考入山西長治學院思政專業,第一次離鄉背井,見識更廣闊的天地。
對她來說,外面的世界是她從未見識過的精彩和絢爛,與樸實的家鄉相比,這裡方便繁榮太多。然而,她在這裡並沒有特別突出的才能,與大城市出生的孩子相比顯得有些不足。在首都北京,她遇到了更多的人和事,也更迷茫了。儘管考入了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但她感到自己迷茫未來。一次,她帶著父親參觀北京天安門,父親看著雄偉的天安門,突然問起黃文秀的未來打算。
此時,黃文秀正陷入迷茫,不知道如何回答父親的問題。父親說:「我們不需要掙大錢,家鄉很多地方需要你這樣的文化人幫忙。」這簡單而真切的話語,如雷貫耳。黃文秀立即理解了父親的意思,明白每個走出大山的孩子都不容易。如果能幫助更多的孩子回來看看世界,那將是多麼有意義的事。
思考之後,黃文秀對未來有了打算,承諾畢業後回到農村建設家鄉。2016年,黃文秀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獲得法學碩士學位。她拒絕在北京的高薪工作,毅然投身家鄉的扶貧建設。
2018年,黃文秀來到廣西百色市樂業縣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她懷揣雄心,努力幫助村民脫貧。然而,她面臨巨大困難。因為陌生,她無法了解全村貧困戶的情況。
貧困戶敵視新上任的黃文秀,對她的探訪直接拒之門外。在村民看來,黃文秀只是想在基層積累經驗後離開的人。黃文秀心存疑慮,她決定向原來的老書記請教。老書記給出了解決辦法:在交通閉塞的山村,人們排外意識強烈。如果你和村民不熟悉,人們自然不會理你。黃文秀頓悟,她明白與村民熟絡需要時間。於是,她經常與貧困戶聊天,即使被拒絕進門,也多次溝通,還幫助他們干農活。
久而久之,村民開始接納黃文秀,她真正了解了他們的情況。在黃文秀的引領下,村民嘗試種植沙糖桔和油茶樹,開展擺攤貧困的新嘗試。一開始只有零星的幾個人響應,但黃文秀並不計較,親自帶領村民移植樹苗,修建果樹,最終豐收售賣。在她的帶領下,種植沙糖桔的村民年收入達到十萬元以上。這驚人的收入激發了村裡人的熱情,黃文秀帶領村民種植沙糖桔,還組織修繕交通要道方便售賣。
在她的引領下,百坭村貧困率從22.88%降至2.71%。黃文秀還為村莊申請了產業補貼金,修建了蓄水池、路燈等基礎設施,使鄉村面貌逐漸改變。
然而,天妒英才,就在村裡逐漸繁榮的時候,黃文秀因天災突然離世。2019年6月16日凌晨,廣西百色市凌雲縣暴雨洪水肆虐,衝垮了交通要道,沖斷了灌溉農田的渠道。
得知消息後,黃文秀不顧父親的勸阻,決定連夜趕回村子。那晚狂風閃電,泥石流、山洪隨時會爆發,黃文秀獨自開車走在山路上,危險隨之而來。她在途中遇到了警車,警察決定幫助她將車開往安全地帶,而黃文秀則在警車後面跟隨。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安全無憂的警車最終沒能跟上黃文秀。在雷雨交加的晚上,黃文秀就這樣犧牲了。
黃文秀的意外離世不僅給父母帶來了巨大的衝擊,村民也難以接受這一打擊。黃文秀擔任村書記期間,為村莊建設付出了極大努力,但沒想到在村莊漸入佳境時,她卻因天災英年早逝。她曾言:「很多人從農村出來後就不再回去,但總有人要回來,我就是要回來的人!
」這句話,這個人,應該永遠被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