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羅輯 北京報道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4年要紮實做好的九項重點任務作出部署,體現了突出重點、把握關鍵的政策導向。其中,「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是明年經濟工作九大重點任務的第一項。會議提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等要求,以及「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
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力度持續加大,其中偏好「投早、投小、投科技」的創業投資、股權投資持續孵化、培育出一批科技創新企業,並且由小到大不斷成長。創業投資已成為促進科技自立自強、產業創新升級的重要力量。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旨在通過激活資本要素為中國科技創新提供持續動能。」多位專家和業內人士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創業投資、股權投資通過專業化的「募、投、管、退」,在孵化、培育科創企業、搭建上下游創新鏈條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培育發展VC、PE(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市場的背後,有著解決科創企業融資供給結構問題的考量。
「目前,我國已處於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節點。在此背景下,充分發揮科創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的引領支撐作用,激活科技創新支持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動能,從而完成以經濟結構轉型和高新技術自主化為支撐的增長動力轉換攻關,成為當下一項緊迫的改革任務。但是,由於科創企業天生具備『三高一輕』(高科技、高風險、高收益、輕資產)特質,與傳統融資供給制度不匹配,融資壓力仍是制約當前我國科創企業特別是中小微科創企業發展的核心問題。」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提到。
在田軒看來,隨著一系列改革的推進,我國儘管已經建立了較為完整的科創金融服務體系,支持了科技創新的快速發展。但從客觀上看,我國目前仍是以間接融資為主的金融供給結構,仍呈現出服務科技創新效能不足以及堵點、瓶頸較多等問題,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仍需進一步優化完善。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如何建立更加完善的金融體系,支持國家科技創新,使科技和資本要素更高質量結合」,成為當前我國實現科技資本與實體經濟緊密結合的關鍵。
創東方投資董事長肖水龍提到,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要讓企業更好地創新創業,離不開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的支持。實踐表明,最近5年有80%以上新上市公司的背後都有創業投資或股權投資的股東,這類股東大多以合夥企業(基金)形式出現。
中國投資協會副會長、創投委會長沈志群也提到,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這對創業投資行業是一個重要的信號。即確立了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在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第一資本」的歷史定位,對推動科技創新發展和促進創業投資行業持續健康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
Wind數據顯示,2023年以來,從種子輪、天使輪到F輪、Pre IPO輪,市場融資主體註冊在中國地區的共計完成2975起投融資事件,涉及企業2663家,合計涉及融資規模達到3640.44億元。其中,先進位造業無論是交易數量還是融資規模均排在第一位,全年該行業融資規模達到1245.41億元。早中期資金的第二、三大投向分別是能源、信息技術行業,融資規模分別達到656.32億元、656.24億元。這些資金共同匯聚成了科技企業從初創起步到規模擴張,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助推力。
「創投的初衷是通過支持具有高成長潛力的科技創新項目獲得回報,形成企業與資本的良性合作與循環,因此創投會在業務發展、市場營銷等方面為企業提供資本之外的更多協同支持。中國的研發創新正處於方興未艾的階段,經濟轉型升級也依賴研發創新,創投行業在此關鍵節點能夠發揮更大的橋樑和槓桿作用。」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對記者說道。
清科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清科創業CEO倪正東提到,「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第一次出現在中央經濟會議中,更使得創投行業堅守初心、適應變化。此外會議也提到數字經濟、生物製造、生命科學、量子、商業航天、低空經濟、人工智慧、產業鏈等行業,都是創投機構重點布局的方向。「在整個環境大變化的背景下,等待行業向上的新拐點。」
在此背景下,田軒強調:「未來應抓好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落實,切實加大對於更為積極的創投市場的培育與扶持,並且以全面實行註冊制為引領,推進資本市場基礎制度配套改革,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提高直接融資在我國科創資本要素供給中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