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父母,懂得早早做好三件事,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2023-10-12     陪寶寶寫日記

原標題:聰明的父母,懂得早早做好三件事,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很贊同一位作家說的話:「每個人都有一個口臭區,別人都能聞到,但是自己渾然不覺。」

深以為然

就像很多家庭的父母,總會覺得自己的觀點是最正確的,如果自己的孩子違背了自己的意志,那麼不好意思,這個孩子不是收到冷暴力,就是暴力。

這裡的冷暴力是指無視,暴力是語言暴力,和行為肢體上的暴力。

四川成都就有這麼一個案例,一個女孩子16歲,是一名住校生,因為學習壓力很大,導致晚上睡不著,吃飯吃不香,久而久之患上了抑鬱症,而且還伴隨著胃病的出現,所以懇求父母帶自己回家休養,不想讓學了。

而她的父母則表示:什麼壓力大,誰活著沒有壓力,我看她就是懶,為不想上學找的藉口。

孩子很無助的找到了學校的心理諮詢老師,老師對女孩做了很多心理測試和身體檢查,結果顯示,孩子確實需要時間修養身心,她的父母這才重視起女孩的狀況。

很明顯,她的父母自以為看透了孩子的計量,卻沒有認真的去了解孩子的內心,選擇了無視和語言暴力。

不難發現,我們很多父母一輩子沒當過領導,唯獨在領導孩子方面向來是說一不二,我讓你向東,你就得向東,我讓你向西,你就得向西,準備把孩子培養成和自己一樣,在生活中,工作中,沒有自主能力選擇權的人。

那麼這個畫面就有意思了,我們都是普通人,勤勤懇懇的去工作,領導讓幹什麼就幹什麼,很聽話,然後下班回家面對家裡最幼小無助的孩子,開始發號施令,把自己當領導。

可是領導只是發號施令嗎?這種家長既缺乏當領導的經驗,又缺乏當領導的能力,還缺少領導的心態和格局,只是學到了表面上的東西,在當領導這方面完全沒有接受過學習,人家企業里的領導還時不時的出門加強學習呢!而這種家長呢?每天抱著手機刷短視頻,就好像了解了全世界。

久而久之,在這種自以為是的家庭環境里,孩子眼睛裡失去了光澤,沒有了自己的思想。

學什麼我媽我爸說了算,學多長時間也是同一波家長,反正那些老實巴交的孩子,當成了一種物件、無感情、沒人格沒尊嚴,更沒有一遇到事能拿出解決問題的能力。

自以為是的家長站在孩子前面耀武揚威,而孩子在後面,看世界都是一片茫然。

看到此,那些自以為是的父母,你們不害怕嗎?

那麼如果你發現你的孩子已經被你快變成提線木偶了,而且還想要改變,那麼我勸你。

學會傾聽

《簡愛》中有一句話說的很有道理:「你的高明之處,不在於談論你自己,而在於傾聽別人談論他們自己。」

這句話用在父母與孩子之間同樣重要,因為孩子的世界也是由簡單到複雜的,如果父母學不會去傾聽孩子內心的呼喚,是永遠不知道,孩子是什麼時候有了自己的想法,甚至是怎麼看待父母的。

記得曾和一位家長聊天,她說自己的孩子15歲了,她一直為了這個孩子才守住這個家才沒和孩子爸爸離婚,要不然早離了。

而且她一直以為自己的孩子比較木訥,不善言談,一次孩子鼓足勇氣勸解媽媽,如果想離婚就離吧,不用考慮自己的感受。

可是她對孩子來了一句:「大人的事你別管,只要好好學習就行了。」

自此孩子再也沒和她說過心裡話,等孩子大學畢業離開家去外地工作後,她也沒離婚,就覺得孩子和他們夫妻一點都不親。

那麼看到此,您有什麼感受呢?

是的,孩子覺得自己被視為了學習機器,除此之外他沒有被看到,他的想法沒有被尊重。

父母此時應該把嘴閉上,放下身段去傾聽孩子的想法,打開胸懷,自我控制說教的天性,即便你再想說教也要忍住。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自己和整個家庭,或許你會有不同的感受。

修煉「內功」

這裡的修煉內功並不是讓家長向佛家弟子一樣,閉上眼睛念經煉內功。

而是要隨著孩子的成長,家長也要充實大腦,開闊胸襟,提高格局。

有句話說的好,智慧不夠情緒來湊,很多家長內功不夠深厚,說出教育女子的話來不僅帶有負面情緒,還總讓人聽著心裡不舒服,甚至讓孩子自尊心收到了打擊。

一個上小學的小女孩在路上撿到了一隻流浪狗,本來是件有愛心的事,可是當她把狗拿回家時,她的父親不僅把她臭罵一頓,還把小狗再一次扔掉。

小女孩委屈的和鄰居的大姐姐說了自己的傷心事,大姐姐比較有愛心地與她一起給流浪狗在戶外搭建了一個狗窩,這位小姐姐就把這件事拍成視頻發到了網上,引來了很多人的討論。

點贊最高的網友說道:「孩子是有愛心的,請父母保護孩子的愛心,不要自以為是的覺得孩子應該和你一樣無情。」

確實,這位家長不僅沒愛心,還語言暴力了女孩,也很幸運她遇到了一個和她一樣有愛心的小姐姐。

所以,作為父母,不喜歡孩子當下的做法時,可以沉住氣幫助孩子想辦法,一來能呵護孩子的愛心,二來能提高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偉大形象。

避諱「老三樣」

現在父母最愛嘮叨的三句話,歸類起來有三句,你看看你說過哪幾句:好好學習,努力進步,考好大學找好工作。

請父母在說這三句話前停頓三秒,想想如果你每天聽到這三句話會有什麼感受?

是開心接受,還是被動煩惱,想必你現在已經有了答案。

如果把這三句話換成:願你今天開心,謝謝你的陪伴,你真棒!你再試一下,孩子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看過一部美國小短片,一個小女孩從小心臟不好,她的父母都很不喜歡她,她就被送往鄉下的外公家。

外公家只有他自己獨活,恰巧此時身邊多了這麼個小女孩,所以他稀罕的不行。

他知道女孩的心臟不好,身體也虛弱,所以每天會鼓勵女孩開心快樂,不論女孩做什麼,做對也好做錯也罷,外公都會誇她真棒,誇她是個有自己想法的女孩。

女孩在外公家住了兩年時間,啥毛病沒有了,而且還吃胖了,以前她的父母曾經總帶她到醫院檢查,而這兩年外公一個電話也沒有給她們打過,父母覺得奇怪就過來探望女孩,讓她們沒想到的是,女孩身體一天比一天強壯,而且還越來越樂觀。

孩子好心態的建立,是父母用鼓勵和誇讚的語言來構建的,心態端正,自然即便成長道路再崎嶇,他也不會害怕,而是勇敢去做自己。

父母要學會把自己當成泥土,去培養孩子這棵小樹苗,把正能量的水資源澆灌給他。

正如詩人魯藜所說:「還是把自己當做泥土吧,老是把自己當做珍珠,就時時有被埋沒的痛苦。」

放低姿態,拋下自以為是,接住孩子所有的想法,才是父母該成長的點。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c2ca91cb78cb7d86fd2d2792adc3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