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俞敏洪如何對董宇輝,才知董明珠為何老拿孟羽童說事兒

2023-12-25   天生這麼紅

原標題:看懂俞敏洪如何對董宇輝,才知董明珠為何老拿孟羽童說事兒

最近,電商的話題頻上熱搜,在東方甄選和董宇輝之間,夾雜著董明珠對孟羽童的各種點評。

格力一把手董明珠,在大學生入職大會上,面對一幫新人,以孟羽童作為反面教材,勸誡新人「不要把錢當夢想」

而這位被怒斥「忘恩負義」的孟羽童,在25歲的時候已經實現了財富自由

她的經歷可以簡單總結為一句話:入職大公司,兼職做網紅,辭職後全職做網紅。

董明珠認為,是格力平台給了孟羽童華麗的包裝,孟羽童不好好為格力服務,卻藉助平台做網紅,然後一走了之獨個兒暴富去了。

其實,自打孟羽童離職後,董明珠就三天兩頭拿她說事,敲打一番現在的年輕人,然後孟羽童繼續接廣告賺錢,主打一個悶聲發財

從事實上看,董明珠每次對孟羽童的批評,都不但是在給她送流量,也是在拉低自己的格調。

因為董明珠的勸誡實在是……

非常的飄忽:

「無非今年掙的錢多一點而已,我覺得這形同行屍走肉,沒什麼差別。」

——這種清清白白掙大錢,被形容為「行屍走肉」,那我也想要做這種「行屍走肉」啊。

關鍵是,現在年輕人都不太好騙了,這個餅畫得也不是很實在,無怪乎大家都不想吃。

孟羽童與董明珠的結緣,來自於2021年的綜藝《初入職場的我們》,這是一款將入職與職場展示給大眾觀看的真人秀。

當年孟羽童只有22歲,經過層層篩選走到了董明珠的面前。

這也是國民女企業家董明珠的綜藝首秀,在節目中,她和張翰作為老闆,分別展示了不同的招聘風格。

五位候選人,風格各不相同,但履歷都很強大,而孟羽童的簡歷是最薄弱的。

孟羽童,1998年出生,畢業於浙江大學2017級西班牙語專業本科,輔修竺可楨學院創新與創業管理強化班,民族舞達到10級水準。

非但專業不對口,在面試過程中,她還說了一些和崗位無關的話題,最後還臨場來了一段女團舞。

可是,她成功引起了董明珠的興趣。

節目的看點是「職場小白的成長」,相較於張翰的吹毛求疵,董明珠的大氣和藹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

節目完成後,董明珠直接聘用了孟羽童,讓人直呼「董姐實在」

2021年9月,孟羽童入職,崗位是董事長秘書,她入職後,開始陸續在社交平台上記錄分享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這份熱度和流量,她賺得明明白白。

在上綜藝之前,孟羽童就有經營自己的個人帳戶,更是早早跟網站簽約

她曾說自己拍完綜藝後會考慮深造,但入職格力成為了她初入社會的第一份禮物,她的辦公桌就在董明珠的辦公室旁邊。

之後,董明珠帶著孟羽童四處活動,還非常乾脆地說,「我要將孟羽童培養成我的接班人。」

那是2021年10月。

那段時間,董明珠和孟羽童經常同進同出,相處無間。

外界對此頗有說辭,認為背後可能在搞什麼策略。李國慶更是很直白地說,董明珠就是在藉助重用年輕人的方式,為格力炒作搞營銷,想要藉助孟羽童的網紅效應,實施直播帶貨行動。

果然,格力很快就開闢了一個聯名直播間叫「明珠羽童精選」。

孟羽童的格力直播首秀在2022年11月,觀看人數超過11萬人,單場銷售額約62萬元,同現在動輒上億的頭部主播當然不能比,但是要注意!!!董宇輝的直播間,也是用了半年時間,才把粉絲數從個位數提升到四位數的。

孟羽童的直播起點,算是不錯的,十幾萬的觀看人數,已經是平時店鋪的三倍多了。

只是,相對於高人氣來說,銷售轉化率不算高,畢竟這種家電直播間,客單價都在3000元左右,60多萬的銷售額確實不算高。

但想想看,董明珠的直播首秀,銷售額也就23萬,怎麼也不能說差。

與此同時,孟羽童在抖音的個人帳號,七天漲粉超過90萬,直接步入了中部網紅隊列。

當然,這不單單是她個人的人氣,還有同格力以及董明珠捆綁的效果

李國慶曾經對孟羽童做過預言,有兩樣確實被他猜中了,一是帶貨,二是離職。

他說,董明珠打出「第二個董明珠」的目的,就是為了直播帶貨,要自己孵化網紅,然後他判斷,孟羽童堅持不了多久,很快就會如同章澤天一樣嫁人退休。

而格力不遺餘力的人設打造和培養,確實讓孟羽童成了格力直播業務轉型的重要一環。

這裡要簡單介紹下格力的直播轉型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嚴重依賴線下銷售渠道的格力電器遭受重擊,第一季度營收下降49%,凈利潤下降73%。董明珠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2月、3月格力電器的空調銷售幾乎為零,僅2月就虧損了近200億元。

在嚴峻的形勢面前,董明珠對直播帶貨的看法逐漸改變,4月,她就在抖音開啟直播首秀,5月,又在快手直播帶貨,到618年中直播時,董明珠光靠直播就銷售過百億的產品。

於是2020年的下半年,董明珠都在直播巡迴中度過,通過13場直播,最終拿下了476.2億元的銷售額。

直播雖然給格力帶來了利潤,但轉型直播的道路卻走得並不順暢。

格力從2020年起就計劃打造自己的直播電商平台,全資的子公司都設立好了,但到現在也沒有實際完成。

董明珠作為老闆代言自家產品,成本低,風險大,而且自賣自誇式的行為也不足以完全取信消費者。

大部分網友看格力直播,要麼是出於好奇想看看董明珠的表現力,要麼是為了薅羊毛領券買便宜貨。

但董明珠畢竟年紀大了,她的思維和體力,應對直播流程也難免力不從心。

而且,家電產品說到底是耐用型產品,格力電器主打的是空調,使用周期長,更換頻率低,2020年下半年的大量訂單,很大一部分是來自經銷商的囤貨,線上的收益和線下代理商的分配,又引發了渠道利益的受損。

董明珠曾經試圖在直播間中賣手機,但大力宣傳後的銷量依然很不好,30萬人觀看的直播間,手機成交量不足40部,最後去掉未付款的和退貨的,賣出去不到20部。

也許,當初董明珠選擇孟羽童,就是看中了她的網感特質,想要通過年輕化、個性化、特色化的孟羽童,來打造更加貼近年輕人市場的代言人。

在這樣的前提下,董明珠和孟羽童捆綁,並仍由她做個人宣傳,都是在打磨自己想要的電商代言人。

但很顯然,孟羽童有自己的選擇

她確實年輕,個性,有網感,但這也意味著,她並非董明珠這種老派思維企業家所認同的職員。

比如孟羽童在舞台上侃侃而談自我介紹的時候,會拿董明珠開玩笑:「看起來很兇,實際也很兇」。

董明珠的表情不是很高興。

她大概更容易接受老式的恭維。

而董明珠對於職員的培養,「錘鍊」也是不可或缺的。

董明珠堅持「愛你就要錘鍊你」,在職綜上,她會毫不掩飾對孟羽童的偏愛,但也會在一些小節上秉持「我要鍛鍊你,所以我不給你打高分」的措施。

孟羽童哭泣的時候她會說,如果因為這樣一點小事你就彷徨,「證明你內心的世界,還不足以強大。」

怎麼說呢,這確實是老一輩人對賞識的後輩常見的「挫折式教育」——要磨鍊你,要錘鍊你,要鍛鍊你,要給你壓擔子,要給你壓目標,然後又不見得會給你打高分。

可是這一套,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不好使了。

董明珠的人生信條是絕對不懼吃苦的,比如她當年完全不休假,摔斷了尾椎骨都要堅持工作。

在魯豫對董明珠的跟隨採訪中,可以看到董明珠為人的強勢一面。

當時,董明珠時常因為一些工作細節去訓斥員工,比如,空調為什麼沒打開,行程為什麼這麼安排,燈為什麼不關上……基本都是瑣碎的細節,董明珠特別重視細節。

她要求格力的員工上班必須穿制服掛工牌,女性不能披散頭髮,男性不能留長頭髮。曾經有高管衣著不當,戴誇張首飾被董明珠撞到,當場罰款1000元。

她作風強硬,六十多歲還會跟新員工一起軍訓。

這一代的年輕人,也不是不能吃苦,但希望自己吃苦吃得有價值,有回報,尤其是那種立竿見影的回報。

董明珠希望職員安守本分,根據老闆的需求老老實實地去做事。

而孟羽童更加具有主動性,比如她在職綜里想跟董明珠直接對話,就會直接去找董明珠要微信。

問題是,很多老員工都未必有老闆的微信。

但孟羽童說,「我愛董老闆,加到她的微信就是我的目標」。然後她就直接問董明珠要微信,董明珠加了她之後,孟羽童又直接拉了一個微信群把在場所有人都加進去了。

孟羽童對自己的未來有著模糊的規劃,她渴求著儘快的成長和強大。

剛剛入職格力時,孟羽童對自我的形容是:剛剛拜師,下山歷練,不知前方究竟是妖魔鬼怪,還是失傳已久的武林秘籍。

那麼孟羽童自己是否熱愛工作呢?

剛入職的時候確實很興奮,很期待,甚至還有些惶恐。

後來就是累累累。

一年後她某次在直播中說,其實對直播帶貨的興趣不是很大,只是看到銷售額的時候特別有成就感。

她曾經在社交平台上寫過一篇關於職場一年後的體悟,覺得自己看似光鮮亮麗,卻只是在旁觀參與,缺少腳踏實地的執行,和具體業務是脫節的,擔心自己喪失核心競爭力,

總之,是有些陷入自我內耗的。

平均算下來,孟羽童差不多一個月要直播十幾場,有時候還要和董明珠一起出現在直播間,同時她還要做董明珠的秘書,隨傳隨到。

然後,她還在經營自己的個人帳戶。

她不但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還會接一些商業廣告,不但是一個打工人,還是一個UP主。

其實孟羽童很早就開始經營小紅書了,她最開始說是為了回饋大家的喜愛,也是為了做副業賺點小錢。

職綜階段,她的粉絲尚未過萬,標註的是「99年浙大學生,跨專業MKT打工人」。

從2022年末到2023年初,有關孟羽童和格力的矛盾話題開始發酵。

比如說孟羽童只會直播和跳舞,做不來太深刻的工作,無法承擔董事長秘書的職務;

比如說孟羽童不滿董明珠帶她應酬總讓她跳舞,希望能承擔更多的實際工作;

比如說孟羽童的直播帶貨成績平平,顏值也不夠美,銷量無法滿足業績需求,同時她自己還在用個人帳戶對外接廣告,做私活比做格力工作用心賣力;

比如說孟羽童考勤異常率過高,經常無故不上班,工作時間找不到對接的人……

等等等等。

這裡有一條看起來比較真實的,說孟羽童被移出了公司的通訊錄。

這時候外界也有許多雜音。

當時傳言,孟羽童個人帳戶對外合作的報價是圖文15萬/條,視頻17萬/條,從2022年3月起,孟羽童一年內已經在個人帳戶里發布了十多條跟格力沒有任何關係的廣告,這樣算起來,副業收入幾百萬。

而孟羽童的工作月薪,是七千?六千?

反正是不足萬元。

二者巨大懸殊的收入引起了多方討論,時不時的有傳言說孟羽童離職了,孟羽童被解僱了。

董明珠對此回應時說:「最近羽童在網上『被黑』,天天被人說被炒掉了,大家放心,羽童每天都在成長。」

孟羽童也多次發文:「還在(格力)打工呢。」「誰再說我離職了,我真的會揍人。」

之後孟羽童發布了信息,說還在格力好好工作著,會繼續努力。

所以當時大家還是覺得,格力和孟羽童彼此互相需要,雙方好好協調下唄。

四月,董明珠對外透露孟羽童已經不再是她的秘書,五月初,孟羽童留下一句意味深長的「靠別人不如靠自己」,正式結束了在格力的工作。

很快有「格力員工」爆料,說孟羽童是被開除的。

至於開除的原因,是因為缺勤,曠工,工作不用心。

但大眾認為,背後直接的原因還是在於,孟羽童作為格力直播代言人,利用格力的影響力去孵化自己的帳戶,接別的廣告,又不給公司上繳利益。

對於外界的關注,格力和孟羽童都做出了回應。

孟羽童刪掉了「靠別人永遠不如靠自己」,發布新信息「沒有董總,我什麼都不是」「在董總這樣的企業家身邊工作,不光教會了我怎麼去做事,更教會了我怎麼去做人」「真的發自內心的感恩」。

格力則發布公告:「正常人員流動,感謝關心」。

格力的直播間也將「明珠羽童精選」改為「格力明珠精選」,背景圖也從兩人的合照變成了董明珠的單人照。

但討論一直在進行中,各種營銷號也對此做出了各種分析,但,新時代了,大眾對於孟羽童離職,並沒有太多的口誅筆伐,反倒對她的經濟價值津津樂道。

很多年輕人認為,離開格力自做主播,前景比在格力拿幾千元的月薪好太多了。

而原本覺得孟羽童會嫁入豪門的李國慶,則對孟羽童個人的創業能力展現出極大的興趣,認為她絕對可以獨當一面。

孟羽童離職後相對低調,依舊定時更新個人帳戶,對外並不怎麼多談格力。

但格力,或者說董明珠女士,似乎開啟了時不常cue一下孟羽童的功能鍵。

首先是,董明珠突然建議說應該立法約束員工跳槽……

因為我們平台培養了你,你才能夠有身價有本事,那麼你下一個單位其實是在吃我培育的果子,那麼你應該給我交培訓費啊。

激動地說完這一段以後,她又平緩了一下情緒,說人才流動是應該的,但流動應該是合理的,交培訓費就是規範這種合理,所以我們應該訂立一下這樣的制度,約束年輕人亂跑。

這番話,其實對董明珠一向對外展示的沉穩大氣、多勞多得、給員工分房的大企業家形象,是有折損的。

群眾紛紛表示,我在公司累死累活不漲薪,好不容易有家好公司願意給我合理的薪水,結果我還得給原公司倒貼錢才能走?

董明珠又cue了不樂意加班的職工:「雖然他因為不想加班而辭職,但是我覺得人各有志吧,他寧肯少拿工資也要換個不加班的工作,我是不會罵他的」「我們工作就是要加班啊,我們要為顧客服務啊」……

群眾自動翻譯:

——格力就是要加班,996是你的福氣!

——如果你不想加班而辭職,工資少了我是不會罵的,但是如果你不加班還能拿高薪(比如那誰誰),我就很不高興啦!

所以我不想加班辭職了,還要謝謝你不會罵我是嗎?

後來董明珠又頻頻發表「不要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招聘的時候不會招那些只想著要工資的」等言論。

再之後,董明珠參加《問答八方》專訪。

高管王自如被問到薪資的時候,他說,「我沒看過工資條」。

因為能跟董明珠這種頂級大佬共事,就算什麼都不幹,光看她開會就很幸福!對公司唯一的訴求是,希望工位可以離董明珠近一點!方便他彙報工作

然後又表示,年輕人要學會心態歸零,明白自己作為一張白紙,經驗有所欠缺,犯錯誤的時候都是公司在買單,教你成長,還給你發工資!

潛台詞:你得感恩啊!

完美配合培訓費了有沒有。

後來大家整理了下王自如的履歷,發現他與孟羽童有些許的相似之處,他與董明珠的相識也是在綜藝上。

2016年,董明珠參與了一檔創業節目《我是創始人》,她是王自如的導師。節目結束,二人不再聯繫。

2020年,格力入駐京東十周年直播,二人再次相遇。

當時格力正處於從線下往電商轉型的初期階段,董明珠在線下虎虎生風,奈何對線上營銷反應遲緩,所以她聘用了王自如擔任渠道改革負責人。

所以,孟羽童並不是董明珠吸納的第一個網紅類員工

對王自如來說,他年輕時自己創業,從測評科技產品視頻開始,贏得大量粉絲,然後開公司、做品牌,先後獲得過許多金融投資(拿過雷軍的天使輪投資,還得到了騰訊、OPPO、VIVO、金立等公司的投資)。後來他自創的品牌ZEALER做不起來了,人生低谷處,得到了董明珠的重視和賞識。

他是走過經過、起起伏伏人,然後安安心心地決定為格力賣命,頗有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感恩。

當然也不排除營銷成分,或者以此表忠心的原因。

總之,王自如和孟羽童簡直就是鮮明的對照組,而顯然,董明珠更加吃王自如這一套,因為這跟她的傳統結構理念是相吻合的。

對於後面一系列的風波,她老人家如清風拂面,才不當回事呢。

只不過這一段可能用力過度,非但沒有達到用王自如來拉踩孟羽童的效果,反而讓年輕人對格力的管理更加懷疑:

——所以我們如果入職格力,是不是也得做到這種拍馬屁的程度啊?

——那我是不可能不看工資條的啊,我要生存的啊!

董明珠夸王自如敬業,群眾自動翻譯成:他自願加班,他感恩996和007。

董明珠說現在的年輕人很少有王自如這麼敬業的了,群眾自動翻譯成:說的就是你,孟羽童,你不敬業!

後來大家想起來,當年孟羽童在《初入職場》里做面試的時候,是候選人里對薪資要求最低的那個,她選擇的是最低的四千月薪檔。

當時董明珠還夸孟羽童「有正確的價值觀」。

於是又有了「董明珠選擇孟羽童是不是因為她的薪資要求最少啊」的說法。

而董明珠終於回應了對孟羽童接廣告的看法:不合規。

所以孟羽童被開除的主要原因,也確實是這個。

可是,沒想到的是,孟羽童離開了格力的平台,反而能隨心所欲地接廣告了,她的報價並沒有因為脫離了格力而降低,反而,節節拔高,而且不再受限了。

6月份,有MCN業內透露,孟羽童小紅書的商單報價在每條21萬元左右,後期她關閉了報價,但保守估計每條也有15到22萬元的收入。

2023年下半年,孟羽童接了差不多十條廣告,也就是說,她半年收入二百萬隻是最低最低的推測。

這還是她非常低調的結果了,因為她六個月才接了十條廣告,並沒有敞開來接活。

如果她留在格力,除了要面對高壓工作和996,還要放棄兼職的副業,放棄網絡的人氣,做著董秘的工作,拿著應屆生的工資,收入可能五萬都沒有。

她現在在小紅書的簡介,是「前500強總裁秘書」「一起做人生的大女主」,粉絲早已過百萬。

單從財務自由和時間自由來說,還真的挺大女主的。

12月,董明珠女士在新人入職大會上講話,本來這個大會是調動新人的積極性、展望美好未來、給他們畫出碩大的餅,讓他們覺得堅守本職就可以升職加薪、出任CEO走上人生的巔峰。

但是董明珠,大概是上頭了,看著一張張年輕的臉龐,擔憂起他們未來的發展,生怕出幾個好高騖遠的,看著別人離職風光,自己也諸多要求,於是,發出了語重心長的告誡:「你們啊,年輕人,要有夢想,不要天天想著掙大錢啊!」

說到激動處,她狠批孟羽童的工作能力:

——當秘書連文案都寫不好,我培養她,她反而藉助格力做網紅!

——掙那麼多錢有什麼用,無非行屍走肉而已!

與此同時,「行屍走肉」的孟羽童,在清華大學做演講。

「當你願意袒露自己的無知和局限,反而會變得特別輕鬆舒適。不怕暴露自己的問題,不怕別人嘲諷的眼光,不會『看不起』暫時笨拙的自己,不會因為暫時的窘境而對未來無望。『渴望風浪,也準備好重生。』」

對董明珠的訓斥,她的回應大概就是不回應。

雖然董明珠接二連三地cue孟羽童,但是孟羽童卻好像並沒有因為董女士的批評而艱難,相反,她粉絲數量一直在持續增長,甚至,董女士罵得越凶,她的粉絲漲得就更快,如今抖音粉絲已經超過二百萬。

被格力杯葛的「孟羽童還在個人簡介上寫五百強總裁秘書,她是嗎」,嗯,還是沒有刪掉,人家就,你罵隨便罵,我照樣過我的小日子~

看她抖音的生活分享,每天過得都很充實啊,還能買買買,美美美。

插播一句,2023年8月,《財富》的世界500強排行榜里,格力電器沒上榜,所以說格力目前是跌出五百強了,董明珠還對外回應過說她一點都不難過,反而對企業的健康發展感到開心。

但格力跌出五百強也是個事實。

2023年前三季度,美的集團實現營業收入2911億元,同比增長7.67%,歸母凈利潤277億元,同比增長13.27%;海爾智家實現營業收入1986.57億元,同比增長7.5%,歸母凈利潤131. 49億元,同比增長12.71%;格力電器實現營業收入1550.07億元,同比增長5.1%,歸母凈利潤200.92億元,同比增長9.77%。

格力股價持續下跌的情況下,海爾美的卻在持續增長,格力不再是五百強,而美的海爾卻穩居榜單。

其實,格力已經開拓轉型多元化布局很久了,比如格力手機從2015年就開始做了,到現在銷量依然慘澹,未得到市場認可。

雖然董明珠一直表態要堅持做手機,但已經有傳言說格力手機開始解散團隊了。

格力目前的核心產品還是空調,但空調市場競爭激勵,增量空間也不大,而格力的對手海爾和美的,除了空調,在其他家電領域也有一定的市場份額,然而格力的多元化布局卻不如這兩家,而且海爾與美的的海外業務也比格力更成熟。

董明珠面臨的形勢不容樂觀。

或許她怒斥孟羽童,也是因為源自內心的焦慮,雖然今年格力依舊實現了穩健增長,卻依然面臨諸多挑戰。董明珠大概覺得自己對孟羽童掏心掏肺,她卻不能肝腦塗地以報之,實在讓她傷心。

但孟羽童離開格力後,行情走勢良好,所得到的利益,也確實是她留在格力賣力工作也拿不著的。

大概,正是這樣的心態,才令董明珠接連不斷地提及孟羽童,但每次提及,都會引發廣泛關注,可能這不僅源於她的個人熱度,還代表了孟羽童的人氣。

相對來說,董明珠作為一個上市公司董事長,屢次提及離職半年多的前員工,多少有點不體面。

「如果真的為格力儲備人才,就要讓所有人都看到格力吸引人才的誠意,如果繼續將人才作為低值易耗品,那麼格力永遠只能是人力工廠,而無法成為創新工廠。」

在格力轉型的重要時刻,難道董明珠不應該表現出更多的和藹與積極追尋人才嗎?哪怕將孟羽童當做千金馬骨,也比不斷貶低她更合適吧。

孟羽童的生活則是格外輕鬆。

從她的動態上看,她在備考雅思,預備考研,還計劃出國留學。

而天眼查里看到,她已經給自己成立了文化傳媒工作室。

其實在參加《初入職場》那陣子,孟羽童就有計劃過出國留學。

現在真的是,更加的從容了。

啊這麼自由,還能這麼有錢,真的是羨慕了。

作為曾經與格力和董明珠深度綁定的公眾人物,孟羽童確實通過格力走到了一般應屆畢業生很難達到的高度。但她是否需要感恩,或者說這種感恩應該表達到什麼樣的程度,都很難明說。

從行政結構和法律責任來說,她入職簽的是秘書合同,而並非主播合同和代言合同,更不是賣身契,對外兼職,只要不是格力的同類產品或者競品公司的產品,其實是沒問題的。

從流量上來說,董明珠確實為孟羽童引導了熱度,促使她做成了個人IP;從孟羽童的個人發展來說,她的技能大概真的是不適合在傳統企業中做板正的行政工作,而到自己擅長的賽道,則能夠大展拳腳。對她而言,在自己職場的黃金年齡,還是更渴望走出自己人生的多樣性,而不是被一個「接班人」的標籤框死。

總之誰都沒有錯,唯一的錯誤應該就是目前看來,不是那麼的體面。

可是現在,不體面的是董大姐,而不是孟小姐。

不過有時候覺得,也確實可以理解董大姐的委屈,我在那麼多優秀的候選人中選中了你,我給你崗位,給你信任,給你流量,給你熱度,我要求你盡力滿足我的要求,結果你帶貨平平,還不如我一個七十歲大娘抽空去賣貨的水平;你好歹是新時代網絡青年,結果你文案寫得也不好,我給你轉崗,你到處賣慘,一會兒說工作辛苦,一會兒說靠別人不如靠自己,難道你不靠我,你能有這麼高起點?

歸根到底,是兩個人的選擇機制錯了。

你要讓孟羽童當主播,那你就不要給她什麼秘書的崗位;

你要讓她不去外面接廣告、不離職,那你就全心全意地去給她砸流量,捧紅她做多領域的網紅,然後漸漸帶動你的小家電;

如果你讓她做大主播,那你也不能給她一個月幾千塊錢的死工資,這麼低的收入,那麼高的人氣,外麵廠商捧著幾百萬上供,她怎麼可能不接私活呢。

然後董老闆你啥都乾了,然後發現她不合適,不合適呢又不好開除,畢竟前期投入那麼多,不開除呢對其他員工又是個不好的榜樣,忍痛開除了吧,你的沉沒成本全都成就了她的前期增值,到頭來,她賺得盆滿缽滿。你覺得她應該更看重格力的培養,不要在意那銅臭的金錢,但是,人出來打工,怎麼可能不在乎錢的啊!

再有,你把她開除了,你要自我思考,自我調整,而不是整天生氣,發火,無能狂怒,還把氣撒給你未來的員工身上,要他們還沒入職就要去反思自己。你一個上市公司總裁,天天揪著一個離職的小姑娘憤怒開火,然後別人賺得更多……這不是搞笑呢嗎?

孟羽童呢,不想湊合拿幾千塊錢工資,不想經常加班,又不想被董女士這種強硬老闆批評,那你就不要接受這份工作啊,你在節目上說,我可以接受四千元的工資,只求能在董老闆身邊幹活,我愛董老闆,我要緊緊擁抱她……

然後董老闆把你捧紅了,你拿到流量,你就光拿熱度不幹活地跑掉了。

大家都說董明珠在給孟羽童畫餅,但董明珠是真的給了餅,她一個大企業家,對外嚴肅宣布「孟羽童是我的接班人」「她是第二個董明珠」,這是一個非常隆重的宣告。她是賠上了自己的信譽為你托底的,孟羽童的最大熱度起源,全都是依託董明珠,依託格力。

認真地說,如果當初換成別的任何一個年輕女孩,只要董明珠說出這句話,也能得到爆紅。

哪怕現在,孟羽童依然是掛著「前五百強總裁秘書」的標籤,就知道這個分量有多重了,你現在還在吃著她的餅哦。

不說你要像王自如那麼舔吧,你起碼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做完了,其餘的時間,你再去接廣告。

看孟羽童確實是前期一直有接到廣告的份上,估計只要不過分,格力和董明珠都是允許的。但是後期孟羽童要麼缺勤,要麼曠工,文案寫不好,直播賣不動,給你轉了崗讓你專心做銷售,好的我餅都到手了,一輩子都夠吃了,為啥要給你賣命呢,那我靠自己唄。

董明珠這個人吧,哪怕現在網友都在對她喊塌房,但她其實是比較實在的,因為她是真給啊,董宇輝要苦哈哈地從個位數粉絲做半年才能做到千粉萬粉,然後憑藉個人能力出圈,但孟羽童前期熱度幾乎都是董明珠給她的。

不過這就有了一個誤區:

董宇輝不漲薪,全網人替他罵老闆,但孟羽童這個工資還真不好說,因為她貨賣得確實不太好,而熱度全靠老闆砸。

董宇輝引發了輿情,俞敏洪一天三次道歉,又是拉著他直播談心,又是給他換個清閒崗位,但是,就是不讓董宇輝離職;董明珠呢,啊你不合適,那你就走吧。

你說如果董明珠一開始就給孟羽童簽個幾年的長約,要巨額的違約賠付,然後覺得她不勝任了,就投閒散置,不開除,就雪藏著你,空耗你的青春,那孟羽童還能怎麼辦,最起碼也得好好表現,不缺勤不曠工吧。

可是格力這方面吧,也還是老式傳統思維,不合適就走人,走人也不限制什麼。

你看俞敏洪就雞賊多了,給董宇輝升到副總裁,給0.5%的小股權,讓他去管個特別冷的項目,然後就放著你,反正你在我這兒粉絲就不會流失,就把你晾個半年,到時熱度都散了。想到外面去接更多更好的活?我不會給你這個機會的。

董明珠比俞敏洪實在多了,她說放手就直接放手,還是走的開除通道,估計還要倒賠退職金給小孟。

開除之後才發現,這不是傳統流程了,現在外面世道變了,她人走了,你給她的餅她全都帶走了,她不用給你幹活了,她還要沾你的光,什麼也沒幹,第一桶金你都是白送她的了。

然後董明珠就越想越生氣,越想越不甘心。

然後她也就嘴上叨叨出來了,實際上也沒有太多的限制。面對現在的年輕人,就想給他們講道理,她自己是個黃牛型的人物,在格力任勞任怨從最底層做到董事長,就覺得別人也該這麼踏踏實實的專注工作。她覺得自己年輕那會兒不在乎錢,然後努力工作得到了錢,所以別人也不應該重視短期利益,要知道她當初應該是真心實意的,想培養一位年輕活潑、有實力做直播又能兼顧上下游工作的接班人。

可孟羽童不是。

孟羽童跟她是相反的人。

大機率的,孟羽童的真實面孔是董明珠最受不了的那種員工,而董明珠也是孟羽童最受不了的那種老闆。

他們象徵著兩種截然不同的代表,在短暫的彼此都被蒙蔽的綜藝和虛幻中度過了蜜月和新婚,然後陷入了生活的重擔中。

董明珠果斷放手,然後越想越生氣。

孟羽童委屈離職,然後發現外面海闊天空。

她吃到了紅利,所以現在選擇閉口不言,要知道,她以前還曾經好幾次道惱說委屈呢,現在聰明了,啥也不說了。

恰恰這時候,沉默是金

孟羽童以前話多的時候,董明珠還啥也沒說呢,網友先批評她一頓,說你啥也不是啥也沒有,可以去做大企業的總裁秘書,董事長手把手帶著你做業務,多少人羨慕不來哦blablabla。

現在孟羽童不說話了,董明珠則是越說越錯,大家說哦喲你快別耽誤年輕人了吧,你這麼爹頭爹腦地畫大餅,誰愛吃誰吃去吧,我就支持孟羽童,我現在就去關注她買東西了,你跟我談理想,你給我多少錢啊。

最近董明珠又雙叒叕提到孟羽童了,面對主持人「您是否用錯了人」的提問,她說,「我沒有用錯人,是她,是孟羽童自己的選擇,人生價值觀是她自己定的。」

其實你就大大方方地說,是的我選錯了人,是的我用錯了方式,不是更好嗎?

你看你非要咬牙說你沒用錯人,那不就是承認孟羽童還是一個優秀的人嗎?你要說是的我看走眼了,我不該在還沒有認清她能力之前,就給她一個那麼大的接班人禮包,以至於外界給了她過高的觀望,最後讓她過度的去消耗這些觀望成就自己的人氣,而沒有認認真真做業務。

假如你承認自己的錯誤,清晰地指出你們的隔閡,你還能給她掉點粉。

但是現在你這麼說……

唉你又要給她漲粉了。

你真是孟羽童的貴人,完全靠力捧和自污在給她賺錢啊,屬於扶上馬還要送一程的那種。

但是,孟羽童應該也給董明珠和其他老闆上了一課,未來他們招聘的員工,應該再也沒法這麼簡單地薅到老闆的羊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