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樂 北京報道
如何符合美國政府的出口禁令,又儘可能與中國客戶做更多生意?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這將是晶片大廠英偉達始終需要面對的最重要問題之一。
喜歡穿皮衣的英偉達創始人、CEO黃仁勛一度認為自己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不斷推出「閹割版」的高算力晶片,以匹配美國政府不時更新的出口管制規定,繼續和中國客戶做生意。最近,他在美國又公開表示,英偉達會拿出符合新管制規定的晶片產品,繼而重返中國市場。他還強調,「英偉達希望和所有人做生意」。
這是「閹割版」思路的延續。2022年10月,美國出台史上最嚴晶片出口禁令,英偉達A100等高算力晶片無法向中國出口。黃仁勛轉而推出降低傳輸速度性能參數的A800晶片向中國出口。2023年10月,美國修訂晶片出口管制政策,A800等「閹割版」晶片也在被禁之列。英偉達打算重施故技,以進一步「閹割」性能的晶片符合管制新規,繼續向中國出口。當下,相關產品正在內測之中。
美國政府看清了這種思路,日前,美國商務部部長雷蒙多對「閹割」思路「示警」。她表示,要讓晶片企業的產品符合美國出口管制政策的實質目的,而非僅符合出口管制的技術參數,如果與實質目的衝突,即便符合技術參數,美國商務部也可以迅速把這些產品列入管制範圍。
這將成為影響英偉達等一眾國際晶片大廠業績巨大變量,同時也帶給了中國晶片企業填補市場空間的機會。高算力晶片的中國生意,不應該只有幾個傳統主角。
「閹割」何以有效?
每當美國政府出台或更新針對高算力晶片的出口管制措施,英偉達和一眾國際晶片大廠的股價就會應聲大跌,而後再行回調,再過一段時日,又會創下階段性的新高。投資者在熟悉了這個循環的同時也會發現,他們總會拿出符合出口管制政策的產品,繼續和中國客戶做生意。
2022年10月,美國政府出台史上最嚴晶片出口管制規定,通過對重要技術參數設限的方式,禁止高算力晶片向中國出口。這導致英偉達當時的當家產品A100晶片無法向中國客戶銷售,影響業績。不過,黃仁勛很快找到了應對辦法,推出了符合出口管制技術參數要求的A800晶片繼續向中國出口,穩住了業績,「閹割版」思路也由此肇始。
美國政府2002年10月版的出口管制措施中,認定高算力晶片涉及兩個標準。其一是算力峰值超過或達到4800TOPS,其二是傳輸速率超過或達到600GB/秒。一旦晶片產品達到這一性能參數,就會觸發出口管制。英偉達A100晶片的性能參數即在此列。
「這兩個技術參數之間是『且』的關係,需要同時達到才會觸發出口禁令,英偉達很好地利用了這個政策框架,推出了A800晶片。」一家中國雲計算企業採購部門的負責人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解釋,A800晶片沒有同時達到兩個參數標準,因而在當時是符合美國出口禁令的,可以向中國銷售。
A800晶片的選擇是在傳輸速率上降標,在算力峰值上保持A100的水平,這也是考慮到了當時中國客戶的需要。「AI大模型訓練對晶片算力峰值的要求比較高,相比之下,傳輸速率不是那麼重要,只要不到『萬卡大模型』的級別,降低傳輸速率帶來的影響可以忍受。」一家中國AI初創公司的技術負責人告訴記者。
A800晶片的傳輸速率是A100的2/3,「閹割」之後,成為向中國出口的「特供版」,在中國市場銷售反響良好。這堅定了英偉達保持算力峰值,在傳輸速率上做文章的思路,在A800晶片之後,英偉達又推出了H800,作為特供版向中國出口。
H800晶片「閹割」自H100晶片。H100的算力峰值為19.5TFLOPS,即每秒19.5萬億次,傳輸速率900GB/秒,性能參數上高於A100晶片。「閹割」之後,H800的晶片在性能上略有差異,更主要的是將傳輸速率降到出口管制規定的600GB/秒以下,與A800晶片的思路完全一致。
思路仍在延續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美國政府的出口管制政策向來有「打補丁」的習慣,於是,一年之後,美國商務部和轄下的產業與安全局(BIS)對2022年10月版的晶片出口禁令進行了全面升級,其中部分內容專門針對英偉達的「閹割」思路。
「2023年10月更新版禁令改為採用總處理性能來識別需要出口管制的晶片,」前述中國雲計算企業採購部門負責人解釋,他認為,相比於2022年10月禁令的算力峰值和傳輸速率兩個指標,總處理性能指標牽涉因素更多,英偉達等廠商規避的難度有所增大。
按照更新後的出口禁令,作為中國特供版的A800和H800晶片,都已經無法向中國出口。英偉達開始尋求新的中國特供版晶片。
記者查閱的2023年版美國晶片出口禁令相關法律文件顯示,須管制的晶片包括兩類,一是總處理性能超過或達到4800TOPS,或是總處理性能超過或達到1600TOPS且性能密度達到5.92的晶片;二是總處理性能2400~4800TOPS之間,性能密度在1.6~5.92之間,以及總處理性能在1600~2400TOPS之間,性能密度在3.2~5.92之間的晶片。
根據更新後的管制政策,第一種情況下,晶片的買方不能是受管制國家地區的數據中心,也不能用於設計相關數據中心,除非美國有關部門批准;第二種情況下,出口至受管制國家或地區,需要向美國有關部門提出申請,得到批准後方可進行。
一位國有晶片企業技術人員向記者解釋,晶片的總處理性能涉及多方面因素綜合測算後得出數據參數,性能密度則是用總處理性能除以晶片的面積得出,都屬於綜合性的指標,實際上是擴大了管制標準技術參數的範圍,使英偉達規避起來不像2022年10月版出口禁令時那麼簡單,「那時候,只要調整一個技術參數指標就可以了。」他說。
英偉達還在向「閹割」思路求解。英偉達官方披露的季報電話交流會內容顯示,CFO Colette Kres(科萊特·克雷斯)表示,該公司正在尋求新的產品組合,以使這些產品在技術上符合更新之後的出口管制規定。十幾天後,黃仁勛也做出了類似的表態。
「英偉達總會有辦法,無非是在更多技術參數之間尋求平衡,讓最後的指標低於出口管制的標準,可能更麻煩,但不是沒有辦法,中國市場值得他們這麼做。「前述雲計算公司採購部門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管制方式帶來變數
只要美國出口管制的工作方式是「劃出一條線」,那麼,英偉達就總會有辦法。現在,美國政府似乎意識到這一點。
針對英偉達「閹割——特供」的思路,雷蒙多拋出了「實質目的論」。在日前舉行的里根國防論壇上,雷蒙多表示,應該讓晶片廠商理解政府出口管制的實質目的,而不僅僅是滿足某幾個技術參數。她還強調,如果你圍繞一個「特定的界線」重新設計一款晶片(而這款晶片與出口管制的目的衝突),那麼商務部第二天就會管制這些晶片(出口)。
「我們必須與產業界達成一致。」雷蒙多說。
雷蒙多的表態被視為美國政府對英偉達策略的公開示警。據了解,美國政府方面正在建立一個超過100人的團隊,這個團隊主要負責半導體方面的工作,以提高美國商務部和BIS在人工智慧等方面的技術能力。
「管控範圍越來越大。」談及這個問題時,一位長期從事出口管制方面的資深律師表示,美國政府出口管制方面的工具豐富,既包括各種法案、清單,也包括一些日常的管理手段。這些工具都可以隨時對英偉達這樣的晶片大廠施加影響。
美國政府已經開始向英偉達傳遞壓力。2023年10月新出口管制規定實施後,存在30天的緩衝期,在緩衝期內,既往訂單仍可以交付。市場一度認為英偉達會利用緩衝期搶單交付向中國出口的特供版晶片,但在新版出口禁令出台之後6天,美國政府就撤回了30天的許可證豁免期,英偉達發布的公告中稱:接到美國政府的通知,對GPU產品的出口禁令即刻生效。
包括英偉達在內的美國晶片產業界一直呼籲美國政府謹慎對待晶片出口管制問題。雷蒙多視其為「不斷的平衡過程」,她坦言這很困難,因為「我也不知道相關的規則是否完美,以及是否可能做到完美」。
「如果沒有更新的出口禁令,A800、H800中國特供版晶片會在2024年給英偉達帶來更多的收入,據我所知,2023年英偉達的代工廠還沒有開足產能生產A800、H800,在這兩款特供版晶片被納入出口管制範圍以後,在其他國家應該沒有銷路,不受出口管制的國家和地區,可以直接買A100、H100。」前述雲計算公司採購部門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無法割捨的市場
就在投資者已經習慣了美國出口禁令的出台或更新,會帶來英偉達等國際晶片大廠股價下跌的同時,他們還習慣了另一個現象,那就是中國晶片公司的股價上漲。寒武紀(688256.SH)、景嘉微(300474.SZ)以及中芯國際(688981.SH)等公司都有過不止一次這樣的經歷。
據財新傳媒報道,黃仁勛在近期《紐約時報》舉行的一場論壇上公開表示,「有多達50家的中國企業,正在開發與英偉達競爭的技術」。顯然,英偉達雖然領跑,但中國市場巨大的商業價值令其無法割捨。
根據英偉達披露的信息,在三季報電話交流會上,CFOColette Kress披露了一組涉及數據中心業務的財務數據:英偉達在中國以及其他更新禁令後出口受限制地區的銷售額,約占數據中心總銷售額的20%~25%。
英偉達公開披露的2022年全年業績顯示,英偉達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全年銷售收入為71.11億美元,占整體總營收的26.4%。
「我們要做萬全準備。」前述雲計算採購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一方面,他們在等待英偉達的最新版本符合出口管制措施的晶片,另一方面,已經在一些環節採用國產晶片。他坦言,形勢已經非常清楚,美國出口管制政策短期內沒有鬆動的可能,配置國產晶片是必須選擇。
英偉達「閹割」之後的高算力晶片,逐漸不再是中國客戶唯一的選擇。
雷蒙多知道這些國際晶片大廠的擔心。「如果採取過多的出口管制,就會降低美國公司的收入,而他們需要錢繼續創新」。她表示,美國政府必須與晶片產業進行有持續的溝通和交流,讓企業明確政府的意圖,她希望在溝通中能更加明確(相關管制政策)的意圖和要產生的效果,然後企業界來遵守。
英偉達準備好了嗎?
(編輯:孟慶偉 校對: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