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引論文排行榜,蘇州大學很亮眼,哪些高校名列前茅?

2019-11-23     冷絲說人文教育

文|冷絲

欄目|大學排名

高引論文國際排行榜是依據最新一期ESI數據而設計的,顧名思義,高引論文指的就是論文的引用次數,也就是論文發表以後的國際影響力。

高引論文,國內哪些高校名列前茅?

蘇州大學超過北京大學等一大批名校,名列第五,顯得非常亮眼,而北京大學位居第六。

冷絲指出的是,內地高校排行榜未包含中科院和其他科研院所。

排名第一的高校是清華大學,其次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三是電子科技大學。

表格一

表格二

進入前十的高校還有浙江大學、東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和南開大學。

僅僅說這個排名,很多讀者並不能理解其中的含義,冷絲就簡單地從不同方面解讀國內高校高引論文的意義。

我國高引論文在國際上還是有較大的影響力。

我國在化學、工程學、材料學科的WoS論文數量高於美國,在農業科學、計算機科學、數學以及物理學科的發文量也並駕齊驅。但各學科高被引論文量卻並未如此分布,僅在材料、工程、計算機科學三個學科上略高於美國。

我國平均入選人次較多的共有5所科研單位及高校,分別是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地區的香港大學,台灣地區的中國醫藥大學。

中國醫藥大學(我國台灣)在數學領域入選人次明顯領先於其他機構,在化學、工程、材料科學等領域中國科學院入選人次優勢非常明顯。

國內高引論文的科學家分布情況如何?學科分布情況又如何?

在高被引科學家的省份分布上,我國地區間的科研實力差距較大。

京津冀、滬寧杭以及港粵澳大灣區等三大城市圈4年入選總人次占全國入選總人次的三分之二,京津冀地區在入選人次、入選機構數量均處於領先地位。

中科院則人次遙遙領先於國內其他科研機構及高校。中科院高被引科學家的學科分布差異較為明顯,除去材料、化學等優勢學科,其他學科入選人數鮮少。

我國高引論文的國際合作情況又如何?

從各學科合作來看,中國大陸在22個學科合作的國家或地區雖然各不相同,但合作產出最多的國家都是美國,除了美國外,各學科合作國家差別較大,中國大陸在各學科都有各自的合作夥伴。

比如,農業科學、數學、工程學科、地球科學、微生物學、環境/生態學、計算機科學等學科與澳大利亞合作較多,而植物與動物科學、分子生物與遺傳學、物理學、空間科學等與德國合作較多,精神病學/心理學與荷蘭合作較多,精神科學與行為與加拿大合作成果非常豐富,化學、材料科學與新加坡合作較多,多學科、一般社會科學、藥理學與毒物學、免疫學、臨床醫學、生物與生化等與英國合作產出較多。

應該客觀理性看待高引論文的影響力。

ESI和影響因子、期刊分區等指標一樣,也存在不足,對這方面的追求應該適可而止,不能過於執著。

冷絲認為,論文是否能獲得較高的引用,是多方面的因素所致;而引用次數不高的論文,不一定原創性就差。

科學研究,應該不忘初心,重點關注科學研究本身。從學術機構來看,需要關注的就是自己單位 ESI 學科排名。最應該關注的就是排名較為接近ESI前1%或者前1‰的學科,因為這些學科最有潛力衝進前1%或者前 1‰,可以結合自己單位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在這些學科方向做出努力。

很多國內科學家認為,論文成為 ESI 高被引論文有較多的技巧:

論文接收以後獲得DOI號,需要儘快online發表,而不是放在編輯部。因為,online發表的論文,有DOI號,就可以被引用,但沒有卷期號,不算正式發表。

等正式發表時,online發表到正式發表這段時間獲得的引用次數馬上都被統計進來,都算作正式發表以來的引用次數。

也就是說,短時間獲得了多次的引用,很容易成為ESI高被引論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Prinm4BMH2_cNUgJSc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