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A股董事長已達15位,年輕一代的企業家最缺乏什麼?

2019-11-20     郭施亮

上市公司

隨著上一輩企業家的年齡逐漸增長,他們卻逐漸選擇了退休或做其它更有價值的事情,並把企業交託給自己的下一代。根據數據統計,目前A股市場已有15位90後董事長,最小的僅有24歲。

談及企業家,可能大家對企業家的印象停留在十多年乃至二十多年前。在那個時候,仍然是50後、60後的企業家作為主導,即使是當下網際網路巨頭企業的領軍人物,當時也只是一位非常年輕,且尚不算很出名的企業家,甚至知名度還沒有打造起來。

每一個人都會有一段不斷成長的過程,對於80後、90後也是一樣,同樣需要有一個不斷成長與壯大的階段。或許,對於90後的A股董事長,大家會產生出不少的質疑,而更多的質疑,則是體現在90後的年輕人可否肩負重任,又可否把企業長期做下去。

事實上,最年長的90後,已經接近而立之年。如果從大學畢業的年齡開始計算,那麼最年長的90後已經積累了不少的經驗,對於天賦更高的年輕人來說,有可能藉助這幾年的積累期實現個人的快速成長。

不可否認的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機會更多還是留給了年輕人,我們不應該對年輕的企業家抱有懷疑的態度,更應該相信他們的能力與實力,或許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

縱觀多位90後A股董事長,實際上他們的成長與財富積累的過程各有不同,有的屬於臨危受命,有的屬於子承父業,也有的通過自己的努力擁有屬於自己的企業乃至上市公司。在實際情況下,儘管90後的年輕人有著不一樣的起跑線,但對於敢於拼搏、敢於挑戰的年輕人來說,都值得我們去尊重。

但是,換一種角度思考,雖然更多的機會留給了90後乃至更年輕的年輕人,但與上一輩的企業家相比,年輕一代的企業家往往欠缺了上一輩的實幹精神。

談及企業家的實幹精神,我們總會想起了格力電器的董明珠、福耀玻璃的曹德旺以及老乾媽的陶華碧等,而作為老一輩的企業家,雖然他們未必把企業打造成全球巨頭企業,但在他們創業的道路上,卻始終抱有積極探索、敢於嘗試以及敢於拼搏與挑戰的精神。然而,對於老一輩企業家的實幹精神,對社會的影響已經是深入人心,並得到了大眾的肯定,這恰恰也是代表著中國企業家最可貴的實幹精神。

與之相比,年輕一代的企業家確實很聰明,且比老一輩企業家的想像力與思維方式更加開拓。但是,對於不少年輕一代的企業家來說,往往更熱衷於追求市值財富的快速增長,而後選擇了退出套現。至於延續老一輩企業家實幹精神的年輕企業家,卻是寥寥無幾。

或許,對於兩代企業家之間的思維差異化,往往與多方面的影響因素有關。其中,包括了營商環境問題、資本市場的發展土壤問題以及資本市場造富套現頻繁等因素,這些因素的出現,也會從一定程度上影響年輕一代企業家的思維方式,而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企業家的一夜暴富夢仍然存在,但短期暴利效應卻透支掉企業的長期發展前景,這恰恰也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OV-j24BMH2_cNUguVn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