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窮不能窮教育,脫貧致富共同富裕從縮小城鄉教育條件差距開始

2020-05-03     經濟金融財經眼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記得小時候,雖然家裡經濟條件一般,但是在父母,特別是母親的教育下,對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視的。父母多年來,主要是外出打工,在城市裡面做最辛苦的工作,但是多年來卻是一般般,由於沒有學歷,沒有技能,更多是依靠苦力去謀生。父母賺錢不容易,所以,家庭開支都是非常節儉的,但是,對孩子的教育,卻非常重視。記得小時候的時候,每當開學的時候,就要面臨交學費,對家裡來說,是一筆非常大的開支,每當這個時候,由於一下子不能拿出很多錢來,不馬上交學費,就意味著孩子不能拿到新書上課,所以,母親會親自到學校,向校長求助,希望能寬限一點時間,先發孩子書,在遲點交學費,在母親的求助下,校長每次都會答應母親的請求,母親也會一直遵守自己的承諾,從沒有欠過學校的學費。

記得小時候的時候,鎮裡面是在三年級開始,就已經開始進行英語教學,但是在很多鄉下的小學,教的課程只有語文與數學,英語課程是沒有開設的。所以,從小學一到六年級,就沒有上過英語課的。當升初中的時候,不管是城裡的孩子,鎮里的孩子還是不同鄉村的孩子,都集中在一個班上進行教學。在上語文課或者是數學課的時候,由於小學一直有老師教,所以在初中的時候,還能跟得上老師的進度。但是當上英語課程的時候,班裡一些事從小學以來就上英語課的,他們是有英語基礎的,但是像我這樣的鄉里孩子,在小學時沒有英語課程的,所以剛開始在英語方面教學,幾乎跟不上老師的進度,每次其中或者是期末考試,數學語文等成績雖然考得比較理想,但是由於英語考得不好,最終總成績是不太理想的。

其實,我還算是幸運的,鄉下的教學條件雖然很差,但是父母的重視與自身的努力,最終完成了小學到大學的課程後踏入了社會。但是很多同齡的同學,一方面由於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重視,另一方面是城鄉教育條件的不平等,最終導致了很多人很早就踏入了社會謀生去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城鄉教育條件差距變得不斷加大了,城裡面的學校,不僅有最優質的硬體設備,其中師資資源也遠遠優於鄉里的。當高考的時候,雖然大家參加同樣的考試,做同樣的試卷,雖然是同一條錄取分數線,但是鄉裡面的孩子,很多事競爭不過城裡面的孩子的,最終鄉裡面的孩子,高考畢業後,很多重走其父母曾經的路,依靠苦力謀生。

隨著科技不斷發展,人工智慧不斷發展,社會都技能需求變得越來越大,在農村裡面很多家長開始變得比以往更加重視孩子的教育,由於鄉下教學條件有限,教學條件遠遠比不上城市的教學條件,很多在鄉下的父母,將自己多年來辛辛苦苦的積蓄,在非常高的樓市價格下在城裡買了房,在城裡買房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在城裡住得更加舒服,在城裡買房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孫子可以在城裡小學就讀,享受到更好的教學資源。

近年來樓價如此暴漲,在鄉下裡面,能在城裡買得起房的,畢竟是極少數,多數的家庭,由於父母無力在城裡買房,自己的孩子享受不了城裡的教學資源,只能繼續在鄉下就讀。同時近年來由於出生人口比曾經大幅減少,很多鄉下的小學,由於招不到足夠的學生,很多鄉下的小學不斷被合併在一起,不同鄉的學生,去到離家比較遠的小學就讀。當前我國不斷加大力度進行脫貧工作,如果能進一步加大對全國鄉下的小學教育資源的投入,縮小鄉下與城裡的教學資源的差距,將會非常有利於我國脫貧的工作。教育會影響人的一生,特別是在當前的社會,很多鄉下的孩子,更多只有依靠努力讀書,才能有更好的出路所在。脫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希望能進一步加大對鄉村學校教育資源的投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NUO3XEBnkjnB-0zHwb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