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光伏供需寬鬆或不可避免,由此帶來的產品價格下降是主要風險。然而,對比 「531」 事件,預計海外需求的下滑時間較長、幅度相對平緩,且產業鏈價格已經處於低位,下跌空間有限,對光伏企業衝擊更溫和。同時,EPC價格趨於平價反而會刺激需求,全球光伏市場不改中長期向上趨勢。目前,疫情帶來的悲觀預期已經得到較為充分的釋放,太陽能光伏板塊的估值回落至低位,左側時機漸成熟。
一、國內:競價準備更充分、平價放量,2020年或新增40GW
2019年新增裝機遠不及預期。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2019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30.1GW,同比下降32%,遠低於市場預期,主要原因是補貼政策公布時間較晚、電網接入意願不足、運營商經營壓力加大等。
國內補貼額度確定,競價項目準備時間延長。2020年3月10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關於2020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明確了2020年新建光伏發電項目補貼預算總額度為15億元,其中5億元用於戶用光伏,10億元用於補貼競價項目(集中式+工商業分布式)。《通知》落地時間相對2019年提前約兩個半月,超市場預期。雖然受到新冠疫情影響,但今年的競價項目申報截止時間仍比去年提前約半個月。
我們認為,光伏補貼政策的提前落地留給了企業充分的準備時間,且執行規則與2019年基本相同,或將有效避免出現因為準備時間倉促導致項目質量差而無法推進的問題。
光伏上網電價政策發布,退坡幅度得當。2020年4月2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於2020年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有關事項的通知》。該《通知》明確I-III類資源區新增集中式電站指導價分別為0.35元/kWh、0.4元/kWh、0.49元/kWh, 「自發自用、餘量上網」 的分布式補貼標準為0.05元/kWh,「全額上網」 的分布式項目指導價與集中式電站相同,戶用項目為0.08元/kWh。本次補貼退坡幅度得當,確保了項目的性價比,有望調動申報積極性,提高項目落地率。
2020年國內新增光伏裝機有望達到40GW。展望2020年,國內光伏競價項目準備時間更充分,將提升落地效率,同時平價項目也比2019年更成熟,整體需求或全面向好。我們預測:1)新增戶用光伏6.9GW;2)2019年競價項目結轉9.1GW;3)新增競價項目落地9GW;4)2019年平價項目結轉6.5GW;5)新增平價項目3GW;6)2019年領跑者、特高壓、示範基地等結轉5.7GW;以上合計約40GW,同比提升 33%。
二、海外:新冠疫情下需求延後,2020年新增或回落至55GW
海外回歸主流市場,占全球份額近70%。2019年國內市場不及預期,但海外市場表現良好,逐漸成為全球光伏市場主要力量。根據IRENA(國際可再生能源署),2019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97.5GW,同比下降2.5%,其中海外新增裝機67.4GW,占比69%。分地區來看,2019年全球新增裝機前三是中國、美國、印度,超過1GW的市場由2018年的11個增至2019年的14個,新晉GW級市場包括越南、西班牙、烏克蘭、阿聯等,新興市場開始發力。
中國是全球光伏組件最大出口國,主要銷往歐洲市場。隨著光伏發電成本不斷下降,新興市場不斷湧現,自2017年開始,我國光伏組件出口占比穩步增長。2018年8月,歐盟正式取消中國進口光伏產品雙反和MIP(最低進口價格),因此歐洲需求增加,一躍成為我國組件出口的主要市場。根據智新諮詢,2019年荷蘭、日本、印度排名前三,出貨量分別達到8.35GW/5.77GW/5.58GW,出口額分別達到21.17億美元/16.01億美元/12.41億美元。
海外市場受到衝擊,各國採取措施應對。客觀上,海外新冠疫情對光伏需求造成負面影響(歐洲、日本、巴西等主要市場確診人數較多):一方面,經濟承壓影響消納空間;另一方面,物流、人工、融資等方面的制約降低了投資意願(尤其是分布式和戶用光伏)。面對疫情,海外主要經濟體開始出台利好政策平緩衝擊:國際能源署提出 「經濟刺激計劃應當聚焦清潔能源轉型」 ;歐洲理事會聲明 「將綠色過渡納入歐洲COVID-19刺激計劃」,促進光伏產業鏈上的新投資;澳大利亞政府出台的總額約101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中包括光伏稅收減免。
BNEF、IHS下調預測,二季度面臨大考。由於海外新冠疫情超出市場預期,BNEF、IHS等機構紛紛調低2020年全球光伏裝機預測,例如IHS Markit,根據COVID-19的影響發布了新的2020年太陽能裝機預測,到2020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規模將達到105GW(原為142GW)。我們認為,2020年海外需求承壓或不可避免,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預計2020年海外需求為55GW(同比-18.4%),二季度將面臨考驗,隨後或逐步企穩。
價格是影響海外需求的核心要素。從歷史經驗來看,我國光伏組件出口量變化與光伏組件現貨價格往往成反向,且價格先行制動。2019年國內光伏市場不景氣,上游矽片、電池片、組件、逆變器等產品輪番降價,對海外需求起到一定刺激作用。與此同時, 「新冠疫情」 在全球的蔓延勢必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全球的光伏需求。2019年光伏出口組件增速遠大于海外需求增速。我們預計,2019年已出口但未併網的組件將占據一部分2020年海外新增市場,但有助於緩解疫情導致的缺貨問題。
2020 年全球新增裝機或面臨下滑。我們認為,2020年國內光伏需求回暖,海外需求影響較大。整體來看,在中性假設下,我們預計2020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有望達到95GW(國內40GW、海外55GW),同比下滑2.5%。然而,海外需求只會遞延不會消失,組件價格下滑的經濟性刺激作用仍在,中長期需求向上的勢頭仍然強勁。
三、產業鏈:格局加速向好,技術革新仍在路上
(一)矽料:優勝劣汰加速,龍頭優勢擴大
因電價和產線不同,矽料成本差異明顯。電費是多晶矽生產成本中最大組成部分,占比約29%。根據所處地電價和廠商新舊產線差異,當前多晶矽料產能大致可分為 「低電價區新產線」、「低電價區技改產線」、「高電價區舊產線」、「國外產能」 四類。根據太陽能光伏網,新產線單位產出耗電僅約58kwh/kg,因此新產線的成本為全行業最低水平。
落後產能退出,行業集中度和國產化率雙升。根據CPIA,2019年全國多晶矽產量34.2萬噸,同比增長32%,預計2020年達39萬噸。行業集中度高,國內年產量萬噸以上的企業共6家,其產量約28.7萬噸,占總量比重83.9%。根據智匯光伏,受 「531」 新政影響,2018年下半年矽料整體開工率跌至約60%,產能過剩問題較為嚴重,矽料價格持續下跌,倒逼部分高成本產能陸續退出市場,具代表性的為韓國OCI和我國東部產能。
短期矽料價格有望企穩回升。根據矽業分會,我國2019年在產多晶矽企業數量減少至13家,總產能達到45.2萬噸/年,同比增長16.5%。展望2020年,從供應端看,國內多晶矽產量短期內增量較少。從需求端看,下游矽片大舉擴張激發了高品質矽料需求。我們預計,在新產能未投產之前,疊加疫情因素,矽料價格短期內有望觸底回升。從全年維度看,矽料價格主要取決於國內外新增產能釋放情況,以及舊產能退出進度(海外以OCI和瓦克為代表)。
(二)矽片:大矽片已成趨勢,快速擴張致毛利率承壓
製作路徑決定矽片分類。矽片生產分為長晶和切割兩個環節。長晶又分為兩種技術路線, 直拉法生成單晶矽材和鑄錠法生成多晶矽材。
矽片成本大致可分為矽料成本和非矽成本。矽片生產成本的50%-60%主要由矽料價格決 定,矽片廠商往往可以通過提高切割的出片量來攤薄成本。非矽成本包括長晶過程中設備、電 力、人工、特氣的耗費,以及切片過程中金剛線線材損耗等其他成本。
單晶市占率上升,與多晶價差擴大。根據智研諮詢,2018年國內單晶矽片產量占比為45.9%,2019年達到65%。2019年單晶矽片價格穩定,價格中樞在0.369美元/片左右,多晶矽片全年跌幅達到23.3%,單多晶價差呈現擴大趨勢。
長晶環節中的單爐產出量和電費為重要降本點。對比長晶環節成本占比,單晶矽片比多 晶矽片高出約21%,單晶矽片降本仍存空間,主要是通過以下幾種途徑:1)改進拉棒技術提高單爐產出,採用連續拉棒技術攤薄損耗和設備折舊;2)將產線建在低電價地區以降低電費。
單晶矽片隆基中環雙寡頭,多晶矽片協鑫優勢明顯。截至2018年底,隆基股份的單晶產 能達28GW,占全國總量的38.9%;中環單晶產能接近23GW,占比31.9%。雙寡頭合計占比高達70.8%,對單晶矽片的議價能力很強。2018年多晶矽片市場CR5占比59%,其中協鑫獨占多晶24%的份額。
龍頭產能大舉擴張,2020年毛利率承壓。根據CPIA,2019年全國矽片產量約為134.6GW, 同比增長25.7%。截至2019年底,產量超2GW的企業有9家,產量占比達85.5%,全球前十大生產企業均位居中國。根據solarzoom不完全統計,2020年主流單晶矽片廠商合計產能的同比增幅或將超過60%。我們認為,2020年單晶矽片市場的供需或將整體偏寬鬆,行業毛利率在短期內面臨較大壓力。
大矽片已成趨勢。為了提升產品競爭力,企業紛紛發布158.75mm、161.7mm、163mm、166mm以及210mm等大尺寸矽片。2019年8月,中環股份發布12英寸大尺寸矽片(面積44096mm2,210x210mm,對角295mm),其具備更高的轉換效率、更低的單瓦成本、更低的LCOE,是產品創新上的一次重要突破。
166快速增長,210蓄勢待發。根據《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路線圖(2019版)》,2019年市場仍然以156.75mm尺寸為主,市場占比約61%;158.75mm尺寸是現有電池及組件生產線最易升級的方案,2020年市占比有望超過40%;161.7mm尺寸主要以出口韓國為主;160-166mm尺寸通過新投產或現有電池、組件產線技改,未來兩年市場占比呈增長趨勢;210mm尺寸需投入新的電池、組件生產線,新投產線主要採用210mm、166mm等尺寸可兼容的產線。
(三)電池片:PERC 已成主流,HJT 蓄勢待發
高性價比助力P型占據主流。根據基體矽摻雜種類的不同(硼或磷),晶矽太陽電池可分為P型和N型電池。其中,P型起步較早,工藝技術通過持續改進已趨於成熟,是目前市場主流產品。
PERC激活P型潛力,效率提升明顯。PERC技術通過將電池背表面介質膜鈍化,採用局域金屬接觸,實現背表面電子復合速度的降低以及提高光反射,從而提升發電效率。在目前主流的晶矽電池中,單晶PERC電池效率提升顯著,並且與現有產線高度兼容,僅需要新增背面鈍化和雷射開槽形成背面接觸兩個環節,技術改進簡單,成本增加有限,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PERC市占率持續提升。根據CPIA,2019年新建電池產線均採用PERC技術,並且對老舊電池產線進行技改,使得PERC迅速反超BSF常規電池,占據了超過65%的市場份額。國內戶用項目及印度、巴西等海外市場仍對BSF保持一定需求。2019年BSF電池在全球市場占比約31.5%,同比下降28.5個百分點。
通威股份一馬當先。電池龍頭通威股份近期發布 「高純晶矽和太陽能電池業務2020-2023年發展規劃」,規劃2020-2023年,公司電池產能將達到30-40 GW/40-60GW/60-80GW/80-100GW。在產線上,通威股份不僅在目前主流量產的P型PECR電池上具有優勢性價比,在PERC+、Topcon、HJT等新型產品技術領域也有重點布局。
2020年龍頭優勢有望加大。雖然電池片環節尚未像矽料、矽片形成寡頭壟斷格局,但是 產業集中度正在迅速提升。隨著產線向PERC傾斜,競爭日益激烈。我們認為,目前電池片價格已經處於部分廠商的盈虧平衡線附近,供給端的投資意願大大降低,龍頭優勢有望加大。
PERC仍存改進空間,「SE+雙面」 路徑清晰。雙面PERC技術將全鋁背場印刷改為鋁柵線 印刷,就能使背面發電,可以節省鋁漿,降低成本。從第三批應用領跑者中標結果看,雙面PERC占比已高達52.1%。另外,SE(選擇性發射極)技術只需新增一台雷射摻雜設備,能將PERC效率提升至22%,且與雙面PERC兼容,有望成為未來PERC的升級方向。
N型理論上可實現更高轉化率,或存變革商機。較P型而言,N型解決了光衰減問題, 且具有壽命高、弱光效應好、溫度係數小等優點,是晶矽太陽電池邁向理論最高效率的希望, 其效率起點基本高於P型電池。
HJT前景更明朗。從N型電池的各種技術路線來看,PERT可以從P型產線升級,技改難度最低,但其效率與單晶PERC接近,提升空間有限;IBC電池效率最高,量產平均效率可達23%,但由於工序複雜、成本與技術壁壘高,短期難有發展。相比而言,HJT既可以最大程度簡化工藝,降本方向明確(矽片切薄、降低銀漿耗量),效率提升空間又較大。另外,TOPCon由於高效性及兼容性較好,也受到市場關注。
多家龍頭已啟動布局,HJT、TOPCon產能有望快速提升。(1)TOPCon:因產線可直接升級,部分原布局PERT產線的廠商改走TOPCon路線。根據EnergyTrend,中來股份目前已擁有1.5GW產能,2019-2021年或將交付總計5GW。天合光能宣布TOPCon實現量產。林洋能源、晶科能源也有布局。TOPCon技術成為N型高效電池產業化的切入點。(2)HJT:目前 行業內關注並研究異質結電池技術的企業有日本松下、長洲、美國Solarcity、Sunpreme、中國鈞石、晉能、通威等十餘家企業,部分企業已實現量產。
(四)組件:成本降幅顯著,「高效組件+一體化經營」是關鍵
成本降幅顯著,毛利率持續受擠壓。在光伏產業鏈中,組件處於封裝環節,其技術、規 模壁壘相對較低,行業參與者眾多。在電站系統成本中,組件成本占比逐年下移,從2010年的57%降至2018年的41%。2015年以來,隨著產能不斷擴張,龍頭公司營收規模大幅提升, 但多以降價讓利為手段,毛利率持續受擠壓。
由於行業壁壘較低,2011年至今,全球組件出貨量前十大廠商地位不斷變化,龍頭產能 占比較接近,短期內難有企業形成絕對優勢。2019年我國組件產量達到98.6GW,同比增長17.0%,組件產量超過2GW的企業有13家。根據PV Infolink海關出口報告,受益於歐洲MIP取消、越南630搶裝以及中南美與中東等新興市場的政策支持,2019年我國組件出口達到66.8GW,同比增長超過60%。
高效組件嶄露頭角,半片技術基本成熟。高效組件技術主要包括半片、疊瓦、多主柵、 雙玻等。其中,半片組件是設備、良率相對成熟、產量較高的技術路線;多主柵可降低銀漿耗量,抵減部分設備投資成本,但良率仍有改進空間,產能、產量略低;疊瓦採用無焊帶設計, 增加單位面積放置電池片數量,功率提升空間最大,但技術成熟度仍需時間培育,且受到專利制約。
雙玻組件快速滲透,光伏玻璃前景廣闊。雙玻組件只需將背板換成透明背板或玻璃。背面改為玻璃後,各項性能均有明顯改善,更能適應鹽霧較大、農業大棚、大風沙、漁業等特殊環境,可以提高5%-30%的發電增益。根據CPIA,2019年雙面組件市占率提高了4個百分點達到14%,2025年有望超過單面組件。
「高效組件+一體化經營」 是突破關鍵。我們認為,由於組件廠商直接對接終端需求方, 具備很強的戰略性意義。一方面,搶占組件市場有利於擴大企業的銷售渠道,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推廣其優勢技術。同時,提升組件性價比一直是發展趨勢,主要有兩個突破點:1)高效組件:通過採用更高效的組件(雙玻、半片、多主柵、疊瓦等)來提升整體轉化效率,獲得更好的產品溢價;2)一體化經營:通過布局多個環節,形成一體化經營,建立明顯的成本優勢。
(五)玻璃:擴產難度大,價格支撐較強
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玻璃生產國和出口國。根據國際太陽能光伏網,截至2018年底,我國光伏玻璃產量達到4.345億方,占全球總產量85%;光伏玻璃銷售規模已達130.32億元,占全球總銷售量84%。根據中國海關,2019年,我國光伏玻璃出口總量200.69萬噸左右,同比增加14.5%,出口金額16.86億美元,比同期增加18.2%;進口量同比下滑19.4%。
根據solarzoom,光伏玻璃在常規組件中成本占比約7%,在單晶PERC組件中成本占比約6%,是占比最高的光伏輔材之一。
雙寡頭壟斷,龍頭優勢明顯。光伏玻璃不能由普通玻璃產線直接轉換,具有較高的技術 壁壘和規模壁壘。光伏玻璃還需要搭載光伏電池組件取得出口國權威機構認證資格,耗時長、花費高。行業龍頭競爭優勢明顯,護城河較深。根據華經產業研究院,2016年以來行業集中度逐年提升,CR2(信義光能和福萊特)由2016年的36%提升至2018年的 46%,CR5由56%提升至69%。
光伏玻璃價格支撐仍然較強。2019年光伏各環節龍頭企業持續擴產,在矽片、電池片、 組件大幅降價的背景下,玻璃價格卻呈現出 「淡季不淡」、「企穩回升」 趨勢。2019年以來, 因雙玻的廣泛應用導致需求旺盛,光伏玻璃一直處於緊缺狀態,價格不斷上行,毛利率有所回升。根據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2019年光伏玻璃經過3輪上漲,至12月末光伏3.2mm鍍膜光伏玻璃均價報價在29元/平方米,基本回升到2017年的水平。隨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4月光伏玻璃價格回落至26元/平方米。我們認為,隨著國內市場復甦,光伏玻璃擴產難度大,光伏玻璃價格仍有較強支撐。
(六)膠膜:新型膠膜或帶動毛利率回升
寡頭壟斷格局基本形成。光伏封裝膠膜是組件環節的必需品,用於粘結電池片與玻璃或 背板。根據嘉肯諮詢,2018年國內EVA膠膜產能達13.51億平米(占全球約72%) ,主要廠商有福斯特、海優威新材料、威斯克等,國內前三大產商產能占比高達70%。由於行業技術壁壘較高、客戶黏性較強,行業難有新進入者。
新型膠膜有望拉動毛利率回升。光伏膠膜主要包括透明EVA、白色EVA 、POE膠膜等。福斯特公告顯示,目前使用最廣泛的是透明EVA膠膜,2018年市占率達到80%以上。POE膠膜最大的優勢是低水汽透過率和高體積電阻率,保證了組件在高溫高濕環境下運行的安全性以及較強的耐老化性。我們人為,隨著開發日漸成熟,以POE為代表的新型膠膜有望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行業龍頭有望通過產品結構的調整提升膠膜業務整體的毛利率水平。
(七)逆變器:組串式逆變器仍占據主要地位,儲能或成為新亮點
光伏逆變器是太陽能光伏系統的心臟,其主要功能是將電池組件產生的直流電轉化為交流電,併入電網或供負載使用,屬於光伏發電系統的核心設備。
組串式逆變器依然占據主要地位。光伏逆變器一般分為三類:集中式、組串式和微型逆 變器。根據《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路線圖(2019版)》,2019年光伏逆變器市場仍然主要以集中式和組串式為主,集散式占比較小。其中,組串式逆變器市占率較2018年小幅下滑至59.4%, 雖然集中式光伏電站中組串式逆變器使用占比升高,但分布式光伏市場占比下滑。集散式逆變器的市場份額同比提升了2個百分點。
華為、陽光電源、錦浪科技穩居出口前三。根據光伏們,2019年中國的光伏逆變器出口 量約為3155.47萬台,總金額近29億美元,前20家公司的占比超過了50%。其中,華為、陽光電源、錦浪科技位列2019年出口逆變器企業前三名,出口額合計占比從2018年的27.68%提高到了2019年的29.35%,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儲能領域正處於新一輪高增長爆發前的預備期。根據CNESA,截至2019年底,全球已 投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為183.1GW(同比+1.2%),其中抽水蓄能累計裝機占比為93.4%,電化學儲能累計裝機占比為4.5%。根據CNESA,全球2019年第四季度電化學儲能新增裝機規模為490.8MW,環比增長有望超過200%。
光儲融合值得期待。隨著近年全球光伏發電比例不斷增加,為了提升電網的靈活性,提 高分布式光伏的自發自用比例,降低用戶的用電成本,且鋰離子電池系統成本不斷下降、循環壽命不斷提高,「光伏+儲能」 技術的系統建設或逐漸成為儲能全球應用的主流。
四、投資策略:逆境下的突圍,左側時機漸成熟
2020年國內新增光伏裝機有望達到40GW。展望2020年,國內光伏競價項目準備時間更充分,將提升落地效率,同時平價項目也比2019年更成熟,整體需求或全面向好。我們預測:1)新增戶用光伏6.9GW;2)2019年競價項目結轉9.1GW;3)新增競價項目落地9GW;4)2019年平價項目結轉6.5GW;5)新增平價項目3GW;6)2019年領跑者、特高壓、示範基地等結轉5.7GW;以上合計約為40GW,同比提升33%。
2020年海外新增光伏裝機或回落至55GW。從歷史經驗來看,我國光伏組件出口量變化與光伏組件現貨價格往往成反向,且價格先行制動。2019年國內光伏市場不景氣,上游矽片、電池片、組件、逆變器等產品輪番降價,對海外需求起到一定刺激作用。然而,客觀上,海外新冠疫情對光伏需求造成負面影響(歐洲、日本、巴西等主要市場確診人數較多):一方面, 經濟承壓影響消納空間;另一方面,物流、人工、融資等方面的制約降低了投資意願(尤其是分布式和戶用光伏)。我們預計2020年海外新增裝機回落至55GW,但需求只是延後,並未消失,中長期海外需求增長的趨勢並未變化。
格局:行業集中度提升是大勢所趨,電池片環節勢頭最猛。我們認為,2020年光伏各細 分領域均處於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階段。其中,矽料優勝劣汰形勢較強,瓦克、OCI等國外產能陸續宣布退出,國內低成本產能的優勢逐步顯現;矽片、玻璃基本已形成雙寡頭局面,擴產也主要以龍頭為主;電池片將迎來通威股份的強勢擴張,行業有望進入加速洗牌階段;組件、膠膜、逆變器集中度或將平穩提升。
價格:各環節價格均承壓,玻璃支撐最強,矽片降價空間最大。我們預計2020年光伏整 體需求略有回落,產能仍在加大,各環節價格均有壓力。其中,以全年維度來看,矽料短期面臨國內產能爬坡和國外產能退出,價格或小幅回升,未來隨著優質產能放量,價格或小幅下滑;矽片大幅擴產,讓利不可避免;電池片價格已經觸底,由於技術疊代,新增產能存在不確定性,價格或迎小幅下滑;組件訂單按慣例提前鎖價(3-6個月),一定程度上可以對沖疫情影響;玻璃競爭格局最優,價格支撐力度較強;膠膜、逆變器價格預計小幅下滑。
技術:大矽片、N型電池放量在即。矽料、矽片的技術已經趨於平穩,組件的技術壁壘 相對較低,而矽片、電池片更新疊代潛力最大:1)矽片:隆基股份去年發布M6、中環股份隨後發布M12,矽片大型化已成趨勢;2)電池片:PERC是目前主流,但N型理論轉化效率更高,多家龍頭已啟動布局,HJT、TOPCon產能有望進入快速增長期。
2020年景氣度排名:電池片>矽料=玻璃>矽片=膠膜=組件>逆變器。我們按照 「格局、價格、技術」 三個維度給光伏各個環節打分,每個單項滿分為5分,總分為15分。從邊際變化來看,我們認為2020年7個細分領域從高到低排序為電池片>矽料=玻璃>矽片=膠膜=組件>逆變器。
投資策略:板塊估值已經回落至低位,左側時機漸成熟。2020年光伏市場受疫情影響具有很大不確定性,從需求端看,國內需求回暖,海外偏弱,全球或將回落。從供給端看,中國是全球產能主要聚集地,且龍頭公司擴產意願強。因此,2020年光伏供需寬鬆或不可避免,由此帶來的產品價格下降是主要風險。然而,對比 「531」 事件,預計海外需求的下滑時間較長、幅度相對平緩,且光伏產業鏈的價格已經處於低位,下跌空間有限,對企業衝擊更溫和。同時,EPC價格趨於平價反而會刺激需求,全球光伏市場不改中長期向上趨勢。目前,疫情帶來的悲觀預期已經得到較為充分的釋放,板塊估值回落至低位,左側時機漸成熟。
銀河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