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高血壓不控制會導致腦梗死、腦出血、心肌梗死、心衰、腎衰等等疾病。
血壓越高危害越大!
最新高血壓指南將原來的3級高血壓降到2級高血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一、原來3級高血壓為何降到2級
高血壓分為3級,也就是在沒有吃降壓藥之前,測量血壓,如果大於140/90mmHg就考慮高血壓。
也就是說大於140/90診斷高血壓;
120-139/80-89屬於正常血壓高值;
140-159/90-99,屬於1級高血壓;
160-179/100-109屬於2級高血壓;
大於180/110,屬於3級高血壓。
可是最新的《國際高血壓實踐指南》,2020年5月6日,國際高血壓學會(ISH)正式發布。新指南對高血壓的分級做了修改,和我們每個高血壓人都息息相關。
新指南血壓分級:
140-159/90-99為1級高血壓
≥160/100就是2級高血壓
老指南的血壓大於180/110屬於3級高血壓,已經取消了3級高血壓的概念。
也就是原來的2級高血壓和3級高血壓,合併為2級高血壓。
二、原來3級高血壓的人現在變為2級高血壓是不是應該慶幸
很多原來血壓高於180/110的人,也即是原來3級高血壓,如今可以叫做2級高血壓了。那麼這些人是不是應該暗自竊喜,自己的血壓級別降低了,是不是危險也就降低了?
當然不是!
新指南,之所以把原來的2級高血壓和3級高血壓合併,統稱為2級高血壓,這說明只要是高於160/100這個標準的血壓,其風險都是很高的。我們無需再把160-180/100-110和180/110以上的血壓分開,只要是高於160/100都是很危險的,都是一樣危險,都應該更加重視。
所以對於原來3級高血壓的人不要慶幸,這這是一個醫學分級,並不是原來3級現在改為2級,風險降低。更多的是原來的2級和3級都屬於更危險的級別。
三、每次測量血壓結果不一樣如何判斷分級
我們每次測量的血壓結果肯定不一樣,比如今天測量是1級,明天測量是2級;比如都是今天測量,第一次測量是1級,第二次測量是2級,那麼如何分級呢?
首先,我們判斷高血壓分級,是指在沒有服用降壓藥的前提下,測量的血壓。每次測量血壓應該測量2次,取平均值;用這個平均值來判斷高血壓的分級。如果2次血壓差別大於5mmHg,那麼還需測量第三次,取3次平均值作為自己的血壓,來判斷自己的血壓分級。
四、血壓高低只是判斷高血壓風險的一個指標,還必須結合其它因素
單純從血壓判斷,血壓越高,越危險,也就是2級高血壓比1級高血壓危險。但我們在判斷高血壓危險分層的時候,還需結合很多因素。
危險因素:
1、年齡男>55 歲,女性>65 歲;2、是否吸煙;3、是否糖尿病;4、是否高血脂;5、是否有心腦血管家族史6、是否肥胖7、是否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靶器官損害:左心室肥厚;頸動脈斑塊;腎功能受損;微量白蛋白尿。
臨床疾病:腦血管病;心臟病;腎臟疾病;周圍血管疾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
根據這些因素,具體把高血壓分為低危、中危、高危。
也就是1級高血壓也有可能是高危的高血壓,關鍵看合併危險因素及合併疾病。
五、不管高血壓如何劃分級別,最重要的是對待高血壓的態度
不管是高血壓原來分為3級,還是現在高血壓分為2級,這些跟我們關係都不大。最關鍵的是不管是1級高血壓還是2級高血壓,我們能早發現,早控制,常測量,這才是關鍵。即使180/110的高血壓,我們能早發現,早控制,勤測量,堅持長期的健康生活,只要血壓長期控制平穩,那麼也不會有什麼危險。但是如果不去發現高血壓,不去控制高血壓,即使血壓只有150/100,長期下去,也可能會導致心腦腎以及大血管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總之,變化的是高血壓的分級和分層,萬變不離其宗的是我們堅持健康生活方式的習慣和對待高血壓的積極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