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有一個奇怪的現狀,就是很多原本是不正確、違背社會道德和市場規則的現象,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成功洗白被大眾所接受和認可。就拿炒房客為例,原本這是一個嚴重危害樓市穩定和健康的群體,早期老百姓可是對這群樓市"蛀蟲"恨的咬牙切齒,如今當我們再次痛批炒房客的時候,總是會感受到很多人去維護他們,就好像他們並不是樓市的害群之馬,反而是樓市建設發展過程中的功臣一般。
不過,筆者要強調的一點,黑的就是黑的,它不是白的,無論怎麼洗也改變不了它原本的顏色。畢竟中國樓市價格在過去20多年時間裡都基本以上漲為主流趨勢,而在這個過程之中,相信嘗到甜頭的人不在少數,所以即使今天樓市狀態正在經歷反轉,但這些人依然在蠱惑民心,釋放出非買房不可的信號。
雖說房子屬於不動產,它具有投資屬性,但大家千萬別忘記了商品房本質上還是屬於商品,是商品只有流通起來才能體現出它的價值,如果這個商品無人購買,那麼只會毫無價值。過去我國房價為何大漲?原因無非就是以下幾種:1.供不應求;2.政策影響;3.炒房客搗亂。而炒房客之所以在樓市橫行還是源於樓市環境因素,也就是1和2提供的契機。
時間進入到2018年底以後,權威部門也終於給老百姓透底,首先公開第1點數據,那就是我國不再是住房供不應求的國家,按照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城鎮人均住房面積已達到39平方米,中小城市甚至出現不同程度的供過於求的問題。原本這個現狀有些嚴重,但在前幾年樓市政策的干預下,得到了很好的解決,不過隨之也把全國很多城市的房價再一次推向到大漲的浪潮。
該政策就是"棚改",媒體數據顯示,棚改舉措設計到4200萬個家庭,接近16萬個老舊小區的拆遷改造,其中投入的資金總額達到數萬億之多,因為這一次的政策影響,讓千萬個家庭舊房換新房,甚至有些家庭因此而多擁有了幾套房。政策初衷總是好的,往往實施下去就會被利益派所利用,最終果不其然致使不少城市房價翻番,剛需陷入到購房恐慌,炒房客再一次歡欣雀躍。
常言道瘋狂過後留下的就是一地雞毛!房價一路高開高進的勢頭過去猛烈,普通老百姓哪裡能夠招架的住,樓市最終弊端頻頻爆發,老百姓因為住房問題也是怨聲四起,這導致國家方面不得不重新審視樓市狀態,緊急調整樓市發展方針。2019年就是迎來大轉變的一年,這一年裡"棚改"由"舊改"接棒,"房住不炒"的建設目標再次被國家高層重申,如此同時還要嚴厲打擊違規向樓市輸送資金的金融機構,其中銀行也是監查的重點。
樓市政策調控以後,剛需可謂是迎來解脫,反而炒房客面臨被套牢的窘境,有人說房價有可能重回三年前水平。目前樓市再獲兩大"喜訊",首先央行副行長劉國強表示:拒絕將樓市工具化,要持續落實房子用來住的原則。另外,在不放鬆購房商業貸款的同時要放款公積金貸款政策,讓部分想買房的剛需得到實惠、減輕購房壓力,讓未來樓市逐漸回歸到以普通購房者為主導的走勢推進。
喜歡作者的朋友記得點贊、分享、關注哦,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