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一個人,還動了真心,馬上會想到「比翼雙飛」。
可是,緣分總是捉弄人,讓兩個苦苦相愛的人,變成了有緣無分的人。
如何面對無緣夫妻的人呢?
有人一輩子都在糾纏,還因此耽誤了自己的婚姻大事。
有人逼著自己放下,一轉身就淚流滿面。
記住以下五句古詩吧,讓自己優雅地做出選擇,睿智地看清事實。
01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人太窮,緣不定。
唐朝的才子羅隱,多次參與科考,但都落榜了。
去科考之前,他路過鍾陵縣,遇到了有名的歌妓雲英。交談之中,彼此心生愛慕,雲英還很主動。
一晃就過了十二年,羅隱失落地離開京城,再次到了鍾陵縣,和雲英重逢。
沒想到,才子不能一舉成名,歌妓不能嫁人,只能四目相望,嘆息。
為什麼相愛的人,不能走進婚姻?同是天涯淪落人,愛不能的原因,是「窮困」。
愛情是很現實的,離不開柴米油鹽,還需要彩禮和居住的房子,一份謀生的職業。若是一樣都沒有,那就別談了。
窮小子遇到富家女,富公子遇到窮女人,這是可以成婚了,畢竟有一方能夠謀生。窮窮聯合,就難堪了,緣分也會被現實打敗。
很多道理,窮一次,就懂了。
02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不主動,緣分丟。
詩人崔護參加完科考之後,隨便出去走走,感覺口渴了,敲開了一戶農家的門。
門裡有一位美麗的女子,熱情地接待了他,還含情脈脈。
第二年,崔護繼續趕考,並且得到了官職。懷著思念之前,去尋找農家的女子,但是門卻閉著,只有桃花在春風裡搖曳。
花很美,但是人很孤獨,也無心欣賞。
要多少愛,可以重來?人生,哪有什麼來日方長。
這一生,能表白的,不要藏著;能牽手的,別並肩走;能擁抱的,別只是牽手而已;能結婚了,別講太多的條件,別慢慢等待。
時間會消磨愛情,也會讓等待你的人,慢慢轉身,去愛上別人。
一個不伸手,一個不接手,那就註定會錯過。再伸手,身邊空空落落。
03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愛太深,傷太深。
南宋詩人鄭思肖,細緻地描述了深秋的菊花,寧願在枝頭枯萎,也不會隨風脫落、飛舞。
菊花的凋零,和其它的花不一樣。其它的花,一旦凋零了,就會落下來,滿地都是花瓣。
寒風來了,菊花的花瓣緊緊抱著花枝,說什麼都不放手。
深冬到了,花朵、花枝都枯萎了。
現實就是那麼殘酷,若是兩個不能做夫妻的人,一定要擁抱,一輩子都堅持愛,那麼多半是兩敗俱傷的。
愛情的冬天,總有一天會來,由不得你。
民國時,有一位叫張潤娥的女子,從小就被許配給顧維鈞。為了成全婚姻,張家資助顧維鈞讀書、留學。
張潤娥結婚之後,因為和丈夫顧維鈞的層次區別太大,一個是封建女子,一個是新青年。久而久之,就離婚了。
婚姻沒有了,但是張潤娥始終走不出去,在陸家觀音堂落髮為尼。
有人說,張潤娥修行了20多年,已達到了不動凡心的地步。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應該是「心如死灰」。
就像《莊子·田子方》里說的:「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誰動心更加厲害,誰受傷更厲害。若是兩個人都不能 保持理智,那就傷害也會翻倍。
04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苦相留,也無果。
北宋官員蘇軾,被貶到黃州之後,生活很清苦,但是有愛妾朝雲陪伴,內心就好受很多。
夜裡,蘇軾點亮燭光,不讓窗外的海棠睡去,希望海棠能夠打起精神。
用詩句來鼓勵自己,要繼續精神地活下去。這是值得敬佩的。
俗話說:「屋漏偏逢連夜雨。」
當蘇軾多次被貶之後,朝雲也早亡了,朝雲和他的兒子也夭折了。
深愛一朵花,也要面對花朵的凋零;深愛一個人,也要面對歲月的摧殘,生老病死的痛苦。
既然無緣相伴一生,那麼能相伴一程,也就「一得永得」了,不要苦苦相留。
畢竟,太多的事情,本來沒有結果。或者說,沒有結果,也是結果,總要面對現實。
05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一放手,有下家。
詩人高適對朋友董庭蘭說:「不要擔心,前方還會有知己的。」
揮揮手,告別,或許是對無緣夫妻的人,最好的告白。
畢竟,我們遇到的人,不是一個,而是很多個。動心的人,也不一定是「唯一的人」。
當兩個人大大方方放手之後,在人生路上,會遇到可以結婚的,那時候就會淡忘過去的緣分了。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這樣的道理,誰都應該悟透。
放手的那一刻,我們也許會很心痛,痛苦的地方,還會留下傷痕。但不要害怕,因為有人會來為你療傷。
有人說:「多少人的新歡,是別人的舊愛。」
只要你接納了一個人,那麼他在你的心目中,就永遠是新的。關鍵是,打開心門,讓來的來,讓走的走。
06
世界太大了,我們只是一粒塵埃。湊巧的是,在飛揚中,遇到了另一粒塵埃。
四目相望,似曾相識,還入心入肺。
沒什麼,下一步就是優雅地轉身,把愛過的痕跡,寫進詩句里,變成淡淡的回憶。
遇見是緣分,愛上是緣分,愛過了是緣分,分開還是。
正因為有太多的陰差陽錯,生活才有了酸甜苦辣的滋味。嘗過思念的苦,才感覺生活特別的甜,因為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緣不知所終,一別兩寬。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