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養生知識 夏至養生注意事項

2023-06-14     十二未至

原標題:夏至養生知識 夏至養生注意事項

現在天氣越來越熱,許多人已經離不開空調房了。隨著時間推進,夏季已然到來,夏至也快到了。夏天天氣炎熱,暑氣逼人,很多人這個時候就會選擇一些養生的方式,來減少暑氣對身體的影響,比如多吃當季的瓜果蔬菜。那麼,你知道在這個時候,有哪些養生的小知識嗎?又有哪些養生要注意的事情呢?

一、夏至養生知識

關於起居。

《黃帝內經》說,夏三月要夜臥早起。這是遵循夏季日照時間長,陽氣旺盛的自然規律。即夏季 適宜晚睡早起,不宜夜晚露宿貪涼,不宜長時間開空調送風,避免風寒濕邪侵襲。

關於運動。

夏季多悶熱懶散,提倡適量運動以振奮陽氣,提升精神。但在運動過程中要考慮到「暑易傷 氣」,宜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鍛鍊,場地宜選擇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新鮮的地方,鍛鍊的項目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為好,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避免汗出過多損傷陽氣。在運動鍛鍊後適當飲用淡鹽開水或綠豆鹽水湯,切不可飲用大量涼開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沖頭、淋 浴,否則容易得病。

關於飲食。

夏至飲食調養,根據中醫五行相生相剋的觀點,宜食苦酸咸。這類食物如苦瓜、蓮子、葡萄等,可以補心氣、固肺氣。夏季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

民間有「冬吃蘿蔔,夏吃薑」的說法,是因夏季陽氣外散,世人又多食生冷,容易內生寒濕,食 用生薑可以散寒祛暑、開胃止瀉。

精神養生。

夏季天氣燥熱,人的情緒容易產生波動,煩躁易怒。專家提醒,大怒不僅傷肝,還會引起血壓上升,加重心臟負擔,導致心肌梗塞、心力衰竭、中風等疾病。

二、夏至養生注意事項

1.夏至養生先養心

中醫專家指出,在中醫理論中,人和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自然界的四季消長變化和人體的五臟功能活動相互關聯對應。心對應「夏」,也就是說夏季心陽最旺,同時提醒人們,在春夏之交要順應天氣的變化,重點關注心臟保養。

2.夏至養生須防暑

夏至過後,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就要到了。人的胃腸功能因受暑熱刺激,其功能就會相對減弱,容易發生頭重倦怠、胸脘鬱悶、食欲不振等不適,甚至引起中暑,傷害健康。天氣熱,儘量避免在強烈陽光下進行戶外工作或活動,特別是午後高溫時段和老、弱、病、幼人群;在進行戶外工作或活動時,要避免長時間在陽光下曝曬,同時採取防曬措施:穿淺色或素色的服裝,帶遮陽帽、草帽或打遮陽傘;多喝水,特別是鹽開水,隨身攜帶防暑藥物,如:人丹、清涼油、風油精等。

還可以在飲食上加以調節,喝些綠豆湯,用蓮子、薄荷、荷葉與粳米、冰糖煮粥不僅香甜爽口,還是極好的清熱解暑良藥,可以有效地防暑降溫,避免發生中暑。

3.飲食養生

夏至時節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風,激發疔瘡之疾。

4.起居養生

起居調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熱,「暑易傷氣」若汗泄太過,令人頭昏胸悶,心悸口渴,噁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體育鍛鍊時,應避開烈日熾熱之時,加強防護。合理安排午休時間,一為避免炎熱之勢,二可恢復疲勞之感。每日溫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膚清潔涼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鍛鍊身體的目的。

三、夏天吃什麼補身體好

1、鴨蛋:通常在夏天會出現消瘦的現象,鴨蛋中含有鈣物質、鐵物質等營養成分,在夏天適量的攝入,可以補充身體內所需要的鈣物質以及鐵物質。

2、蓮子:在夏季心臟屬於比較脆弱期,很容易傷心血,現脾氣暴躁、煩躁不安等現象,這時適量的攝入一些蓮子,可以起到清心火、養心安神的作用。

3、西瓜:夏天天氣比較炎熱,而西瓜當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胺基酸等營養物質,不僅可以為身體提供較多的營養,還能夠補充身體所需要的水。

除以上相對常見的食物之外,還包括其他的食物,比如菠菜、小米粥、西蘭花等。

以上就是有關夏至養生知識的內容啦,夏至養生注意事項還是有不少的,大家可要留意哦。這個時候也可以根據身體情況吃吃苦瓜,苦瓜排骨黃豆湯也是很好的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957e1e59dc70448eea99f8ce07eaa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