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早投小投新」生態漸成 北交所資金「虹吸效應」顯現

2023-12-09     中國經營報

原標題:「投早投小投新」生態漸成 北交所資金「虹吸效應」顯現

本報記者 羅輯 北京報道

近期,北京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迎來持續火爆行情。

自10月23日北證50指數觸底反彈,隨後開啟連續上行,到11月27日北證50指數盤中創下一年多來新高時,區間漲幅已累計達到58.6%。賺錢效應下,資金「虹吸效應」顯現。11月下旬北交所交投活躍度大幅提升,成交額攀升至近千億元。與此同時,北交所開戶量暴漲,日均開戶數量維持在上萬人次。

進入 12月份,北交所熱度不減。在經歷短期調整後,12月5日,北證50指數逆勢上漲7.28%,市場人士稱,北交所第二波行情啟動。多位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表示,近期北交所的持續火熱是受多重積極因素疊加影響,雖然一定程度上或存在積累漲幅後的短期回調壓力,但北交所長期向好趨勢不改,優質公司關注度攀升,估值修復或將持續。

大漲「出圈」

北交所首輪行情啟動始於10月下旬,在11月下旬達到高潮。這也成為北交所首次因大漲「出圈」,引發市場關注。

北證50指數自10月23日觸底反轉到11月27日,北證50指數創下一年多來新高,區間漲幅接近六成,大幅跑贏滬深兩市其他主要指數。Wind數據統計,在此期間,北交所234隻個股普漲,區間漲幅在50%以上的個股高達209隻;多隻漲幅超過200%的「翻倍黑馬」,其中有兩隻個股漲幅分別達到560%、652%。

在此行情下,北交所關注度飆升,流動性大幅改善,成交額快速放大。以周為單位,10月末,北交所周成交額在30億—40億元級別,反彈開啟後,周成交額放大,接近翻番達到70億元級別。到11月10日當周(向前計5個交易日,下同)成交額已放大至百億元級。11月24日當周成交額放大至599.93億元,到12月1日當周成交額已經飆升至942.32億元。短短5周,北交所周成交額放大了30倍左右。這也被市場認為是資金「虹吸效應」顯現。

成交額放大的同時,各類資金蜂擁入場。其中,北交所合格投資者數量快速攀升。根據公開信息,截至11月28日,北交所合格投資者數量已超640萬戶,近期開戶數量維持在日均上萬人次。北交所副總經理孫立提到,截至11月下旬,800餘只公募基金以及社保基金、QFII等均已入場。

北交所強勢行情的背後,是多重積極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北京南山投資創始人周運南分析:「政策面上,從北交所深改19條到北京市國資基金入市、轉板指引落地、中證國證跨市場指數入圍、做市商擴容等,北交所改革、政策利好疊加效應顯現。北交所持續一個月的反彈,賺錢效應顯著,不僅提振市場信心,也推動了場外觀望資金加速流入北交所。此外,近期滬深A股市場對於『微盤股』的投資策略正在演化,『小而美』的北交所標的成為策略調整中的一個配置新方向。從估值上看,北交所仍是估值窪地,估值修復行情或將持續。」

與此同時,機構調研頻率大增。Wind數據顯示,11月,共計61家北交所上市公司獲得調研,調研總次數達到89次,涉及機構463家次(含同一家機構對不同標的或同一標的的多次調研,下同),其中證券公司190家次、基金公司175家次。有10隻個股在11月接待調研的機構家數達到20家以上。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提及:「北交所的流動性正快速改善,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的加快『入場』進一步助力價值發現。同時北交所本就有著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差異化定位,在經濟復甦大趨勢不變的情況下,資本風險偏好也會逐步調整,推動北交所的投資價值進一步顯現。」

勿盲目追高

在火熱行情的推動下,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北交所的生態預期正悄然發生改變。

排排網財富公募產品經理朱潤康提到:「北交所整體估值偏低,同時北交所企業大多具有逆周期屬性,今年三季報整體業績表現良好,使得北交所具備較大的估值修復空間。同時,近期助力北交所發展的政策利好和改革指導措施出台速度和力度超出市場預期,疊加北交所容量小,容易催生出賺錢效應並形成正反饋,近期北交所市場吸引力大幅提升,資金湧入,進而改變了北交所的生態預期。」

從資金動態上看,申萬宏源發布研報認為,未來會有三批資金陸續進入北交所。「一是中證指數將符合條件的北交所證券納入中證全指指數樣本空間,於12月指數樣本定期調整日實施,並將有被動指數投資資金進入北交所;二是公募和私募基金是北交所的增量資金來源之一;三是新加入做市商也將帶來增量資金。」

「本質上看,北交所上市公司中多為『專精特新』的創新型公司,其中部分公司已發展成為行業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在推動產業升級、經濟創新和增強經濟活力與韌性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具有較高的成長潛力、市場競爭力以及稀缺性。」朱潤康提到,從更大的維度上看,北交所對於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至關重要,其很好地完善了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同時也讓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能力得到了較大提升。

CO-FOUND智庫秘書長張新源也提到:「北交所服務於『專精特新』類中小企業融資需求,推動創業創新,其成立填補了我國證券市場在小市值企業領域的空白。在近期『出圈』行情下,資金湧入,除了短期推高個股股價的影響外,更重要的是中長期的影響。中期來看,北交所市場定位獲得資金認可、優質企業獲得持續性關注,『投早投小投新』生態逐步形成。長期來看,北交所流動性改善,制度建設不斷完善,市場競爭力提升,完善資本市場結構、為中小創新型企業提供更多發展機遇。」

黑崎資本首席投資執行官陳興文也提到,在利好政策、改革預期落地的推進和賺錢效應、資金「虹吸效應」下,北交所行情或還將延續,但降低入場門檻後,北交所亦存在散戶增加的趨勢,還應對這部分投資者提示風險。

巨澤投資董事長馬澄進一步提到:「北交所的大部分股票流通市值低於10億元,屬於創業型企業。這類企業業績波動較大,投資時不僅要看到機會也要考慮風險。此輪行情中,北交所不少個股已積累相當漲幅,投資者應審慎評估,勿盲目追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8ddbddfccf5f26cdeb66c0b1cf1032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