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護」孩子的家長
徒增孩子一身傷
前些天,一段群聊記錄,看得我大半夜怒火中燒!
福建石獅一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群里公開指責、歧視學生——
她先是說這位學生:
「聽課效率特別差,紀律也不好,成績也很差。」
「聽課效率特別差,紀律也不好,成績也很差。」
接著補充道:
「我們班不歡迎調皮搗蛋的學生,況且你的戶籍不在本地,給老師和同學添麻煩的話,201班不歡迎你們。」
「我們班不歡迎調皮搗蛋的學生,況且你的戶籍不在本地,給老師和同學添麻煩的話,201班不歡迎你們。」
在被學生媽媽質疑「是否本地學生調皮就沒事,外地學生調皮就要轉回老家」後,這位老師又開始了對學生媽媽的一頓羞辱:
「你家的孩子怎麼樣,都是你教的!」
「你有素質怎麼還在當工人?」
「老師不像你吃飽了撐著。」
「你本來就是一個鄉下人,你這樣的態度做夢都不會是一個高尚的人。」
「我很忙,陪你聊這麼久是你的榮幸。」
……
「你家的孩子怎麼樣,都是你教的!」
「你有素質怎麼還在當工人?」
「老師不像你吃飽了撐著。」
「你本來就是一個鄉下人,你這樣的態度做夢都不會是一個高尚的人。」
「我很忙,陪你聊這麼久是你的榮幸。」
……
字字尖酸,句句刻薄。
學生媽媽出言反駁,老師還以訓學生的口吻嚴厲呵斥:閉嘴!
學生在校表現不好、犯了錯,老師有權利對學生提出批評教育,但這種批評應該基於一視同仁的愛、理解和包容,而不是抱怨、嫌棄,甚至人格的踐踏。
這位老師言語中無不透露著狂妄姿態和高高在上的鄙夷,就像一把又一把鋒利的刃,實在令人心寒。
這些聊天記錄曝光後,迅速激起了網友的憤怒:
「師德碎了一地!」
「從聊天記錄看,沒文化的家長都比老師有素質。」
「地域歧視、職業歧視、人格侮辱,這樣的人也配為人師?」
「師德碎了一地!」
「從聊天記錄看,沒文化的家長都比老師有素質。」
「地域歧視、職業歧視、人格侮辱,這樣的人也配為人師?」
同時,也戳到了一些人年幼時的痛——
@程程的橙子:羨慕這孩子有一個願意「護犢子」的媽媽,我小時候也被老師羞辱過,但我爸媽都太老實,只會一味地怪我不聽老師話……
@程程的橙子:羨慕這孩子有一個願意「護犢子」的媽媽,我小時候也被老師羞辱過,但我爸媽都太老實,只會一味地怪我不聽老師話……
在橙子的自白中,她童年時的傷疤重新被揭開,露出不被理解的血色。
14歲那年,橙子跟著打工的媽媽搬到城裡,媽媽告訴她以後可以在城裡的中學念書。
因為是農村戶口,本應上初二的橙子留了一級,但在某些課程上還是有明顯的吃力。
有一天放學前,地理老師把橙子叫到辦公室問,「怎麼這麼簡單的題你都不會?」
膽怯的橙子小聲地解釋道,「老師,我們那個農村的學校初一隻有主科,我沒有學過地理課。」
而地理老師脫口而出的一句話,讓橙子至今都記憶猶新。
他坐在椅子上微微揚著頭,語氣傲慢地說:
果然是農村人!
當時辦公室還有其他老師和同學在,橙子瞬間窘迫地無地自容。
強忍淚水的橙子回家後,忍不住和媽媽傾訴了自己的滿腹委屈。
「我以為她會心疼我、會安慰我,甚至會抱著我哭」,橙子心酸地回憶著,「可實際上她的第一反應卻是質問。」
「老師說你是為你好,你怎麼還委屈上了?你不能趕緊多學點嗎?」
媽媽的話讓橙子的眼淚像斷了線一樣噼里啪啦的往下掉,而這位地理老師也一直在橙子的記憶中穩固地占著位置。
其實不只這一件事,從入學起媽媽就一直提醒橙子「要乖乖聽話,不要給老師惹麻煩」,當遇到老師批評時,媽媽也是一貫地和老師統一戰線,轉頭就開始教訓橙子。
老師的不認可,媽媽的不維護,讓橙子對學校產生了惶惶的不安感,人也越來越自卑。
「說實話,我現在對她還是有怨的,明明我們是最親的人,她卻從來不肯幫我。」
這種「灰暗」的回憶,像是印刻在了橙子的身體里,即使已畢業多年仍然很難抹掉。
無法想像,不稱職的老師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多麼惡劣的影響。也無法想像,孩子遭遇老師的不公平對待,又得不到家長的維護時是多麼無助。
真正有智慧的家長,不應是任老師拿捏的棋子,而應是執傘之人,在孩子遇到風雨時,為他撐起一片天地。
你的「護」,治癒孩子心裡的苦。
高情商的家長
不做老師的敵人
老師和家長,是孩子成長路上最重要的兩個角色。
育兒專家尹建莉曾說,「教師和家長、教師和孩子的關係是否融洽,對孩子影響深刻。」
但在生活中,卻總是有一些家長找錯自己的位置,有的像橙子媽媽不敢維護孩子,有的則用了過激的方式維護孩子。
前段時間,一則「家長衝到辦公室怒扇老師」的新聞上了熱搜。
起因是正在上三年級的男孩帥帥因性格內向,經常被班上幾個同學合夥霸凌,但他不敢告訴老師和家長,所以一直默默隱忍。
一次,媽媽給帥帥新買的文具被同學搶走,忍無可忍的帥帥終於爆發,直接動手打了同學一拳,最後兩人扭打在一起,直到老師來了才被拉開。
事後老師了解了情況,覺得打架雙方都有責任,雖然是那個男孩子先挑釁的,但是帥帥也動手了,所以老師罰兩個孩子寫檢查。
知道事情的因果後,看到兒子被霸凌還被老師罰寫檢討書,帥帥媽媽非常氣憤,第二天一早就衝到學校辦公室找老師「討個說法」。
面對氣勢洶洶的帥帥媽媽,老師解釋道,「雖然那個男孩有錯在先,可是帥帥也沒有吃虧啊。」
聽到這樣不痛不癢的解釋,帥帥媽媽氣不打一處來,一巴掌就打在了老師臉上,沒有防備被掌摑後的老師立馬還了手。
帥帥媽媽指著老師質問:「你怎麼能還手呢?既然你能還手,為啥我孩子不能?」
在場的老師趕緊拉開了兩人,最終校長出面解決了問題,老師表示自己的處理方式沒有考慮周全,帥帥媽媽也為自己的過激行為道歉。
一場鬧劇結束,除了讓老師和家長之間的關係產生嫌隙,沒有改變其他任何結果,反而還會讓孩子陷入被其他同學嘲笑的艱難境地,這不就是得不償失?
誰是最不願在學校看到孩子發生矛盾爭執的?老師排第一,其次才是家長。
但那麼多孩子聚在一起,難免會有是非。
當遇到問題時,聰明的家長應該注重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不是忙於把老師劃入敵營。
有遠謀的家長
要做老師的盟友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效果,取決於學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學校的教學、教育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
為孩子營造一個放鬆、安心的學習環境,是家長和老師的共同目標。
家長和老師是重要的合作夥伴,只有雙方同心同力,雙向奔赴,才能產出1+1>2的合力。
所以,家長和老師之間既不是僱傭關係,也不是利益關係,而是同一戰線的盟友。
關於這一點,朋友茉莉一直後悔自己懂得太晚了!
茉莉年輕時身體不太好,34歲那年才生下了兒子楠楠,好不容易得來的孩子,一家人都寶貝得不行,茉莉更是把兒子放在心尖上,處處護著。
孩子上學後,茉莉時常操心孩子冷了、熱了,在學校有沒有挨欺負,有沒有被老師罰。
每天給老師發個七八遍消息也成了常事,有時老師沒有回覆消息,茉莉還忍不住抱怨,「這老師也太不負責了吧。」
這學期開學不久,更讓茉莉崩潰的事發生了——班主任拉黑了她的微信!
「有她這麼當老師的嗎?太沒師德了,我要去教育局投訴她!」幾個朋友輪番安撫,才讓茉莉冷靜下來。
「老師這做法確實過分了,怎麼能不言不語就拉黑家長呢!」另一個寶媽朋友也在為茉莉抱不平。
可是當茉莉拿出她和老師的聊天記錄後,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瞬間傻了眼——
毫不客氣的質問,強加給老師的要求,還有深夜十二點半的發送時間,這不是條條都踩在和老師溝通的雷區上嗎?
「茉莉,換位思考一下,要是跟你一起工作的同事,注意,不是老闆也不是領導,他這樣給你發消息,你會怎麼樣?」
拿工作中的事給茉莉舉了個例子,她沉默了兩秒後,臉上立馬變得青一陣紅一陣。
「那我現在該怎麼辦啊?要不給老師買個禮物去道個歉?」得,這又是另一個雷區。
為了幫茉莉解決與老師溝通這一心頭大患,我推薦她去參加了學堂被無數家長點贊的 【家校溝通】1+7訓練營。
與老師溝通時,家長應該是怎樣的心態?
接到老師投訴時,家長有哪些實用的溝通步驟?
孩子的老師太過嚴厲,家長應該怎麼做?
孩子被老師體罰,家長該怎麼管?
與老師溝通時,家長應該是怎樣的心態?
接到老師投訴時,家長有哪些實用的溝通步驟?
孩子的老師太過嚴厲,家長應該怎麼做?
孩子被老師體罰,家長該怎麼管?
這些或讓茉莉困擾,或讓茉莉擔憂的問題,在家校溝通訓練營中老師都一一講到,學習群中不同家長遇到的實際溝通問題,在被老師解答後也常令茉莉茅塞頓開。
「我怎麼沒早點學到這些方法啊,現在想想以前跟老師溝通的方式,也太傻了!」學習之後的茉莉終於擺脫了從前那個焦慮的影子。
前幾天,茉莉的朋友圈發了兩張照片,一張是她在家長會上做家長代表發言,另一張是老師和兒子楠楠的合影,兩人的笑容都特別燦爛。
不用問也知道,現在的她一定和老師成了真正的盟友。
家校之間的問題看似簡單,卻總是長出無數的分叉,在學堂後台也沒少收到家長們的諮詢:
孩子有時做錯題就被老師罰做值日,做再多值日也不能幫助學習啊,我該不該拒絕這種懲罰?
我家孩子眼睛近視看不清,該怎麼跟老師說把孩子調到前排的座位呢?
班裡有其他家長給老師送禮,我不想送,會不會影響孩子在學校的處境?
……
孩子有時做錯題就被老師罰做值日,做再多值日也不能幫助學習啊,我該不該拒絕這種懲罰?
我家孩子眼睛近視看不清,該怎麼跟老師說把孩子調到前排的座位呢?
班裡有其他家長給老師送禮,我不想送,會不會影響孩子在學校的處境?
……
方方面面,問題層出不窮,家長們常感嘆「跟老師溝通真難」,能不能給我抄下答案?
照抄照搬的答案不存在,但詳細的解題步驟卻有一份!
為了幫助家長們解決家校溝通難題,尹建莉父母學堂特別研發了 【家校溝通】1+7訓練營, 教你認清3條禁忌,學會4大原則、8個技巧、10種方法,輕鬆破解與老師溝通的諸多難題!
現特惠59元
課程將全面地教會您, 與老師溝通的心態、技巧,甚至是步驟和禁忌,甚至是怎麼和老師說話,先說什麼,再說什麼, 都有模板給到你。只要1天時間,讓你學會和老師的溝通,輕鬆而有效!
8節基礎課+群內互動+個性化答疑
課程內容概覽
只有雙方有效溝通,才會更懂孩子,才能更好地針對孩子的個性特點去共同教育孩子,把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加以糾正,讓孩子始終處於健康陽光的環境中成長。
超多往期學員已在訓練營
找到家校溝通的高效解決法
實現讓孩子無後顧之憂的學習
做好家校溝通,讓教育更成功
只要您認真聽,用心學,就能掌握與老師有效溝通的方法,就能提升自己對孩子的引導能力!
掌握家校溝通技能,助力孩子學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