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新規落地,業績承壓,信託如何找到新戰場?

2023-06-01     商學院雜誌

原標題:分類新規落地,業績承壓,信託如何找到新戰場?

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資產規模增加,可管資產的集聚方向為信託開闢了新的業務空間。信託業務應該從前幾十年的通道業務、融資業務向新的市場轉移。

文|閆佳佳 石丹

ID | BMR2004

「信託分類新規對於信託行業而言,並非捆住手腳,而是指明了正確的方向,新規出台的時機及時且準確。」香港致富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肇越在談到信託分類新規的重要性時如是說。

2023年6月1日起,《關於規範信託公司信託業務分類的通知》(以下稱「信託分類新規」)正式實施。信託分類新規將引導信託公司以規範方式發揮信託制度優勢。在此時間節點上,信託公司紛紛公示了2022年的經營業績。

中國信託業協會發布的《2022年度中國信託業發展評析》顯示,截至2022年底,信託業累計實現經營收入838.79億元,同比下降30.56%;實現利潤總額362.43億元,同比下降39.76%。

信託業營收與利潤雙降的背景,是伴隨著2022年資管新規的全面推進,金融機構被要求打破剛兌,去通道、去槓桿,充分信息披露,以防範風險。同時,在「兩壓一降」( 壓降信託通道業務規模,逐步壓縮違規融資類業務規模,降低金融同業通道業務,並加大風險處置力度)的監管環境之下,儘管信託行業經營短期面臨壓力,但從長期來看,新規指導著信託行業不斷優化資產投向。

那麼,如何看待信託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信託行業整體業績承壓加之信託分類新規落地,信託企業如何摒棄舊的業務尋找新的主戰場?

01

市場發生改變,信託盈利能力下降

2022年,信託行業經營業績整體承壓。這從2022年凈利潤排名前十的信託公司就可管窺一斑,信託業務形態的變化使得手續費和佣金凈收入減少,權益市場下跌以及信託業務投資機會減少,多方面因素導致行業投資收益大幅下滑(如表1)。

肇越指出,從國內信託行業發展的歷史來看,中國的金融體系是從計劃經濟轉變過來,前期發展的特點是強監管,比如對銀行業務進行嚴格的規定,導致大量金融業務商業銀行無法涉及。這給了信託行業發展的機遇,因為信託的主體業務包括非標和標準類,考慮到標準業務都在銀行,所以國內信託業務的發展是從非標開始,規模小、業務雜、風險高。可以說,一直以來,信託公司都在做「擦邊球」或者高風險業務。

對於當前背景下信託行業遇到的經營困難,肇越認為是市場發展變化的結果。金融行業的特點之一是資金規模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抗衝擊能力,美國專門的信託機構占比較小的原因是信託業務單一,規模小,抗衝擊能力較弱。對於國內的信託公司來說,同樣面臨類似的問題。另外,中國金融行業越來越豐富,市場和人才被進行了更專業地瓜分,比如,國內信託公司做過融資租賃業務,但現在有專門的租賃公司在做,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信託業人才的分流。

信託行業2022年年報數據顯示,信託行業經營收入下降的原因在於固有業務和信託業務收入不同程度的下滑,主要表現在「手續費和佣金收入」和「投資收益」兩方面。

道可特律師事務所管理合伙人張婷律師向《商學院》記者表示,一方面是信託業務收入大幅下滑。隨著融資類業務規模壓降,存量信託規模下滑,新增業務的信託報酬率低,手續費和佣金收入大幅下滑。

另一方面,固有業務收入同樣出現大幅下降。信託公司固有業務,即信託公司自營業務,是指信託公司使用自有資金開展存放同業、拆放同業、貸款、租賃、投資等業務,並從中獲得利息收入與投資收益。

2022年,信託公司固有業務收入同比下降22.44%,降幅遠高於近五年行業固有業務收入增速水平。從固有業務收入構成來看,投資收益和利息收入下降是主要原因。

2022年,隨著美聯儲大幅加息、烏克蘭局勢、新冠疫情衝擊等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因素增加,供給衝擊、需求收縮、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下,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資本市場劇烈波動,導致了固有業務收入的大幅下降。

中國信託業協會提到,信託行業投資收益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是2022年股市波動較大疊加年尾債市深度調整,導致信託公司公開市場證券投資收益和金融機構股權投資的分紅收益下降明顯。

在此背景下,平安信託2022年凈利潤為65.27億元,同比增長35.44%,其2022年營業收入194.48億元,其中,信託業務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103.74億元,以此推算平安信託固有業務收入約為90.74億元,其中投資收益46.25億元。

平安信託在2022年年報中表示:「我司固有業務未直接參與二級市場證券投資,閒置資金投資以貨幣基金為主。報告期末,因股價、市場匯率、利率及其他價格因素變動而承受的風險相對較小,對我司的盈利能力及財務狀況未產生重大影響。」

02

分類新規正當時

按照最新分類方法,信託公司應當以信託目的、信託成立方式、信託財產管理內容為分類維度,將信託業務分為資產服務信託、資產管理信託、公益慈善信託三大類共25個業務品種(如表2)。

此前,關於信託業務分類,按資金來源可分為:單一資金信託、集合資金信託;按資金運作方式分為:通道類(也被稱為事務管理類或被動管理類信託)、投資類、融資類。

通道類信託存在「利用信託通道規避資金投向、資產分類、撥備計提和資本占用等監管規定來進行金融同業監管套利,或者通過信託通道為表內資產虛假出表等隱匿風險活動提供便利」的情況。

而融資類信託存在「違規開展非標資金池業務、房地產信託業務、含隱性擔保的融資類信託業務、將信託資金直接或間接投資監管限制或禁止領域等」情形。

在當前市場的環境下,信託行業依賴賺取利差和通道費的傳統信託業務模式已經不可持續。信託分類新規對信託公司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信託公司不得以任何形式開展通道業務和資金池業務,不得以任何形式承諾信託財產不受損失或承諾最低收益,堅決壓降「影子銀行」風險突出的融資類信託業務。

然而,長期以來,融資類信託業務作為重要的金融工具,發揮了重要的金融供給作用,也是信託公司主要的利潤來源。由此,信託企業關於此項業務的整改過程中面臨著哪些問題,在信託分類新規背景下,資產管理類信託能否發放信託貸款,未來信託貸款業務該如何發展,成為信託行業關注的焦點。

張婷表示,信託公司應該嚴格履行資管新規的規定,不能直接發放信託貸款。而且以資產管理信託募集的資金直接發放信託貸款,本質上也和《商業銀行委託貸款管理辦法》相違背,所以只能在資產服務信託項下才能放開信託貸款。同時,對於類似保險資產管理協會註冊的「保債計劃」是一個相對比較可行的路徑,就是圍繞著「非標債權」實現資產管理計劃資金端和非標融資資產端的對接。但這一模式需要有一個第三方信息披露和註冊的場所,以此保證相對信託貸款更透明(雖然比不上標準化資產的透明度)的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信託分類新規在資產服務信託中新增風險處置服務信託,並首次明確了定義。風險處置服務信託是信託公司作為受託人,為企業風險處置提供受託服務,設立以向債權人償債為目的的信託,提高風險處置效率。那麼,風險處置服務信託目前的應用場景及重要作用有哪些?

在張婷看來,當前新型的經濟形式越來越多,市場主體業務規模越來越大,企業經營的內外部環境也越來越複雜,有別於傳統的中小企業破產重整,越來越多的大型或超大型規模的企業集團,由於不切實際的企業戰略,不能適應環境的經營方針,高槓桿融資、大跨度併購,導致企業自身負債多、資產結構不合理、財務成本高昂,最終由流動性風險演變為破產重整的結局,如渤海鋼鐵、天津物產、方正集團、海航集團、紫光集團、恆大集團等企業。

資產服務信託的資產隔離功能及特點,將待處置資產委託至信託公司,設立服務信託,可以解決待處置資產的資產隔離問題,能夠打破重整僵局,使協議重整或破產重整程序順利推進,重整方案順利執行,能夠有效的維護各方面參與者的合法權益。風險處置受託服務信託是信託公司參與服務實體經濟的經典例證。在渤海鋼鐵、方正集團、天津物產、康美藥業等企業的重整案件中,都有效利用了風險處置受託服務信託。

風險處置受託服務信託有著以下重要作用:一是可以節約管理人制定重整計劃草案的時間,保障重整法律程序的時效性;二是可以隔離待處置資產,提高重整投資人投資的成功率;三是可以實現待處置資產的穩定變現,避免緊急變現損失,切實維護債權人利益;四是可以適度減輕金融機構債權人的資產減值壓力,用信託存續時間換資產處置空間;五是可以緩解困境企業破產對社會造成的巨大衝擊,維護社會穩定。

信託分類新規對信託公司提出新的要求:1.嚴防利用信託機制靈活性變相開展違規業務,信託公司要在穿透基礎上按「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對信託業務進行分類;2.不得通過財產權信託受益權拆分轉讓等方式為委託人融資需求募集資金(依據金融管理部門頒布規定開展的資產證券化業務除外);3.對於基於委託人合法信託目的受託發放貸款的,其信託受益權轉讓時,受益人資質和資金來源應當持續符合《商業銀行委託貸款管理辦法》要求的規定;4.不得以信託業務形式開展為融資方服務的私募投行業務。

在信託分類新規下,張婷對信託企業提出四點建議:一是應該完善內部控制機制,明確歸口管理部門;二是建立追問機制,對於重大問題進行糾錯;三是加強日常監管,在過渡期內有序實施整改;四是強調受託服務和資產配置不是對單一融資人進行的融資服務。

03

信託業轉型的重點方向

伴隨 2022 年資管新規全面推進,金融機構被要求打破剛兌,去通道、去槓桿,充分信息披露,以防範風險,這推動了信託行業從非標業務向標準化業務的轉型。傳統非標業務的空間逐漸縮小,信託行業該如何重新構建業務結構和收入增長點呢?

中航信託在年報中表示,2022 年是信託行業艱難轉型的關鍵一年。隨著地產行業進入深度調整,信託行業面臨流動性風險及較大的兌付壓力,全行業經營業績明顯下滑,目前正處於新舊動能切換的關鍵階段。

對於信託業的新機會,張婷認為,第一,信託分類新規肯定了信託公司在長期服務業務中所積累的服務能力。對於其他資產業務、社會資金的管理與運作,強化信託服務功能的發揮有利於促進金融運作效率的提高;第二,針對信託本身具有的破產隔離功能,開創性地規定了信託公司可以開展企業市場化重組受託服務信託、企業破產受託服務信託、債券擔保品等信託產品,這些業務領域屬於其他金融機構或者主體所不具備的金融功能與屬性,市場前景廣闊;第三,家族信託和家庭服務信託也是重要的新業務增長點。

相比去年年末發布的徵求意見稿,信託分類新規較大的變化是將資產服務信託業務提前至第一大類。資產服務信託被認為是回歸信託服務本源的重要抓手,也是發揮信託制度優勢的重大領域。

對於新規的這一安排,平安信託在接受《商學院》記者採訪時表示,「『新分類』辦法將資產服務信託列在首位,強調信託的服務屬性,進一步表明監管層鼓勵信託公司做大做強服務信託業務,推動信託公司回歸信託本源。資產服務信託在一定程度上屬於信託業的專屬優勢,未來空間巨大,前景廣闊。特別是像家庭服務信託等業務的出現,將進一步展現信託的普惠性質,讓信託服務工作逐步走向大眾,讓信託走入尋常百姓家真正成為可能。」

平安信託正在大力發展信託服務、PE、機構資管三大戰略業務。截至2022年底,戰略業務,家族信託、保險金信託、證券投資類信託等業務規模凈增長近2000億元,業務轉型取得顯著成效。

張婷表示,在資產服務業務方面,信託公司具有其他資管同業所不具備的專屬優勢。在(資產服務信託業務的)四大類19小項中,大部分業務如家庭信託、家族服務信託、慈善信託、保險金信託等均為信託公司專屬業務;此外,財富管理、養老、特殊資產等領域,均是圍繞金融人民性的業務方向,具有較大的展業空間。

而服務類證券業務屬於資產管理規模高度集中化業務,服務型證券業務、資產證券化業務集中於少數信託公司,企業市場化重組受託服務信託、企業破產受託服務信託、債券擔保品信託本身的市場發育仍在早期階段,缺乏法律強制要求等配套制度。

在肇越看來,這次信託分類新規強調的不是轉型而是「回歸」信託本源。信託的核心是基於信任的委託關係而並非借貸關係,資金的委託就叫信託,是一個很窄範圍的服務工作。信託是「三獨立」:獨立於委託人、受託人、受益人。

肇越表示,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資產規模增加,可管資產的集聚方向為信託開闢了新的業務空間。信託業務應該從前幾十年的通道業務、融資業務向新的市場轉移。

關於新的市場,肇越提到,當前中國最大的市場是房子。中國股票市場不漲的原因之一是房地產漲得較快,投資是資產組合概念。中國的房價從2009年到2019年漲了6倍,2009年是20%的首付,五倍槓桿,在今天來看房子增長了30倍。現在股票市場不漲的原因是因為現在大家的錢都投在房子上,只有房地產不漲,股票市場才能漲。

肇越表示,信託新業務的方向可以瞄準家族財富管理。當前社會面臨著創二代家族企業繼承的問題,沒有經歷過創一代白手起家一路走來的磨難,創二代一旦接手,可能會使家族企業走向沒落。比如,環球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創始人包玉剛擔心後代無力接管家族企業,就將其財產轉成兩個地產項目,一個是香港的海港城,一個是銅鑼灣的時代廣場。新冠疫情前出租店鋪一年能達到150億元的收入(包玉剛成立了五個家族信託基金,一個作為整個家族的主體,另外四個則由四個女兒和女婿分別管理,掌控各自旗下的企業)。所以,家族財富的傳承,並非只能讓後代繼承,可以通過信託等金融工具保證財產能傳承給後代。

最後,肇越建議,信託從業人員應該及時轉變思想。以前的信託業主要業務——融資與通道類業務沒有了經營空間,應該及時撤出,將現金流收回並尋找新的主戰場(市場規模大且有委託需求的業務)。

來源 | 《商學院》雜誌2023年6月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5b8a3d4648aef4dc12eb1124442d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