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 | 綠色金融將在「後疫情」時代迎來發展新機遇

2023-10-15   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建言 | 綠色金融將在「後疫情」時代迎來發展新機遇

建言 | 綠色金融將在「後疫情」時代迎來發展新機遇

建言

展望未來,隨著中國在「後疫情」時代經濟社會的穩步復甦,各方工作重回正軌,預計中國綠色金融的五個重要支柱將迎來發展新機遇。

原文:綠色資本市場迎來發展新機遇

作者 | 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課題組

圖片 |網絡

通過多年的不斷發展,中國探索形成了以政策標準體系、環境信息披露框架、激勵約束機制、產品和服務體系、國際合作為支柱的綠色金融框架,並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綠色金融市場之一。在雙碳目標的激勵下,中國邁入了綠色發展的快車道,我國綠色資本市場連續兩年實現了快速發展,2022年底綠色信貸餘額突破22萬億元,綠色債券新增發行量再次位居世界首位。

在頂層政策框架方面,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等文件,為中國綠色資本市場的發展搭建了制度保障;2016年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聯合印發《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為綠色資本市場的發展提供了政策指引。

在綠色金融標準方面,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國家級綠色標準體系的經濟體之一,並已出台了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的界定標準。在標準接軌方面,中國積極通過聯合國、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等平台參與國際標準工作,並與歐盟在可持續金融國際合作平台(IPSF)牽頭對中國和歐盟的綠色與可持續金融標準進行了對照,發布了《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

在激勵機制方面,中國的政策制定部門和地方政府從財政、貨幣和監管等角度,先後出台了多種形式的綠色考核與激勵機制。比如,人民銀行將符合條件的綠色信貸和綠色債券納入央行再貸款合格抵/質押品範圍,並於2021年11月推出「碳減排支持工具」,向金融機構提供低至利率1.75%的成本金,在金融機構自主決策、自擔風險的前提下,支持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碳減排技術等重點領域的發展。

在環境信息披露方面,中國人民銀行於2021年通過金融標準委員會發布《金融機構開展環境信息披露指南》作為金融行業推薦國家標準,並在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點地區廣泛使用。交易所和交易商協會提出了綠色債券信息披露的具體要求。針對上市公司的環境信披露要求也在不斷完善,包括鼓勵按照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CFD)建議框架等國際標準開展信息披露。生態環境部有關環境信息強制披露的主體已經覆蓋重點排污單位、上市公司和非金融債券發行人。

在綠色金融產品方面,中國的綠色金融產品歷經了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目前已形成了包括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等多種資產類別。綠色信貸方面,截至2022年末中國本外幣綠色貸款餘額達到22.03萬億元,存量規模全球第一;綠色債券方面,截至2022年末,當年綠色債券發行規模超過8690億元,同比增長50.3%。創新性綠色金融產品以及綠色科技領域一級市場投資等方面也有顯著進展。

在國際合作方面,在世界各國日益重視可持續發展的大趨勢下,綠色金融已成為中國國際合作的重要領域,涉及方面主要包括共同主持G20可持續金融工作組、發起並參與央行與監管機構綠色金融網絡(NGFS)和可持續金融國際合作平台(IPSF)、發起成立「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GIP)和綠色金融全球領導力項目(GFLP)等多邊合作機制。此外,中國同英國、法國、德國、歐盟、新加坡等多個國家和經濟體開展雙邊綠色金融合作,向全球積極展示中國在綠色金融政策、標準方面的進展和最佳實踐,不斷提升在該領域的領導力和國際影響力。

展望未來,隨著中國在「後疫情」時代經濟社會的穩步復甦,各方工作重回正軌,預計中國綠色金融的五個重要支柱將迎來發展新機遇。

綠色金融標準方面,中國綠色金融標準將進一步與國際接軌,共同推動提升國內外綠色與可持續金融標準的可比性、兼容性和互操作性。此外,中國「轉型金融目錄」有望儘快出台,轉型金融框架,產品以及激勵政策等方面逐步完善,預計未來中國轉型金融市場發展潛力較大。環境信息披露方面,中國積極參與ISSB可持續信息披露的研究與推進工作,預計相關標準將在2023年出台,並在香港進行試點。未來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引入國內,並鼓勵有條件的金融機構和企業參考使用。綠色金融產品方面,中國綠色資本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尤其在轉型金融市場方面將迎來新的突破。國際合作方面,中國將繼續積極推介綠色投資的理念,面向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開展綠色金融能力建設活動,傳播綠色金融知識,推廣最佳實踐,幫助更多國家和地區實現可持續發展,推動全球各國攜手實現清潔和可持續的未來。

文章為社會科學報「思想工坊」融媒體原創出品,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872期第2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本期責編:宋獻琪

拓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