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營收8000萬!進京趕考的慫火鍋,要「上位」了

2022-09-23     火鍋餐見

原標題:半年營收8000萬!進京趕考的慫火鍋,要「上位」了

本期看點:

1、九毛九集團財報解讀

2、慫火鍋能否複製太二的高光時刻?

九毛九集團上半年成績單曝光

這三個數據是重點

8月23日,九毛九集團公布了2022上半年財報,9月19日晚間,對此報告進行了更新,餐見君從中發現了一些數據,值得解讀。

1、上半年凈利下滑近7成,但已屬不易

中期報告顯示,九毛九在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實現營業收入18.99億元(去年同期為20.21億元),同比下降6.06%,歸屬母公司凈利潤5770.00萬元(去年同期為1.8億元),同比下降68.98%。

上半年,上海、廣東、北京及江蘇等省市的疫情多發散發,餐飲行業普遍遭遇重擊,橫向對比16家上市餐企同期財報,發現有11家餐企的凈利處於虧損狀態,包括同屬於火鍋大賽道的海底撈和呷哺兩大巨頭。

九毛九中期財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其超過60%的餐廳都經歷了不同時間的堂食服務暫停或限制,平均持續時間約為32天。

所以九毛九此次凈利潤雖然同比下降近7成,但許多人看來能夠逆勢取得盈利已實屬不易。

2、太二仍屬「大當家」,但翻台率隱憂在繼續

從2019年開始,太二酸菜魚(以下簡稱太二)以60%的利潤貢獻占比開始「上位」,九毛九的利潤貢獻逐漸減少。在2021年中期,太二貢獻3.8億元,獨占92.8%,「大當家」地位勢不可擋。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九毛九的經營利潤為3656萬元,貢獻占比約13.1%,有所上升。

太二的經營利潤為2.4億元,貢獻占比約88%,雖仍處「大當家」地位,但相比去年同期的92.8%有所下降。

另外餐見君發現,財報里暴露出來的太二翻台率隱憂仍在繼續。今年上半年,太二的翻台率為2.9,2021年同期為3.7,跌落不少。

隨著太二繼續擴張以及同類酸菜魚品牌的發展,翻台率曲線有可能繼續下行,這可能會影響到餐廳經營和品牌效益。

3、慫重慶火鍋廠營收和翻台率雙升,被寄於厚望

在財報中,明顯發現慫重慶火鍋廠(以下簡稱慫火鍋)的收入由去年同期的1749.8萬元大幅增加至2022同期的8157.3萬元。

主要得益於兩方面。一是慫火鍋新開店增多,現有11家在營門店;同時其翻台率也有所上升,從去年的2.2上升至今年的2.4。

近日,慫火鍋又高舉高打擴張至北京,在北京首店的開業也在各個平台不斷刷屏,既是為自身品牌增加勢能,同時也能看出九毛九集團對慫火鍋給予了厚望。

畢竟太二在經營利潤中貢獻的比重太大,為免雞蛋在一個籃子裡打碎,找到一個可以延續太二「榮光」的新品牌,是九毛九集團當務之急。

而復刻了太二「精簡SKU+高標準門店運營+年輕化品牌態度」的慫火鍋與賴美麗青花椒烤魚中,後者的潛力還待觀望,倚重慫火鍋是自然而然。

太二有點「慫」,慫火鍋有點「二」

做生意,有賺有賠,實在是尋常之事,龍生九子,尚各不相同,何況是不同賽道的品牌。

另外,九毛九財報,還隱藏了很多火鍋人值得關注訊息。

>>火鍋的場景屬性在加強

九毛九財報顯示,太二酸菜魚業績下降,慫火鍋業績增長。

除了疫情大環境變量對餐飲的衝擊,消費群體的心理變化,也是導致這一狀況的主因。

太二的消費場景偏向休閒,時長多在50分鐘左右;而慫火鍋的消費場景更偏向聚餐,時長多在1個半小時左右。

相比於輕休閒,更多年輕人喜歡熱鬧解壓的消費場景,當然,很多餐廳也盯上了這個消費心理。

工作壓力大、焦慮、生活成本高、躺不平又擺不爛……當下年輕人急需一個解壓釋放情緒的出口,於餐飲而言,酒吧、燒烤和火鍋,都是很好的解壓場景。

所以,你能看到,開在一線城市的「謝謝鍋」,復合了這三種業態;呷哺呷哺準備推出的「趁燒」品牌,也是復合了燒烤、酒和茶三種業態;還有很多火鍋店復合燒烤和酒吧,在此不再一一枚舉。

謝謝鍋

社會環境的變改,讓大眾心理發生的變化,火鍋人不可不察。

>>複製「成功人士」,不一定都有前途

太二和慫火鍋有很多相同點,最大的相同之處是「品牌調性+大單品+標準化運營」

1、太二是「二」,慫火鍋是「慫」,品牌調性都很符合年輕消費群體。

2、酸菜魚和火鍋都是大單品策略。

3、二者的產品、運營都極具標準化,甚至連選址二者都十分類似,多選在商場臨街位。

老大的成功,為老二做了表率,父母也希望老二能複製老大的成功,然而,基因不同、根器不同、秉性不同,註定了兩個孩子命運不同,如果強行複製,必定會無可挽回地走向平庸。

道理很簡單,沒見過哪個品牌是靠複製大牌而成功的,更何況是近乎完全一致的商業模式。

慫火鍋熱辣現場

太二的疲軟,除了大環境和競爭對手的擠壓,消費者的審美疲勞,亦或是一個關鍵因素——消費心理在變化、行為在變化,品牌卻無更多新鮮的東西出來(口味、菜單、場景單一),流量自然會下滑。

很多企業開副牌也是這個目的,一是救老品牌,二是給大家點新鮮感,如果老品牌沒變化,就只能繼續開副牌,這無疑是「藥物上癮」,要不斷折騰才行。

九毛九的頹廢,催生了太二,太二的「看似成功」,催生了慫火鍋。

太二跑得快,主因是擺脫了九毛九笨重運營的模式,慫火鍋跑得快,主因則是切中了疫情下大眾消費的心理,解壓、好玩、有料的形式,為大眾提供了情緒價值。

很多時候,你的成功,不一定是你的選擇多正確,戰略有多牛,很可能是因為時代選擇了你,然而,你的運氣可能會欺騙你,讓你誤以為自己很高明。

慫火鍋如果一直複製太二,今天的太二,就是明天的慫火鍋,當然,後天九毛九再開什麼新品牌,那是另外一回事,作為小老闆,我們玩不起這個。

寫到最後

如果一個企業的目的是增長布局,那麼,推動增長業績變量的關鍵,則是客戶。

所以,無論新老品牌的動作都要圍繞客戶進行,如果遇到增長受阻,不想著變通,而是想著重新再來開副牌,無疑是個惡性循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505da0ae40a83d1d8133ffba0e16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