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監管「長牙帶刺」:以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打好持久戰

2023-12-09     中國經營報

原標題:金融監管「長牙帶刺」:以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打好持久戰

本報記者 楊井鑫 北京報道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行長潘功勝,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金融監管總局」)黨委書記李雲澤接受新華社專訪,回應金融工作的熱點問題。其中涉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全面加強金融監管、持續提升監管有效性、有效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等重要話題。

從監管層的表態來看,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之後的金融監管仍將維持強監管嚴監管的趨勢,並且金融作為實體經濟的血脈也將以服務實體經濟為重。監管層的此次發聲也明確了新時期監管新思路,強調了提升監管有效性的重要性,強化「五大監管」,實現金融監管全覆蓋。此外,推進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將是監管未來工作的重點。針對風險的處置,監管也給出了相應的具體措施。

提升服務質效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金融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對於金融如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潘功勝表示,中國人民銀行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必須平衡好短期與長期、穩增長與防風險、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的關係,始終保持穩健性,管好貨幣總閘門,守護好老百姓的錢袋子,為穩定物價、促進經濟增長、擴大就業、維護國際收支平衡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他認為,監管需要更加注重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時,引導金融機構積極盤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資源,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加強與財政、監管等政策的協調配合,持續加大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合理把握利率水平,推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統籌內外均衡,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在支持實體經濟降低融資成本方面,潘功勝提到,2023年9月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82%,處於歷史最低水平。監管將堅持實施好利率調控,按照經濟規律和逆周期宏觀調控需要,引導和把握宏觀利率水平,保持利率水平與實現潛在經濟增速的要求相匹配。發揮好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效能,促進降低企業融資和居民信貸成本,發揮好利率自律機製作用,維護市場競爭秩序。

12月5日,工商銀行(601398.SH)董事長陳四清和農業銀行(601288.SH)董事長谷澍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均談到了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在具體的貫徹實施過程中,一方面加大金融資源的供給,另一方面將優質金融資源配置到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統籌用好多種金融功能,為實體經濟提供全方位、一體化、高質量綜合服務。

在利率方面,未來長期存款利率的下行已經成為市場共識。11月27日,央行公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明確: 「進一步推動金融機構降低實際貸款利率。」同時,新增強調了「提升市場基準利率的公信力」「增強LPR對實際貸款利率的指導性」。延續了「發揮好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的重要作用」,但側重「穩定銀行負債成本,增強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換句話說,銀行金融機構的實際貸款利率會依然處在下行區間,銀行側重穩定負債成本也就意味著存款利率將有進一步調整。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銀行存款利率出現了一個很不尋常的趨勢,即長期限人民幣存款利率反而比短期限的更低,如5年期存款利率比3年期低,3年期存款利率比2年期低。正常情況下,存款期限越長,利率越高。在利率倒掛的背後,實際上是市場對未來存款利率下行的一個整體判斷體現。從供需來看,老百姓對長期存款需求增加,這與銀行負債成本上升形成了矛盾。

12月5日,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黃文濤在中信建投證券2024年度資本市場峰會上表示,財政政策加碼擴張,穩增長與防風險並重成為下一階段主旋律。擴需求、防風險,都要求貨幣政策提供較為寬鬆的流動性環境和適宜穩定的融資利率。預計2024年還將繼續降准降息,幅度可能與2023年類似,即降准50個基點、降息20個基點左右,並帶動存款利率調降。

抓關鍵事、關鍵人、關鍵行為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切實提高金融監管有效性,依法將所有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全面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消除監管空白和盲區,嚴格執法、敢於亮劍,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

李雲澤對此指出,未來將緊緊圍繞強監管嚴監管,堅決做到「長牙帶刺」,持續提升監管的前瞻性、精準性、有效性和協同性。

他指出,金融監管總局自成立以來,系統改革組織架構,整合優化資源配置,探索改進監管方式,努力為全面提升監管質效奠定良好基礎。為「切實提高金融監管有效性」,金融監管總局將從三方面入手,即全面強化「五大監管」、嚴格執法敢於亮劍、著力加強監管保障。

所謂「五大監管」,即堅持風險為本原則,抓准入、抓法人、抓治理,強化機構監管;堅持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強化行為監管;堅持「同一業務、同一標準」原則,強化功能監管;堅持「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強化穿透式監管;堅持圍繞金融機構全周期、金融風險全過程、金融業務全鏈條,強化持續監管。

在嚴格執法、敢於亮劍方面,李雲澤指出,深入整治金融市場亂象,做到堅持原則、敢於碰硬、一視同仁、公平公正。聚焦影響金融穩定的「關鍵事」、造成重大金融風險的「關鍵人」、破壞市場秩序的「關鍵行為」,把板子真正打准、打痛。會同有關部門嚴肅處理違法違規第三方中介機構。強化監審聯動、行刑銜接、紀法貫通,切實提高違法違規成本。此外,要進一步健全金融法治,做好法規政策的「立改廢釋」,與時俱進完善審慎監管規則,紮緊制度的「鐵籬笆」。加快監管大數據平台建設,充分運用科技手段,快速有效識別、精準鎖定金融風險。同時,堅持刀刃向內,強化「對監管的監管」,切實做到「打鐵自身硬」。

針對金融監管的「全覆蓋」,李雲澤表示,管合法更要管非法,始終堅持金融特許經營、持牌經營原則。管行業必須管風險,嚴密防範一般商事行為異化為非法金融活動、衍生出金融風險。

「在此過程中,金融監管總局將牽頭建立監管責任歸屬認領機制和兜底監管機制,確保一切金融活動特別是非法金融活動有人看、有人管、有人擔責。推動明確跨部門跨地區和新業態新產品等金融活動的監管責任歸屬。確實難以明確責任的,由金融監管總局負責兜底。」 李雲澤表示。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經濟金融風險隱患仍然較多」,要求「及時處置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在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方面,李雲澤表示,重點是加快推進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

就金融風險問題,潘功勝表示,當前,我國金融風險總體可控,金融機構經營整體穩健,金融市場平穩運行,高風險金融機構無論是數量還是資產規模,在金融系統的占比都很小。中國人民銀行將配合有關部門和少數高風險機構相對集中的省份,制訂實施中小銀行改革化險方案,進一步壓降高風險機構數量和風險水平,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處置金融風險,依法保護最廣大儲戶、中小投資者和被保險人的利益。

他還表示,中國人民銀行將加強金融穩定保障體系建設,完善金融風險防範、預警和處置機制,對金融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同時,強化存款保險專業化、常態化風險處置職能,豐富存款保險風險處置措施和工具。

李雲澤指出,下一步,金融監管總局將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堅決打好攻堅戰和持久戰,重點是加快推進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一是堅持穩妥有序。抓住當前有利時機,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加大力度推進風險處置。把握好時度效,充分考慮機構和市場的承受能力,有計劃、分步驟開展工作,切實防範處置風險的風險。二是分類精準施策。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加強指導協調,推動「一省一策」「一行一策」「一司一策」,制訂風險處置方案,避免「一刀切」。三是深化標本兼治。推動中小銀行機構優化結構、提質增效。推進保險公司回歸本源、突出保障功能,引導資管、非銀等機構堅守定位、差異化發展。

某券商銀行業分析師稱,中小金融機構數量多、地域分布廣,在服務地方經濟、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截至2022年年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共計4567家。其中,中小銀行機構數量占比達98.5%。從銀行業公開披露的數據看,我國絕大部分金融機構經營保持穩健,個別機構受到地區經濟環境、產業結構調整等因素,銀行金融機構的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相對高一些。但是,「一行一策」能夠根據不同的情況,通過風險處置,推動機構改革轉型,提升經營水平,有助於推動整個金融市場的平穩發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3b4ec4ccb01adfc0b0a3e7e26d392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