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前,那個在98抗洪中創造「千年一堵」的董萬瑞,如今怎麼樣?

2022-02-08     耀眼生活

原標題:22年前,那個在98抗洪中創造「千年一堵」的董萬瑞,如今怎麼樣?

「狂瀾倒,獨中流砥柱,屹立崔嵬。」

千古江山,幾度風雨飄零,波瀾起伏的風浪之中,唯有中流砥柱聳立其中。歷經滄桑變幻,雖受雨雪侵蝕,不改本色。萬千的磨難下,湧現出一大批視死如歸的英雄兒女,他們為守護這片土地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而以凡人之軀築鋼鐵壁壘的,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董萬瑞。98年九江抗洪的成功,是他用生命譜寫的奇蹟。

「岩口逼仄勢更凶,奪門而出懸白龍。」

1998年8月6號,九江45號閘口決堤。洶湧的江水像野獸一般湧出,直指九江城區。此時的九江城仍是萬家燈火,一副歲月靜好的景色。

可守堤的官兵們已是熱鍋上的螞蟻,人們試著用沙包填滿一開始不大的缺口,沒想到只是杯水車薪。很快,大堤被撕開了一個大口,洪水貪婪地向市區狂奔,九江的濱江路一帶瞬間被水淹沒。而九江的市區,已是岌岌可危。

董萬瑞作為軍區副司令,自然是當仁不讓,即刻帶領一個精幹的指揮小隊迅速從南京乘坐飛機飛赴九江,到現場坐鎮指揮。彼時的他,已是白髮蒼蒼,卻一點沒有猶豫。

本來是安享晚年的年紀,卻再次扛起人民生命的希望,當他親赴前線的一刻,他便被賦予了南京軍區九江抗洪一線的總指揮一職。

決堤的洪水如滔天之勢一般洶湧,一開始當地官兵嘗試的方法已經沒了轍,向河床里投下的沙包、火車廢鐵皮都被直接吞沒,河水就像個貪婪的無底洞。

作為總指揮的他,並無畏懼,當即決定奮然下水,嘶吼著同身邊的戰士一起扛起圍堵洪水的重擔。身居高位,他卻把自己的生命棄之不顧。

抗洪抗到水低頭,堵口堵到水不流

這番樸實的標語是當時工作的真實寫照。在那個難熬的夏天裡,一個將軍和無數戰士的血肉之軀,就在九江這片天地之下,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隨後的五天,任憑風吹雨打、艷陽高曬,董萬瑞依舊坐鎮大堤指揮。五天五夜沒有合過眼的他,沒有人知道這位年過半百的老人是如何憑藉軍人的意志和信念堅持下來的。

當時的情況是必須修築一條永安子堤來加固南堤,而賽城湖堤已有20米滑坡,潰口隨時會出現。董萬瑞當即決定以2個連兵力去滑坡處搶險爭取時間,團主力迅速構築子堤。

滑坡處風大浪急水深十幾米,這2個連隨時會有生命危險。不過他們深知九江城百姓的安危全部依賴在自己身上,意義的重大,讓他們一刻也不猶豫。

董萬瑞的指揮有方,讓局勢慢慢得到控制,在經過縝密的思考布局後,逐漸把洪水馴服。當時的設備還不發達,物資也並不充分。

青澀的抗洪戰士們憑藉一身勇勁,就把洶湧的洪水戰勝。曾經的翻滾巨浪如今只剩下了平靜的水面,後人將這次偉大的抗洪工程稱為「千年一堵」,董萬瑞黝黑瘦削的模樣永遠地被人們銘記在心。

在一張廣為流傳的相片當中,董萬瑞含淚揮手送別支援前線抗洪作戰的士兵。曾經精神矍鑠的他已變得蒼老,風吹日曬把他的皺紋深深地刻在了皮膚上。

上陣父子兵

儘管以從嚴治軍著稱的中將被稱作有一顆慈父的心,他對待兒子卻並沒有對待自己的兵心疼。他坐鎮大堤上指揮五天五夜的時候,他還並不知道兒子董三榕少尉也在抗洪隊伍中。

兒子已是大名鼎鼎的「紅色尖刀連」的排長,卻遲遲因為抗洪工作的奔波沒來得及向父親報道。董萬瑞還是在龍開河工地和陪同總政治部于永波主任看望「紅色尖刀連」官兵時,先後兩次看到又黑又瘦的少尉兒子。

第二次看見比自己高一頭的兒子,將軍只說了一句:「看看你的手,你還沒有我黑。」董三榕不好意思地笑了。

他們倆都因為抗洪而被曬得瘦削黝黑,而作為父親的老將軍,更挂念的還是與他一起作戰的小戰士們。其實,他在連隊里已經被小戰士們稱為「酋長」,公認是全排最黑的人。

董萬瑞不止一次被身邊戰士冒著生命危險堵決口的英雄事跡感動得流下了熱淚。他總是叫記者不要寫他,多寫寫奮戰在一線的官兵們,他說:「你要我講官兵中有多少英雄,我說不清。但我可以告訴你,他們中每一個人都是英雄,都有一串催人淚下的故事……」

在抗洪搶險的經歷過去之後,他依舊堅守部隊的崗位,為部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作出了貢獻。被他救下的九江孩子們早已長大成人,而光陰催人,老將軍音容笑貌卻已然不再。

董萬瑞為國奉獻的一生,止步在了76歲,世間很難再找到如此高尚堅毅的靈魂。「戎馬一生清風兩袖鐵血丹心昭萬世,厲兵台海決勝九江神州青史留瑞名」黑底白字的輓聯贈與給這位把自己獻給了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和共產主義事業的董萬瑞同志。

他的兒子已成為副師職幹部,在父親的哀悼會上哭成淚人,他與父親約定來世,再做父子兵。他用鋼鐵意志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譜寫下了氣吞山河的抗洪壯歌,後來的人們因此寫下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韌不拔、敢於勝利」的抗洪精神。

如今我們中華民族已經逐漸走向國泰民安、興盛富強,科技力量的強大讓我們已經能夠從容地處理一些天災人禍。

可山河的動搖不會停止,突如其來的災難隨時都可能降臨,我們仍需要居安思危,不受和平安定的麻醉,依舊學習像董萬瑞這樣的鋼鐵意志和為國捐軀的決心。

試問自己,在同樣面對決堤洪水、千鈞一髮的處境,我們還能敢於奮身下水以肉身創造奇蹟麼?他對國家、對人民的擔當,就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370137052b5adf1ce2af0a6d6dbb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