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有個天文學家叫李淳風,有一次,他在校對新歲曆書時,發現朔日將出現日蝕,這是不吉祥的預兆。唐太宗聽說這個消息很不高興,說:「日蝕如不出現,那時看你如何處置自己?」
李淳風說:「如果沒有日蝕,我甘願受死。」到了朔日,也就是初一那天,皇帝便來到庭院等候看結果,並對李淳風說:「我暫且放你回家一趟,好與老婆孩子告別。」李淳風說:「現在還不到時候。」說著便在牆上寫了一條標記:等到日光照到這裡時,日蝕就會出現。
日蝕果然出現了,跟李淳風說的時間絲毫不差。李淳風不僅對天文頗有研究,他還是個大名鼎鼎的數學家。
唐代國子監算學館以算取士。656年,李淳風等奉敕為《周髀算經》、《九章算術》、《海島算經》、《孫子算經》、《夏侯陽算經》、《綴術》、《張丘建算經》、《五曹算經》、《五經算術》、《緝古算經》這10部算經作注,作為算學館教材。這就是著名的《算經十書》,該書是我國古代數學奠基時期的總結。
唐代中期之後,生產關係和社會各方面逐漸產生新的實質性變革。至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王朝後,我國封建社會進入了另一個新的階段,農業、手工業、商業和科學技術得到更大發展。
宋秘書省於1084年首次刊刻了《九章算術》等10部算經,是世界上首次出現的印刷本數學著作。後來南宋數學家鮑澣之翻刻了這些刻本,有《九章算術》半部、《周髀算經》、《孫子算經》、《五曹算經》、《張丘建算經》5種及《數術記遺》等孤本流傳至今。
本文為一點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