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標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人類的未來掌握在教育者的手中
——必須考慮外在環境對兒童的影響
作者|朱永新
來源|朱永新觀察
必須考慮到經濟因素對兒童心理的影響
讀與思(7月26日)
所有的教育者都必須考慮到經濟因素對兒童心理的影響。例如,我們必須記住,有些家庭世代經濟窘迫,總是滿懷痛苦而悲傷地掙扎著生活。這種家庭為這種痛苦和悲傷所籠罩,因而不可教育孩子持一種健康與合作的人生態度。他們飽受心靈的壓抑。總是為經濟恐慌所困,因而不可能有合作的心態。——(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著,彭正梅、彭莉莉譯:《兒童的人格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33-134頁。
毫無疑問,家庭經濟因素對兒童的成長是有一定影響的。美國學者曾經收集了來自美國各個階層家庭的數據,發現在一個小時之內,經濟富裕家庭的孩子平均聽到的單詞數量是2000多個,而貧困家庭的孩子只有600個。富裕家庭中父母對孩子每小時的回應次數在200多次,而貧困家庭中則不到50次。國內也有研究表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對兒童發展的作用機制,是通過其他的中介變量,如父母對孩子的期望、教育經費的投入、親子的互動交流等影響到兒童發展的。阿德勒注意到,家庭經濟條件相對困難的孩子,由於經常「為經濟恐慌所困,因而不可能有合作的心態」,富裕家庭墮入困頓之後,以及貧困家庭在暴富之後,也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很大的不利影響。當然,阿德勒的分析雖然有一定道理,但他的判斷也不是絕對真理,在日常生活之中,我們也經常看到「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看到富裕家庭的孩子成為紈絝子弟。所以,我們要注意環境的影響,但也不應該陷入環境決定論的泥淖,最關鍵的還是父母要有正確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法。
朱永新:避免老人對孩子寵愛縱容——為什麼祖父母的「疼愛」會導致孩子的心理問題
必須考慮外在環境對兒童的影響
讀與思(7月25日)
負有教育職責的人或教師不應該認為他是兒童唯一的教育者。外界的影響也會湧入兒童的心理,並直接或間接地塑造了他。這就是說,外界因素是通過影響父母及其心理狀態來影響兒童的心理。外在影響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個體心理學必須加以考慮。——(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著,彭正梅、彭莉莉譯:《兒童的人格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33頁。
從今天開始我們一起閱讀第十一章《外在環境對兒童成長的影響》。顧名思義,這一章是討論影響兒童發展的若干外部環境因素的,阿德勒先後討論了家庭經濟狀況、疾病、陌生人與熟人、玩具、祖父母、童話故事、電影和報紙等各種因素對兒童成長的影響路徑與結果,並且提出了相關建議。在本章的開頭,阿德勒就提醒從事教育的人,無論是父母還是教師,都要清晰地認識到,他們不是「兒童唯一的教育者」,各種各樣的外部環境的影響,都會「湧入兒童的心理」,並且直接或間接地塑造了他們。不過,阿德勒在這裡的表述不是非常準確,因為他認為「外界因素是通過影響父母及其心理狀態來影響兒童的心理」,其實,這些因素不僅僅通過父母和教師影響兒童成長,它們本身也可以直接作用並影響兒童的發展。這種影響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忽視的。
朱永新:父母如何對待學業成績不好的孩子?——沒有不可救藥的孩子
人類的未來掌握在教育者的手中
讀與思(7月23日)
理想的教師富有一種神聖的、激動人心的使命:他鑄造學生的心靈,人類的未來也掌握在他的手中。——(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著,彭正梅、彭莉莉譯:《兒童的人格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30頁。
有人在講述母親的價值時曾經說過,推動搖籃的手,也是推動世界的手。幼兒教育之父福祿培爾也曾說:「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是操在掌權者手中,不如說是掌握在母親手中。」阿德勒用同樣詩意的語言表達了他對於教師的敬意。他說,因為教師的職業是鑄造學生的心靈,也是在鑄造未來社會主人的心靈。他們的模樣就是未來世界的模樣,所以人類的未來就掌握在他們的手中。作為教育者,無論是教師還是母親,都要認識到自己肩負的這一「神聖的、激動人心的使命」,真正做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才能夠真正成為未來社會的卓越築造者。
朱永新:不能用千篇一律的法則來教育兒童
不應該把跳級作為一種獎賞
讀與思(7月22日)
我們不能因為學生學習成績好或因為他懂得比別人多,而把跳級作為一種獎賞。如果這些成績出色的孩子把一些時間投入到課外學習如繪畫、音樂等,這對他們更有好處。這對整個班級也有益處,因為他對其他學生也是一個激勵。把班級中的好學生抽走並非好事。有人說,我們總是要促進聰明傑出的學生的發展。對此,我們並不苟同。相反,我們認為,正是成績優異的學生帶動了整個班級的進步,並賦予班級進步更大的動力。——(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著,彭正梅、彭莉莉譯:《兒童的人格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7頁。
前一段時間,網上有人提議恢復義務教育「留級制」,引發了網友的熱議。其實,在傳統的班級授課制中,跳級與留級雖然不是非常普遍,但都是長期存在的。不同的學生處於不同的發展水平,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適當地「跳級」,到更高程度的年級學習,或者學習成績差的學生適當地「留級」,到程度低一點的年級學習,似乎也更適合孩子的發展。對此,阿德勒有不同的態度,從這段文字來看,他是不主張學生「跳級」的。原因有二:首先,這是班集體建設的需要,「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一個優秀的班集體,需要一些優秀的學生作為領頭羊的作用,「賦予班級進步更大的動力」。其次,這也是優秀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學業成績只是人的發展的一個方面,每個學生都是一個世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與特點,這些成績優秀的學生可以像阿德勒所說的那樣,「把一些時間投入到課外學習如繪畫、音樂」等方面,可以更多地培養自己的領導力。與其「跳級」以後又要適應新的班集體,不如在原來的班級遊刃有餘,豐富和充實自己。至於「留級」的學生,其實也有類似的原因。學業成績落後,不等於所有的學科、所有的方面都差,重點是好好補上被拉下的課程。現在,一些學校針對學生的差異,開設了同一門課程但不同程度的選課走班方法,這對於那些本來準備考慮跳級或者留級的學生提供了比較好的機會。
朱永新:長篇累牘的道德說教不會有什麼效果——如果沒有社會情感,人的其他能力也無法得到發展
不要頻繁更換教師
讀與思(7月21日)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我們最好不要每年更換教師,或像有些學校那樣,每隔6個月就更換教師。教師最好是跟班,隨學生進入新的年級。如果一個教師能執教同樣的學生2年、3年或4年,這會大有裨益。因為這樣一來,教師就可以有機會密切地觀察和了解所有的孩子,就能知道每個學生的生活風格中的錯誤,並能加以矯正。——(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著,彭正梅、彭莉莉譯:《兒童的人格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7頁。
沒有想到,阿德勒這位心理學大師,如此關心學校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連頻繁地更換教師這樣的問題,他都充分敏銳地發現了。為什麼不能夠頻繁地更換教師?一則是不利於教師樹立長期教書育人的理念,容易急功近利。教育是慢的藝術,學生的成長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有長期工作的打算,教育方法就會更加從容,從長計議,而時間太短則不利於教師的工作安排。二則是不利於教師深入了解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一個班級幾十個學生,教師即使有三頭六臂,也無法在短時間內全面熟悉他們。教師要「密切地觀察和了解所有的孩子」,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與學習風格,了解他們的家庭背景與成長經歷,都是需要有比較充裕的時間的。這也是中小學教師儘可能「包班」,跟著一個班級從入學到畢業整個周期的原因。當然,對於個別師生關係緊張,很難建立信任的班級來說,更換一下教師也是可以理解的。
朱永新:同樣的環境為什麼塑造出不同的人?——問題兒童三種基本的處境
朱永新:和孩子們一起玩——探索式的自發學習很重要
藍玫:父母必須知道的四個「不等於」
人民日報:30個培養孩子的細節
猶太家庭的10條黃金法則——如何讓孩子從平凡走向卓越
朱永新:給孩子這六種幸福更重要——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個普通人嗎?
吳非:認識你面對的學生——非常時期,不要逼孩子
好的教育需要發現孩子,重新認識孩子
劉鐵芳:|重新認識兒童:過充分的兒童生活——兒童教育的基本目標是什麼?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新教育分會:關於發展團體會員、個人會員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創!【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約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麥田裡的守望者》有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陳東強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謂盛德。惟進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貴日新。常新,自新,全新。 日新無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埋下種子,以日以年;守望歲月,靜待花開。——陳東強(《 因為真正懂得,所以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幫助師生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聽大師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匯聚田野的教育創造,助力同道的教育夢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實驗, 是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以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新教育新在何處? 對於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續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