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把熱紅酒熬成了老鹵?

2023-12-24   新周刊

原標題:有多少人把熱紅酒熬成了老鹵?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有意思報告

(ID:youyisi_cn)

作者:郭藝 梁婷婷

裝飾好小聖誕樹,點了香薰,Fiona轉身去廚房裡端出那一鍋精心熬制的熱紅酒,準備為平安夜大餐畫龍點睛。

倒在玻璃杯里的熱紅酒呈現出誘人的波多爾紅色。她淺嘗了下,緊接著又是一大口,然後就放下了杯子。

剩下這鍋紅酒,Fiona還是決定留給朋友們解決。

比捏著鼻子咽下的咳嗽藥更酸,比放餿的牛奶更澀,煮沸的香料和水果就更奇怪了,味覺帶她回到當年做腸鏡前喝下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清腸劑的恐懼。

有人像Fiona一樣認為熱紅酒像「醉酒後的嘔吐物」,但也有人認為是好喝的果味小甜水。

(圖/unsplash)

且不說大家對它的口味評價兩極分化,單是說三年了,熱紅酒概念還沒涼透,就能隱隱感受到它並不像普通的網紅事物一樣簡單。

現制熱紅酒,儘量不含「酒」?

作為季節性網紅,熱紅酒與草莓塔、圍爐煮茶等在冬天並存過,而後者已經不怎麼流行了,但熱紅酒依然有著「野火吹不盡,西北風吹又生」的活力。

據餓了麼數據,以過去三年的11月為例,熱紅酒外賣訂單量年均增幅260%。而今年11月以來,熱紅酒相關商品外賣量環比增長16倍。

寒冬時節的熱紅酒依然會活躍在街角小店,或是從酒吧和餐廳的菜單上冒出來,就連各大商超和外賣平台也開始兜售熱紅酒,如熱紅酒美式、熱紅酒香料包和瓶裝即飲熱紅酒。

城市裡最潮的那條街已經開始張燈結彩,路邊常能看到一邊在寒風中漫步,一邊啜飲熱紅酒的潮人。有數據顯示,走在fashion前沿的上海人喝掉了全國近三成的熱紅酒,北京和杭州則緊隨其後。

嗅到熱紅酒的商機,品牌們也在加碼。不少零售商上線了加熱後可直接飲用的「瓶裝」紅酒,例如德國長髮公主配製熱紅酒、西班牙小丑排隊熱紅酒等。甚至熱白葡萄酒、熱石榴酒、熱啤酒、甜梨熱金酒等也蹭了東風。

連鎖茶飲咖啡店裡也飄出了「酒香」。11月,瑞幸咖啡上架「熱紅酒美式」,Seesaw推出「橙香肉桂紅美式」,Tims天好咖啡有「橙香熱紅酒鮮萃」,Cococean椰子水也上線了「椰椰熱紅酒」。

Tims、瑞幸、cococean椰子水推出的熱紅酒飲品。

但仔細研究一下會發現,不少茶飲咖啡品牌售賣的熱紅酒飲品里,酒精含量少得可憐,甚至沒有。

瑞幸「熱紅酒美式」用的是熱紅酒風味調味糖漿代替紅酒,Cococean椰子水「熱紅酒椰椰奶茶」里與「酒」有關的是「紅酒蘋果肉桂果醬」,而另一款主打紅酒概念的無酒精飲品則用葡萄汁來代替紅酒,另外還有大量蘋果、香橙、檸檬等水果的混合。Tims的「橙香熱紅酒鮮萃」乾脆直說了「無酒勝有酒」,用肉桂和橙片做出風味。

即使沒酒,但熱紅酒的元素,大家是蹭定了。誰讓它是冬日經久不衰的生意呢?

是誰捧紅了熱紅酒?

冬天熱飲那麼多,為什麼偏偏是熱紅酒火了?

它天然具備話題度,正如熱美式和「喝中藥梗」聯繫到一起,恰恰是熱紅酒的獨特口味,帶來了明顯的好惡,讓更多人想嘗嘗傳說中的「甜膩泔水」或「歹毒的飲料」到底是什麼怪味。

因此熱紅酒完全不缺流量和熱度。

而DIY熱紅酒流行後,討論度更廣了。大多數人都對「紅酒、水果、香料、糖都是好東西,為什麼混在一起就難以下咽」而感到困惑,於是圍繞熱紅酒的攻略帖越來越多。

每個人都在分享自己浪費了N瓶紅酒後得出的經驗,平均每一條都價值數十元:比如干紅比甜紅煮出來更苦澀;香料不能多放,肉桂和丁香要適可而止,狂撒肉桂、八角甚至大料的人會為魯莽付出代價;「新手下廚禁止開大火」要默念三遍,否則酒香蒸發,你只能和一鍋紅色的燉肉料面面相覷。

(圖/unsplash)

一邊是不好煮,另一邊是不好喝,吸引倔強的年輕人一遍遍嘗試,也讓熱紅酒在「黑紅」的口碑中茁壯成長。

而商機的出現,則讓熱紅酒有了持續活下去的土壤。

前年冬天,上海復興西路出現了一個熱紅酒路邊攤,10元一杯,一下子啟發了不少時尚年輕人,街邊、地鐵口、露營地,支起個鍋子就做起了小生意。

均價10-15元一杯,論價格不比奶茶便宜,但論洋氣程度,奶茶可比熱紅酒差遠了。

聽著健康(這個真不一定)、喝著酸甜、捧著熱乎,拍張照片就是一條朋友圈——地攤兒買的「冬天裡的第一杯熱紅酒」,又浪漫又接地氣,力壓秋天裡的那杯奶茶完全不成問題。

(圖/unsplash)

當然,這股「擺攤兒熱」來得快散得也快是後話。

更重要的是,一眾咖啡茶飲品牌的加入,讓熱紅酒開始走向大眾市場。

紅餐產業研究院院長樊寧分析認為,「熱紅酒」本身的話題熱度相比前幾年剛剛進入大眾視野時有所減退,再加上酒精飲品的消費場景比較受限,而與咖啡、奶茶做融合,在當下可能反而是一種延展。

更重要的是,冬季本就是咖啡茶飲店的淡季,通過創新開發熱紅酒飲品吸引更多消費者,並利用冬季、聖誕等時間段和節日來配合營銷,可以說是非常應景。

只不過,不是所有的白酒拿鐵都是醬香拿鐵,熱紅酒更多地只是一種飲品類型,一種風味,本身並不具備品牌體驗感,也很難成為現象級爆品。

好不好喝,有那麼重要嗎?

在歐洲,熱紅酒在聖誕集市上隨處可見,美食節目導演大白說,「真要論起來,熱紅酒就是一個很正常的冬季飲品,暖手又暖胃」。

大白的朋友里,真正愛喝紅酒的人其實對熱紅酒都不感冒。他表示,熱紅酒把酒味、水果味和香料味融合在一起,反而是讓一般不太接受紅酒風味的人有了興趣。

只要是對味道要求不高,聖誕節喝熱紅酒對很多年輕人來說,反倒是一項相當不錯的娛樂和社交活動。

價格不貴,做法簡單,一瓶紅酒放上幾種配料,小火微煮一會兒,廚藝為0也可輕鬆駕馭。

(圖/unsplash)

最差不過就是,煮開後收穫一鍋無酒精糖水。反正熱乎乎的,就當是西式薑湯了,話說當年歐洲人好這口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禦寒。

而且摻雜著各種水果、香料的熱紅酒很有冬日氛圍,光是端起杯子就有了治癒的感覺。「我敢說,只要是在家煮熱紅酒,就沒有人忍得住不拍照發朋友圈。」大白笑言,他多年前甚至專門買了一個玻璃鍋,就為了冬天在家煮熱紅酒。

就像出門過聖誕節的年輕人,他們大多也並不在意這個節日的意義,而是為了有一個「正當理由」可以和朋友、愛人或是家人團聚在一起,享受聖誕節帶來的那種溫暖閒適的氛圍。

聖誕樹、聖誕老人、麋鹿、雪橇、雪花、壁爐、襪子等,再加上熱紅酒,各式各樣的符號和元素組成了節日的「儀式感」,成為這個快樂氛圍中的重要一環。

熱紅酒好不好喝已經成了「懸案」,但它總是能把微醺暖意的氛圍感拉到最滿。就像Fiona說的,「我和朋友一起過聖誕節,熱紅酒的重要性已經快趕上《真愛至上》了。」

她的朋友圈,發了大家圍著這鍋熱紅酒舉杯的照片。雖然幾乎所有人都覺得難以下咽,「但沒關係,隔著朋友圈沒人知道。」

讀完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