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遊賞玩,心之所盼。
「五一」小長假
終於可以有社交活動了!
but
假期下館子公筷公勺怎麼用?
住行玩怎麼做好防護?
「五一」假期,《直通990·志願雲課堂》邀請到徐匯區疾控中心宣教科科長、副主任醫師張成鋼,他以專家志願者的身份,為您帶來主題為「假期市民外出如何做好防護」的熱點內容。
張成鋼
副主任醫師,公共衛生碩士。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社區分會常務委員、上海預防醫學會健康促進與教育專委會委員、徐匯區學科帶頭人。
01
為什麼要提倡「公筷公勺」?
如果說口罩主要保護的是呼吸道,那公筷公勺才是真正保護的消化道。 切斷消化道傳染病的傳播途徑,預防「病從口入」。歷史上最著名的「二號病」霍亂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消化道傳染病,其導致持續的腹瀉和嘔吐會導致水分及電解質迅速流失,循環衰竭、休克和死亡。還有1988年的上海A肝,傷寒(沙門菌)、細菌性痢疾(志賀菌)、大部分食物中毒都是消化道傳染病。
預防幽門螺旋桿菌是提倡公筷公勺的主要目的之一。因為幽門螺桿菌是胃炎、消化道潰瘍、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絕大多數的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是由幽門螺桿菌引起的。而共餐制是幽門螺桿菌傳播的非常主要的途徑,所以在共餐的情況下使用公筷公勺就非常有必要。
「一菜一筷,一湯一勺」。「公筷公勺」怎麼設呢?有條件的飯店提倡分餐制,暫時沒有條件的飯店和家庭提倡「一菜一筷,一湯一勺」,也就是筷勺跟著菜品走,而不是一桌一公筷公勺,一人一公筷公勺,那樣容易亂。 當然,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習慣,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都是值得鼓勵的。
每一次與重大疾病鬥爭,都會帶來生活方式的一場變革。實行公筷公勺最難的地方在於:顯得不近人情、失去了聚餐該有的味道。 醫學史告訴我們,人類每次與流行病搏鬥之後,都會帶來生活方式的一場變革,比如不喝生水、禁售活禽等。 公筷公勺的倡議不光在上海,在南京、成都、濟南等其他城市都在推,這是一項全國性的倡議活動。在新冠面前,日常配戴口罩已經成為我們的習慣,我想公筷公勺也逐漸會成為一種新習慣、新風尚。
02
假期市民外出如何做好防護?
現在是五一小長假,可以想像從春節到現在三個多月以來,大家都憋得夠嗆,大部分人都想出門「報復性消費」一下,當然還有一部分人,在家一宅小半年,習慣了,門也不想出,動也不想動。不管哪種情況,都可以理解。我分別從外出和居家分別給大家提供一點小建議。
外出篇
最近是陸續開學階段,學校學生、教職員工不建議外出,全力為復學做好準備。其他人員外出的話,從衣食住行游的分別來講。 穿著方面首先要戴好口罩,要根據天氣變化增減衣物,儘量做到每天一換一洗。
用餐還是提倡避免堂食,儘量打包分餐,實在要堂食,一定保持距離,家庭共餐時別忘記公筷公勺。 在外住宿的話,要選擇衛生條件好一點的賓館,常開窗通風,自帶毛巾等清潔用品,接觸公共部位後要及時洗手。 交通工具的選擇儘量短途出行,自駕或者騎車出行。遊玩聚會儘量不去近期有病例報告的地區,同時選擇戶外開闊的地方,不要去人群聚集的場所,避免長時間在室內進行娛樂活動。
居家篇
首要仍然是要常開窗通風。飲食仍要規律、避免暴飲暴食,注意營養均衡和食品安全。 單次看手機刷劇不要超過3小時,每小時讓眼睛休息5-10分鐘;要補覺的話,也不是睡得越多越好,應該利用假期調整作息;在家運動也要控制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循序漸進、避免傷害。萬一出門的話記得戴口罩。
最後要提醒大家的是無論外出還是宅家,如果出現發熱、乾咳、發熱等症狀要及時就醫,此外如果有疫苗接種需求的可以向相關醫療機構諮詢進行接種,更加有效得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直通990》「志願雲課堂」
開課啦!
我們會邀請各個領域的專家和達人志願者,為您帶來各種實用知識,服務生活。 你想聽什麼? 你想學什麼? 如果您有想了解的話題,歡迎發送到微信後台,或致電直通990熱線62780990。 編輯:肖波
責編:趙路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zEU33EBiuFnsJQVLBT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