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原來可以這麼區分,這4種麵包最好少買

2020-08-08   上海崇明

原標題:麵包原來可以這麼區分,這4種麵包最好少買

麵包的種類與花樣雖然繁多,

但根據麵包的質感、顏色等

具體可以分為哪些分類呢?

內外質地區分

按照麵包的內外質地可以把麵包分為四大類。

1、軟質麵包

其特徵是組織柔軟且質輕而膨大,質地細膩而富有彈性。市場上比較普遍的甜面花式調理包的等。此類麵包的配方中添加了雞蛋,奶油,牛奶,糖,添加劑等其他柔軟成分,且含水量較高。

2、硬質麵包

其特徵是內部結構接近結實,經久耐嚼且具有濃郁的醇香口味。如鹼水麵包,貝果等。此類麵包的配方中一般選用介於中高筋麵粉之間的麵粉,除用水量較少外,其他差別不大。

3、脆皮麵包

其特點是表皮脆而易於折斷,內里較柔軟,小麥香味濃厚。如法式麵包,歐式麵包等。此類麵包的配方中含蛋,糖,油脂等柔軟類材料較少。需要噴蒸汽烘焙,有利於形成表層光亮的脆皮。

4、松質麵包

其特徵是口感特別酥軟,層次分明,入口即化,奶香味濃郁。此類麵包又稱起酥麵包,利用油脂的潤滑性和隔離性使麵糰產生清晰的層次,然後製成各種形狀。

柔軟程度區分

按照麵包的柔軟程度把麵包分為兩大類。

1、軟式麵包

其特徵是組織鬆軟,結構細膩。如大部分亞洲和美洲國家生產的麵包,有漢堡包,熱狗麵包等。此類麵包的配方中使用較多的糖,油脂,雞蛋,水等。糖和油的用量均為4%以上。

2、硬式麵包

此類麵包主要以歐式麵包為主。其特徵是表皮硬脆,有裂紋,內部組織柔軟,咀嚼性強,麥香味濃郁。如法國麵包,荷蘭麵包,維也納麵包,英國麵包等。此類麵包的配方中使用小麥粉,酵母,鹽,水為基本原料。糖和油脂的使用少於4%。

麵包雖然好吃,不過在眾多口味的麵包中也有一些與宣傳不相符的麵包,不健康還浪費錢。

這幾種麵包要少吃

一、肉鬆麵包

肉鬆麵包聽名字就很誘人,吃起來入口即化,軟綿咸香,看上去滿滿的肉鬆,而事實很多麵包店貨架上的肉鬆麵包並沒有肉鬆,是用「肉味豆粉松」代替的。

打開一個肉鬆麵包,掰開看看,肉鬆基本上就是粉末狀的,看配料表所謂的肉鬆,基本上是豆粉混合了很多食品添加劑,而做出來有肉味道的肉鬆,而真正的肉鬆麵包並不便宜,成本就要比普通麵包高出很多倍,價格自然而然會上漲不少。

二、起酥麵包

層次分明的起酥麵包利用油阻斷了麵粉之間的連接,讓麵包實現了層次清晰、口感酥鬆的效果。

這種麵包,一般要加入20%—30%的黃油或起酥油,才能形成特殊的層狀結構,是否用的植物黃油,那就不得而知。因此這類麵包都含有大量的脂肪,熱量不是一般的高。

典型的代表就是牛角麵包,還有巧克力酥包等。

三、假全麥麵包

全麥麵包是用全麥粉製作而成的,包含了麥子的麩皮、胚芽以及胚乳部分,但市面上賣的所謂全麥麵包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全麥麵包。

雖然看上去表面是黑褐色的,和真正全麥麵包沒區別,但看配料表就知道了,排第一位的不是全麥粉,而是小麥粉。

看著像全麥麵包,其實是額外添加糖漿,焦糖色素,讓麵包呈現淡褐色,讓麵包看起來像是全麥制的,而且因為麩皮纖維多,口感較硬,接受的人群相對比較少。

為了改善這些口感,很多麵包會添加品質改良劑,添加物等軟化麵包,很多人選擇全麥麵包為的是要吃的更健康才會選擇全麥麵包,但是無意識的攝入了很多額外的化學添加劑,可謂是得不償失。

真正的全麥麵包:沒有小麥粉,必須是100%全麥。且配料表中第一位是全麥粉,其次是水和其它的。

四、人造奶油麵包

奶油麵包使用的奶油一般是物奶油(也叫氫化植物油,即人造奶油),其中含有反式脂肪酸,過多食用會導致發胖,還會增加心血管的患病風險。

如果在成分表上看到這些名字,它們都是含有反式脂肪酸的氫化植物油:人造奶油、人造黃油、植脂末、植物奶油、植物起酥油、奶精、酥油……

來源:高質量生活家

編輯:毋曉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