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部印度神片突然殺瘋全球。
剛一上映,就打破各項票房紀錄。
不僅橫掃印度本土的電影市場。
而且在中東、北美、英國、澳洲都創下了票房好成績。
到底是怎樣一部神片,能征服全球各地的觀眾?
恰逢影片最近上線。
今天,魚叔就來和大家聊聊這部它——
《戰士》
Jawan
今年,有兩部印度片先後票房大賣,連破紀錄。
前者,是年初上映的《帕坦》。
後者,就是這部《戰士》。
有意思的是,兩部影片的主演是同一人——
沙魯克·汗。
自己創造的紀錄,自己打破。
能做到這一步的,眼下的印度演員中恐怕只有他一人。
近幾年提起印度電影,我們往往會先想到阿米爾·汗。
但無數印度觀眾眼中,沙魯克·汗才是真正的「寶萊塢之王」。
他這張臉,很多人應該不會陌生。
從《阿育王》到《寶萊塢生死戀》,再到《我的名字叫可汗》,都是火出圈的印度電影。
《阿育王》
在一部分內地觀眾口中,他還有一個本土化的暱稱——
「印度梁朝偉」。
都是長得帥,演戲還賊好。
而且什麼類型的戲都能接。
古裝現代,動作文藝,英雄反派,深情搞笑,角色豐富不重樣。
年輕時的沙魯克·汗,主演了許多浪漫愛情故事。
或是翩翩公子,或是純情少年。
帥氣的面龐,獨特的魅力,讓他很快在寶萊塢站穩腳跟。
1995年,更是憑藉《勇奪芳心》,開啟了浪漫愛情故事為主導的寶萊塢時代。
除了顏值,他身上最大的特質其實是「努力」。
沙魯克·汗的父母早亡,自己在影視圈沒有任何背景。
而且他也不是讀的影視戲劇相關專業,因此他的從影之路並不輕鬆。
當時,明星不想碰的反派角色,全都給了他。
但也陰差陽錯地,讓他憑藉那些變態反派逐漸成為一名毋庸置疑的實力派演員。
從1992年從影起,他10次得到印度電影觀眾最佳演藝獎。
論在寶萊塢的統治力,沙魯克·汗就是第一人。
尤其從2000年起的5年里,他一個人壟斷印度電影全球年冠。
《奪命煞星寶萊塢之國王歸來》
若再論國際影響力,他還是印度第一人。
曾被《時代》雜誌選為「影響亞洲的人」。
後被入選《商業周刊》世界最具影響力50人,他是唯一入選的影星。
不過,進入本世紀10年代後,沙魯克·汗的統治力也逐漸下滑。
一方面是因為阿米爾·汗、薩爾曼·汗的崛起。
兩位後起之秀,讓寶萊塢從他的壟斷變成了「天下三分」。
另一方面則是他個人的原因。
或許是因為年齡漸長,在選片上都出現不少失誤。
主演的幾部作品接連失敗。
最慘的莫過於2018年的《從零開始》。
票房口碑全部大翻車,更被稱為生涯最差一部。
電影講述的是一個侏儒症男人愛上輪椅女孩的故事
自那之後,外界對沙魯克·汗就是全面唱衰。
沙魯克·汗也就此淡出大眾的視野,暫別大銀幕,息影數年。
直到今年開始回歸,一切質疑不攻自破。
早在去年,他就宣布會在2023年上映三部大片,就連時間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結果呢?
一部比一部炸。
年初的《帕坦》,是個好萊塢式的特工故事。
劇情不能深究,但花樣百出,看得極爽。
年中迎來《戰士》,故事回到印度本土。
集結各種爽片要素,又直擊社會痛點。
前一部爽,這一部更爽。
兩部電影,先後打破了幾乎所有能打破的寶萊塢電影紀錄。
等到年末,還有一部聚焦移民的《Dunki》。
擺明一副再度帶領印度電影走向國際的架勢。
最讓我意外的是,前幾天他還跟抖森來了一出夢幻聯動。
趁著《洛基》第二季收官之際,抖森在採訪中聊到了沙魯克·汗:
「沙魯克·汗如果能扮演洛基的變體會非常好。」
這話一出,魚叔頓時很想看看這個版本的洛基會是什麼樣。
什麼是國際巨星啊?(戰術後仰.gif)
沙魯克·汗的這部新片,給我的感覺就是非常粗暴的爽!
本片投資高達30億盧比(約合人民幣2.6億元)。
近三小時的片長,音樂、打鬥、煽情,全程鋪滿。
先說打鬥戲。
開場就是高能的血腥屠殺。
緊接著,英雄出場,從天而降。
既誇張又過癮。
生猛的肉搏有,兇狠的槍戰當然也有。
從小鎮巷戰,到火車站交火,總有你喜歡的一款。
還有激烈的追車戲。
摩托,轎車,卡車,能追的都給你拉來了。
而且邊追車邊打架,刺激度再上一層。
爆炸場面,更是奇絕。
真男人不回頭看爆炸,已經過時。
新潮流應該是,真男人把煙頭彈進摩托油箱一腳踢走,面不改色直面爆炸。
就上面這個慢鏡頭,第一眼看只會覺得這什麼鬼東西好離譜。
再看第二眼就會想:雖然離譜但是還挺帥的。
這種印度味十足的高能慢鏡頭,幾乎鋪滿全片。
從主角到配角,再到5分鐘戲份的後期角色。
只要台詞超三句,就一定會有慢鏡頭登場。
不管有沒有用,要的就是男帥女颯。
當然,寶萊塢最特色的歌舞元素也很足。
全片5場歌舞橋段,個個陣勢都很大。
說實話,魚叔曾想要快進跳過,但是片子裡確實把演員們都拍成了人均歌神舞王。
看著看著,就被神曲洗腦了。
印度片中,把主角拍成神仙早就不稀奇。
本片中,沙魯克·汗一人分飾二角。
同時飾演老年版的父親和青年版的兒子。
不光帥氣翻倍,主角光環也翻倍。
老年版堪稱超人。
身中5槍,還從高空飛機上掉下來。
沒死。
只落得一個失憶。
被山村村民救下,捆成木乃伊。
一到晚上便痊癒了,赤手空拳單挑一支部隊。
而且,自帶「火焰buff」。
邊打邊燒繃帶。
打得越狠,肌肉越大,臉越帥。
村民眼裡,他是天神下凡。
我眼裡,他是「假如超人飛船落在印度」的後話。
青年版同樣能打還抗打。
傷口越大,打人越凶。
戰損越多,越有魅力。
其中有一幕,父子兩人擺好造型,用一副盾牌擋住一發炮彈。
兩人除了往後平移,毫髮無傷。
很魔幻,但是也很有趣。
下一秒兩人擺好姿勢,恨不得讓沙魯克·汗表演一個自己親自己。
這就是獨屬於寶萊塢的類型大亂燉。
歌舞、動作、喜劇、愛情……要啥有啥,通通安排。
而令人稱奇的是,印度電影可以將這些各不相同的元素全都融為一體。
在高能化的編排和剪輯節奏下,其中的刻意與誇張都被巧妙的化解了。
畢竟,這就是一部感官爽片。
但凡糾結於其中的邏輯一秒,都是一種浪費。
不過,作為一部爽片,《戰士》也並非毫無內涵。
故事上,這是一部羅賓漢式的正邪大戰。
主角的父親為了對抗黑心商人,隱忍三十年,展開復仇大計。
而主角自己也在暗中設計各種大案,來揭露權貴的醜惡內幕。
電影開頭不久,主角就發起了一場地鐵劫持案。
他假裝綁架了車上幾百名乘客,並向談判官員提到了一個數字——
10281。
官員一臉懵,還以為是要錢。
結果,這是10281個人。
在過去的一年裡,有這麼多的農民自殺。
因為生計不好,活不下去。
之後,他又提到了窮人富人的貸款利率差距。
舉出農民買拖拉機和富人買奔馳的例子。
前者的利率是13%,後者則是8%。
這無疑就是痛批了印度當下最嚴峻的貧富差距問題。
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階級分化越來越明顯。
主角的手下,有一位女子。
原先寄希望於考試改變命運,但她的父親因為還不起貸款,而被當眾羞辱。
最終上吊自殺。
這樣的現象,在印度不是孤例。
隨後,主角提出了一個解決辦法。
40,009,713,566盧比(約35億人民幣),70萬農民的貸款總額。
對於頂級富豪來說,這個數字只是九牛一毛。
只要還清,就能救下列車上的幾百條性命。
至此,人們才發現,這場聳人聽聞的地鐵劫持案,原來是一場劫富濟貧的俠客壯舉。
電影除了抨擊貧富差距,還揭露了醫療資源的不平衡。
在另一場綁架案中,他們指出了印度當下的醫療問題。
衛生部官員不斷在鏡頭前粉飾太平,向公眾保證制度健全,設備完善,人員充足。
但實際上,都是一派胡言。
三年前,就發生過一場慘絕人寰的醫療事故。
曾有60名兒童因為腦炎住院。
但是因為氧氣瓶不足,官員又以流程繁瑣為由不願負責。
最終,導致兒童慘死。
一場官僚主義和醫療體製造成的悲劇,被推卸成醫生的過失。
主角綁架了生命垂危的衛生部部長,並提出了交換條件。
要求政府在5個小時內,為234家公立醫院,供應應有的醫療資源。
作為普通人,他們別無他法,只能用這種激進的犯罪手段,來實現社會的公義。
到最後,更是直接想改變國家的選舉。
通過搶劫90萬投票機的方式,來影響國家大選。
電影里並沒有說會導致怎樣的結局,反而指出了體制的另一層僵化。
有人問為什麼不直接做新的投票機。
答案,人們脫口而出,慢。
等到做出來,兒子都可以投票了。
簡單而重要的投票機,都只能是這樣的效率和態度,更遑論更普遍的民生問題了。
可以說,這種反抗強權的俠盜情節,直擊印度老百姓的內心。
當然,電影里解決問題的方式都很簡單粗暴。
簡單一個脅迫或是一頓打,就能解決社會上存在數十年的弊病。
但,也正因為現實中諸多問題難以得到改善。
電影中如此誇張的手段,才能引起強烈的爽感。
讓那些深陷現實問題的印度觀眾,獲得一時的精神慰藉。
我得承認,這部電影讓我對印度片有了一定的改觀。
以往我們提到印度片,首先想到的都是「神片」「歌舞」等標籤。
近些年,印度電影又多了個「敢拍」的稱號。
從社會積弊,到體制漏洞,都無差別掃射。
不僅口碑不俗,更是沖向國際,開始全球收割。
這無疑能讓很多人,對印度電影大為改觀。
它們在努力求變,在各個類型上全面開花。
雖不完美,但實力和潛力都不可小覷。
沒準在不久的將來,還能給我們帶來更大的驚喜和震撼。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助理編輯:噠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