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原本沒有生命,那最初的生命從何而來?科學家有了新的發現

2023-05-15     魅力科學君

原標題:地球上原本沒有生命,那最初的生命從何而來?科學家有了新的發現

地球上原本沒有生命,那最初的生命從何而來?這是一個備受人們關注的問題,但直到現在,我們仍然沒有確定的答案,只能根據已知的信息去做合理的推測,根據一項發表在《Life》期刊上的新研究,在關於生命起源的研究領域,科學家有了新的發現,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關於地球上的生命是怎麼起源的,科學家們提出過多種假說,相對而言,其中一種被稱為「化學起源說」的假說受到了較多的認同。

簡而言之,「化學起源說」認為,在早期地球的大氣層中含有豐富的水蒸氣、甲烷、二氧化碳、氨、氮、氫等無機物質,這些物質在外部能量的作用下會發生化學反應,進而生成了一些相對比較簡單的有機小分子(如胺基酸、羧酸、核苷酸等),這些物質又被稱為「生命前體分子」。

這些「生命前體分子」會隨著雨水被帶到地球表面的水域中(如原始海洋、湖泊等),經過了長時間的積累和相互作用之後,它們會通過縮合作用或聚合作用生成有機大分子(如蛋白質分子和核酸分子)。

這些有機大分子在特定的條件下,會進一步形成多分子體系,並漸漸出現了自我複製和自我組裝的能力,形成了具有細胞膜和遺傳信息的原始細胞,於是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就誕生了,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它們會在不斷的變化和適應中,逐漸演化出了不同的功能和形態,最終導致了地球上生命的多樣性和複雜性。

由於從「生命前體分子」到演化出生命是一個機率極低的事件,因此要使「化學起源說」成立,就必須要巨大的基數,那麼是什麼樣的「外部能量」造成了「生命前體分子」呢?過去的研究認為,這可能是早期地球上的閃電,但問題是,僅憑早期地球上的閃電,似乎不可能製造出足夠多的「生命前體分子」。

於是就有科學家提出一種假說,即:早期的太陽並不像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這樣穩定,它經常會發生強烈的超級耀斑,向周圍的空間噴射出大量的高能粒子,這些粒子有時會撞擊到地球的大氣層,引發劇烈的化學反應,進而在早期地球上產生大量的「生命前體分子」。

此次研究正是為了驗證這種假說,在研究工作中,科學家將與地球早期大氣成分相似的混合氣體放入容器中,並用高能質子束模擬早期太陽的高能粒子流對其進行持續轟擊,作為對比,他們也在另一個容器中放入同樣的混合氣體,並用電火花來激發混合氣體,以模擬早期地球上的閃電效果。

參與該研究的科學家指出,實驗結果是「令人著迷」的,因為研究人員發現,在這兩個容器中都生成了像胺基酸和羧酸這樣的「生命前體分子」,但相比之下,高能質子束比電火花更有效地促進了這些分子的生成。

進一步研究表明,在高能質子束的轟擊下,只需要0.5%的甲烷濃度就可以生成胺基酸,而想要讓電火花生成胺基酸,甲烷的濃度至少要達到15%,更重要的是,即使甲烷濃度達到15%的情況下,高能質子束生成的胺基酸也比電火花高了大約6個數量級。

根據此項研究的估算,在早期太陽高能粒子流的轟擊下,地球表面平均每平方厘米每年可以積累約0.1微克的胺基酸和0.3微克的羧酸,儘管這個數量看上去很小,但如果考慮到地球表面有約5.1億平方公里,並且這個過程持續了好幾億年,那麼就可以積累出足夠多的「生命前體分子」。

由此可見,這項新研究表明了來自早期太陽高能粒子流,應該是製造原始地球上「生命前體分子」的主要外部能量,與之相比,儘管閃電也可能在這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它們的「貢獻」可能比過去認為的要小得多。

科學家認為,儘管此次研究結果還需要更多的實驗和證據進行驗證,但這也為我們研究地球生命起源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或許太陽不但是地球生命的「維持者」,還可能是地球生命的「創造者」。

參考資料:Formation of Amino Acids and Carboxylic Acids in Weakly Reducing Planetary Atmospheres by Solar Energetic Particles from the Young Sun, Life 2023, 13(5), 1103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e8823ce457a1a23480e0cbe3a90e8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