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國慶檔最佳,已被禁

2023-10-05     獨立魚電影

原標題:抱歉,國慶檔最佳,已被禁

今年的國慶檔,已經進入尾聲。

一共有11部電影上映。

類型,也稱得上豐富。

但似乎,雷聲大雨點小。

無論是口碑、討論度還是票房成績,都算不上亮眼。

國慶檔,難道沒得看?

魚叔藉此回溯往年的國慶檔,一不小心沒剎住車。

翻到了1959年新中國成立十周年之際,第一批國慶獻禮片

你別說,還真找到一部重磅神作

該作當年放映後,收穫了清一色好評。

後來更成為一張國家名片。

與《城市之光》《公民凱恩》《一個國家的誕生》等其他影史經典,一同在香港地區展映。

但由於特殊的時間節點,該作上映後不久就造批判封禁長達十餘年

新時期之後,這部神片才得到平反。

魚叔複習完發現,它不止奇蹟般地預言了如今一些社會現象。

尺度,更是秒殺所有獻禮大作。

今天咱們就一起來「吃點好的」——

《林家鋪子》

說到獻禮片,大家第一印象大概就是眾星雲集。

一部獻禮片的演出陣容,經常囊括大半個娛樂圈。

但要是跟《林家鋪子》比,還是輸了。

電影改編自同名小說,作者茅盾

編劇夏衍著名當代文學家、電影家、戲劇家。

導演水華,北影廠導演「四大帥」之一。

《白毛女》《烈火中永生》《傷逝》等優秀電影都出自其手。

作品風格細膩淡雅,以對電影的精雕細琢著稱。

主演謝添,北影廠「演員科的老大」,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導演

曾出演《馬路天使》《茶館》等多部影史經典。

人和電影一起,紅遍全國。

其他演員和工作人員,也都稱得上業內頂級大咖。

甚至連片中一隻客串貓咪,都是從梅蘭芳家借來的。

但這樣的配置之下,《林家鋪子》的拍攝卻並不算順利。

由於導演追求完美,一個鏡頭要磨三四個鐘頭,導致進度緩慢。

甚至還因這樣的慢工與彼時大躍進氛圍格格不入,被告去周總理處。

不止如此,拍攝過程中意外不斷。

又是演員染疾,又是找不到大量群演。

數次驚險地峰迴路轉,才趕上獻禮節點。

而電影最特殊之處,還不止於豪華陣容和坎坷經歷。

先鋒的話題犀利的諷刺力度,更是在如今的國產電影中再難得見。

電影聚焦點,是上世紀三十年代「抵制日貨」風潮下的眾生相。

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

民眾對侵略者的恨意與怒火在全國蔓延。

一座江浙小鎮上,處處都張貼著「抵制日貨」的標語。

在這個節骨眼兒上,誰要是穿東洋布料用日貨,就有賣國賊嫌疑。

偏偏礙於兩國經濟差距,以及舊中國半殖民半封建社會性質。

價格低廉的日貨,遍布街頭。

林家,就開了一間雜貨鋪。

女兒阿秀,因為穿了一件自家出售的東洋旗袍。

一時間,在學校里備受鄙視。

而這,才剛剛是風雨前的序幕。

林家鋪子的劫難,還遠不止如此。

之所以說這部電影先鋒、犀利。

是因為它堪稱「神預言」,超越時代,常看常新。

電影里,大眾抵制日貨,討伐各個商鋪。

這一幕就如不久前,日本傾倒核污水後,引發輿論喧然。

許多人衝到中國漁民的直播間怒刷惡評,將主播逼到崩潰落淚。

電影里,林家鋪子為了阻止顧客流失,保住生意和全家老小的吃喝。

連夜將燙手山芋般的日貨標籤撕下,換成國產標識

這場面,也跟不少日料店連夜出聲明澄清原產地的做法遙相呼應。

但電影還拍出了更多不被人熟知的黑暗刺骨的部分。

這在貨鋪林老闆一家的命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比如即便他們換下了日貨標籤,仍打消不掉顧客的疑慮。

林老闆只好求助商會。

可旋即遭到了商會的盤剝

不交錢,就是不愛國。

沒人作保,檢查只會一波接一波。

林老闆只好掏出四百大洋打點,才換來「照賣」的許諾。

但上面讓賣,日子仍不好過。

對手商鋪惡意競爭,低價攬客,眼看就要搶走所有生意。

逼得林老闆,只好給出更低的折扣。

但賣得越多,賠得越多。

加劇經營慘狀不說,還得罪了整條街的商家。

於是,各類詆毀謠言漸起,林家圈錢跑路的消息傳開。

那時,商鋪經營資金一部分來自老百姓的集資。

每年臘月,正是商鋪付利息給老百姓的時候。

隨著謠言傳播,自然不斷有人上門要錢。

這讓林家鋪子的財務狀況,雪上加霜。

但存戶利息,到底還算是小頭。

年底要結的貨款,才是最讓人頭疼的。

上海供貨商來人清帳,堵在林家步步緊逼。

殊不知,林家鋪子的現金周轉早已崩盤。

無奈之下,林老闆只好想到借錢。

但亂世之下錢莊也早已保守經營,前帳不清後帳不借。

林老闆不僅空手而歸,反而又被催著還之前的借款

你要錢,他要錢,所有人似乎都來要錢。

連天上,都會平白飄下徵收軍餉的通知。

大雪夜,林老闆絕望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只是這路,似乎已經走到了盡頭。

好在,事情出現了一線轉機。

林家鋪子還有顧客賒帳的款項,收回後可以用來支付貨款。

加上時逢上海難民逃到鎮上,帶來了商機。

林家鋪子想出了日用品一元購的法子,生意終於有了些起色。

但正如原著那份寒意刺骨的文學風格。

電影里,林家鋪子的希望也迅速破滅,反被進一步逼入絕境

好不容易收回的貨款、錢票,被錢莊扣下抵債。

供貨商拿錢後也甩手走人,明年進貨沒戲了。

一元購的火爆,又讓本就頗受排擠的林家鋪子徹底被孤立。

同行的詆毀算計,愈演愈烈。

偏偏此時,命運又開了個玩笑。

林老闆的女兒,被妻妾無數的商會局長看中。

對方美其名曰給出庇護,實則就是想霸占民女。

到底親生骨肉,林老闆拒絕了女兒的婚約。

但也因此得罪了局長。

連帶此前明里暗裡得罪過的人,也都趁機串通一氣。

局長聯合商會,以維護行業公平為由將林老闆扣下。

對手商家瞅准機會上門送錢。

也藉機將林家鋪子的日用品存貨颳了個乾淨。

要錢、要貨、要人。

沒有喘息口的聯合絞殺,斷絕了林家所有的出路。

於是,林家鋪子垮了

林老闆攜女連夜離開了生活了幾十年的小鎮。

明天一早,又是更大的亂局。

時至今日再看,《林家鋪子》的悲劇並不陌生。

打砸日系車車主事件,歷歷在目。

日本傾倒核污水引發的抵制日貨行動,餘波未盡。

日光之下沒有新鮮事,倒讓《林家鋪子》歷久彌新。

對工商業群體在歷史大潮中的無力感的刻畫,確實是可貴的。

但以商鋪老闆為主角,也為電影的命運埋下了隱憂。

畢竟,當時這一群體是被歸為「剝削階級」的。

這也是本片後來被封禁的原因之一。

而《林家鋪子》的深意與厚度還不止於此。

確實,林老闆的艱難處境讓人生出同情。

但對這一角色的憐憫,並非作品核心。

成功描繪了一幅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社會現實畫卷,才是作品雋永的根基。

片中,林老闆被盤剝、被抵制,甚至連逃兵都能踩在他頭上威嚇。

就是這樣一個「可憐人」,在豺狼面前是羔羊,但在家兔面前就會變成惡狗。

面對更下位的商戶,林老闆並沒有比壓迫他的那些人仁慈。

他明知對方妻女臥床不起,家裡已經揭不開鍋了,還追上門將其最後一點存貨強硬提走。

而林家鋪子倒了之後,更多受害者才開始被人看到。

將一輩子積蓄存在林家的老者和寡婦,突然間失去了所有的財產。

想拿店裡的貨抵債,卻被商會和錢莊搶先按下。

蝦米無食可吃。

唯一的出路,就是求助國民政府。

但卻被當成垃圾一樣,清掃殆盡。

當以維護治安為名義的槍聲響起,群眾慌亂逃竄。

剛剛失去所有積蓄的寡婦,又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孩子被踩踏在萬人腳下。

絕路,竟然也有更殘忍的模樣。

在這世道,林老闆的不幸甚至都已經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他尚且能帶著細軟出逃,用底線換取生機。

真正的底層人民頭上卻只有一座又一座的現實大山。

哪怕只是被小小的落石砸中,也有粉身碎骨的風險。

現實中,地產、銀行的爆雷之下,又何嘗不是一個又一個被擊垮的人生。

電影里,有一場戲讓魚叔印象很深刻。

樓上,局長鶯燕環繞。

樓下,小姑娘賣藝賺著賞錢。

局長往小姑娘身上砸錢,而後發出意味不明的笑聲。

下一秒,他又看上了樓下的林家女兒。

而不遠處,是攜家帶口逃避戰亂而來的上海難民。

這其中,大概也有別的林老闆。

就像《林家鋪子》的故事,總會再次上演。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助理編輯:白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dec442162da036de6ff7494d4588c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