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關於華為和高通磋商5G專利費用的消息在業界傳開,據悉華為在以後的多年時間裡,每年都要向高通繳納5億美元的專利授權費。
根據華為2018年全年智慧型手機的出貨總量來看,平均每一部華為手機要向高通繳納13.2元,而隨著華為和高通的磋商開始,意味著5G智慧型手機時代真正的來臨了,接下來就是小米、OPPO、vivo等廠商的相繼介入。
而在這個檔口下,眾多的網友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高通和華為同是5G專利提供商,為何華為要向高通「交錢」呢?
的確,關於5G通信專利的洽談會等事宜在2016年就展開了,而在當時獲得專利技術的企業眾多,華為的polar碼還獲得了整個eMBB應用場景的控制信道專利。
按理來說華為和高通一樣都是坐著等收錢就好了,為什麼還要「交錢」,並且,為何華為要向高通「交錢」,而高通卻不向華為「交錢」呢?
原因有兩點:
1、核心專利分散
5G的應用場景和4G有著根本性的差別,4G應用方向主要集中在智慧型手機、智能設備進行數據傳輸和網絡接通。
而5G將應用場景進行了細分,其中最主要的涉及到智慧型手機業務的就是eMBB場景,也叫移動寬頻業務場景。
而在這個場景下,進行網絡連接的信道共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就是數據信道,主要負責數據的封裝傳輸,舉個例子來說就是,運輸貨物時的貨櫃。
而另一部分則是控制信道,該信道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傳輸的方向,保證不會傳輸錯誤,這就像是汽車上的導航,指引著汽車前進的方向。
兩個模塊相互協作才能夠更好的完成任務,而其中的數據信道專利被高通公司掌握,而控制信道專利在華為手中。
所以說華為只是掌握了部分的eMBB場景下的5G專利,在使用5G網絡的過程中還是要按照高通的收費準則進行繳納費用,同樣的如果高通要使用華為的控制信道專利也必要向華為繳納專利授權費。
2、華為身份特殊
華為在整個5G市場中扮演者多重角色,在專利的制定上,華為和高通一樣都是專利的提供商,都享有專利技術的分成,所有使用5G行動網路的智能設備廠商都需要向華為繳納專利授權費,這點是毫無疑問的。
但是,華為和高通的不同是,華為的業務還涉及到智慧型手機,而智慧型手機上想要接收到5G網絡,那麼就必須要按照5G編碼標準進行基帶晶片的研發,這就涉及到了專利授權問題。
華為只是對於自己掌握的控制信道部分無需授權,而對於高通手中的數據信道部分依舊要進行授權使用,而授權就必須要繳納專利費用。
這點上,由於高通只是晶片廠商,並不涉及實體產品,所以說並不涉及對華為專利技術的使用,自然是無需向華為「繳費」。
不過相比於國內的其它廠商來說,華為在5G手機業務方面所需要繳納的專利費用要少很多,並且華為還可以向小米等手機廠商們收取控制信道的專利授權費用,這在無形之中就讓華為的5G手機在成本方面獲得了更大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