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娛最後一個好男人,也翻車了

2023-08-29     獨立魚電影

原標題:內娛最後一個好男人,也翻車了

胡歌,又「發瘋」了。

半夜發自拍,配文:「我對不起好多人」。

現已刪除

幾天前,他才剛發過這樣一條微博:

「如果未來五年 我不拍戲了 去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 你們應該會支持我的吧 」

配圖是沙漠、綠洲背景,疑在暗示退圈後去沙漠種樹。

「胡歌退圈」的話題,衝上了熱搜第一。

結果,評論區大翻車

粉絲們不僅不支持,還一頓輸出,勸他清醒一點。

次日,胡歌又無事發生一般,發了一條廣告微博。

後續,又在電影發布會現場正面回應了此事,算是側面闢謠了退圈之說。

但這依然沒能平息風波。

很多人冷言嘲諷,說他「矯情」「情緒不穩定」「沒事業心」。

這也讓不少人發出疑問——

這不就是你們要的內娛活人嗎?怎麼真有活人又不想要了?

這個問題確實有點意思。

今天不妨藉此聊聊不再被期待的「內娛活人」——

很多人說胡歌是少有的「內娛活人

不像很多謹言慎行的藝人,竭力維持表里如一的光鮮形象。

胡歌總是不按常理出牌。

戲外放飛自我,自曝丑照,是常有的事。

這次在微博的「發瘋」,用他的話說,不過是分享自己真實的內心掙扎。

就像很多打工人,晚上發瘋說不幹了,白天還是老老實實搬磚。

真實的人性本來就是複雜多面的,這並無稀奇,罕見的是內娛明星親口承認並表現出來。

說起來,胡歌的「活人事跡」還真不少,之前也發生過不少類似的事。

比如最近又被熱議的舊聞,他的留學經歷。

起初也是源於他自己的心直口快。

多次採訪中提及自己暫別娛樂圈,出國進修的想法。

其實只是在分享自己還沒成型的願望。

卻沒成想,被節目組用來大做文章 。

2017年某衛視的年度盛典晚會,在胡歌不知情的情況下,為他辦了場盛大的送別會。

節目組貼心地請來半個娛樂圈的藝人好友為他送行。

其中有他的大學室友、一起演過戲的朋友、還有曾給予他幫助的老師。

好友林依晨甚至特意從台灣飛過來。

面對大家的祝福,胡歌表示,「沒想到今天會把這件事做的這麼大,我真的是有點受不住。

整得胡歌騎虎難下,一節目就馬不停蹄準備起來。

當時,據媒體報道,他計劃先去讀語言班,再去紐約大學修讀電影導演課程,目標是完成導演夢。

網友都以為,至少得深造三四年才會回來。

但沒想到,只去了三個星期,就因為各種原因提前回來了。

除此之外,時不時深夜「發瘋」的微博也不少。

比如,酒後突然提及自己次日領證。

第二天又馬上澄清。

2014年時,被拍到在機場給江疏影甜蜜喂飯。

還因此險些誤機,被機場廣播催促。

戀情剛剛曝光。

僅僅5天後,他又半夜連發4條微博宣布分手。

當時也袒露了他矛盾糾結的內心世界。

一邊說「我只希望能夠踏踏實實地演戲」,一邊說「或許我不適合做演員,只想做真實的我」

也給網友留下了「酒後發瘋的初印象。

「公司給我發過死命令,喝了酒不許發微博。」

但在前兩年,這對他的路人緣並無太大損失。

反而被誇沒有偶像包袱、真性情。

但現在不同了。

退圈風波之後,他又一次半夜在微博表露真我。

發了一段語焉不詳的內容,道歉說自己會「儘量保持冷靜」,還說「對不起好多人」。

並配了一張不修邊幅的照片。

網上幾乎都是嘲諷聲,不少粉絲也都勸他要注意形象。

反而是最沒有「活人感」的宣傳、廣告微博,讓很多粉絲放了心。

發現沒有?人們對「內娛活人」的態度又發生了變化。

以前很長一段時間,都苦於內娛沒有活人。

明星微博全是宣傳、廣告、營業九宮格三件套。

發宣傳文案忘刪「文案」二字,放在以前少不了被群嘲,但現在已經算不得什麼新聞。

評論區也不是控評的水軍,就是低質量水軍的雞湯。

這一度倒逼微博考古隊動工。

那英名句因此翻紅。

雷佳音的早年不羈生活又被圍觀。

搞笑博主王菲也被網友懷念。

內娛對「活人」的渴求,在張大大的直播間盡顯。

原本路人緣極差的張大大,居然靠無間斷髮瘋的直播間逆轉了口碑,成了流量王者。

直播間以「滿足粉絲願望」為噱頭吸引粉絲連線。

沒料連線的人,有張口要40萬買車的、有要8萬彩禮錢的、有找罵的、有學狗叫的、有問張譯為什麼沒有去參加《狂飆》慶功宴的……

即使知道是劇本,人們依然熱衷於看直播間的張大大尷尬無措、應對不及的樣子。

但漸漸地,「內娛活人」反而又沒了立錐之地

就像胡歌三番五次真情流露反而不受待見。

不受操縱,極度任性自我的大s被罵到關閉評論區。

被誇「人間清醒」的楊冪,忽然又被嘲「油膩」。

演員郭曉婷接受採訪時,大談娛樂圈亂象。

包括但不限於濫用配音、誇張磨皮、營銷過度,選角靠內定、圈內不適合交友……

戳破內娛光鮮假象的她,卻被嘲「又當又立」「茶」。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變化?

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內娛對「活人感」的過度營銷遭致反感。

「內娛活人」的說法本就源於人們對明星流量化、模式化的逆反。

但這個詞火出圈後,反而成了被濫用的流量密碼,被打造為一種精準投放的新型人設

《花兒與少年2》里,寧靜還被認為是「最難搞的人」。

但到了《浪姐》中,立馬就成了霸氣女王。

自我介紹時回懟導演的金句,被剪進高光片段,送上熱搜。

很快,人們發現「內娛活人」多了起來。

很多之前只會發硬廣的明星,也漸漸開始18g網速衝浪和網友頻繁互動,花式宣發。

無論線上線下,發言有梗、接地氣,就少不了被貼上「活人」標籤。

《快樂再出發》順勢爆火後,不少綜藝宣發時也都會強調「活人感」。

但問題是,「內娛活人」變多後,我們並沒有因此看到更多有魅力、有趣的明星。

反而暴露出了沒有文化的「九漏魚,炫富的「208w」。

像金晨頭巾事件,張雨綺「699塊買不了襪子」的發言,還有為了凸顯人設刁難工作人員的明星……

寧靜上了《脫口秀大會》後,「耿直」人設也立馬成了討人嫌的沒情商、無知。

楊冪早年的微博以「活人感」「有趣」著稱。

但當她與「人間清醒」 式發言深度捆綁,反反覆復上熱搜後。

又引起了越來越多路人的逆反,不想再看到她那些看似瀟洒實則設計感很強的「金句」。

因為顯然,僵硬的人設本就與流動的「活人感」相矛盾。

更何況,在當下的輿論環境中,「內娛活人」的人設看似沒有門檻,實際卻極易翻車。

一方面,娛樂圈素來有挖墳、扒黑歷史,黑料定罪的風氣。

展現真實的一面,就少不了暴露自己的缺點。

胡歌就因為自己早年隨意發出的東西,留下許多被人詬病的黑料,也因此,他的粉絲才苦口婆心勸他不要發瘋。

尤其是近幾年很多觀念更新,大眾審判力度更甚。

像楊冪早年在微博上發美照配文「小騷一下」,放在今天肯定少不了被罵媚男、迎合男凝。

另一方面,階級矛盾的激化嚴重影響了人們對明星的觀感。

某爽208萬日薪刷新了人們對明星的認知,導致普通人很難再與明星產生共鳴。

所以,有時明星拉低姿態,自稱「打工人」,反而會引起反感。

而「0713」男團之所以能靠活人感翻紅,除了實力過硬外,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他們的「糊」使其與「208w」天然拉開了距離。

與此同時,也不能忽視飯圈的存在。

當活人人設成為炙手可熱的吸粉利器,自然也就成了飯圈的兵家必爭之地。

就像前段時間攪動腥風血雨的TFBOYS十周年演唱會。

蛋糕倒下的一幕,幾乎就是當晚最有活人感的時刻。

結果相關微博下方,依舊淪為控評的戰場。

最近,憑《孤注一擲》出圈的演員孫陽粉絲的對話引起熱議。

一些粉絲試圖用飯圈邏輯綁架孫陽,告訴他想在內娛混就得重視數據。

不僅被孫陽本人反駁,還被網友吐槽是「爹味追星

發現沒?其中有一種錯位感,粉絲既要偶像維持活人人設吸粉,又要遵循內娛這套流量遊戲規則。

可是活人感和流量化,這二者天然就是互斥的。

孫陽做了選擇,他只想好好演戲。

可還有更多明星,既要又要。

正是這種錯位,造成了無數擰巴的「假活人

這時再重新思考「內娛活人這個概念。

我們想要的活人感究竟是什麼?

說白了,不是聽人擺布的木偶、商品,而是不隨波逐流,有獨特的人格魅力的明星。

它不是可以被批量生產的,相反,它有極高門檻。

需要不依賴流量的過硬實力,也需要不盲目從眾的清醒自持。

最近網上有人盤點了真正的「內娛活人」,無一例外都是不靠熱度的實力派。

而他們的標籤,也從來都不是「內娛活人」。

張頌文,始終將重心放在演戲的主業上,爆火後也從未與流量捆綁。

微博與粉絲互動都異常真誠,是真正以身作則地發揮著明星的熱力。

如今,內娛已經被虛假營銷反噬,失去大眾信任。

很多明星也被迫裹挾其中,進退維谷。

郭曉婷談論內娛亂象,並不是內容不被認同,而是很多人質疑她動機不純,有炒作、立人設的嫌疑。

胡歌這次風波,有人誇他是真性情,有人說他是為了炒作。

但對大多數普通網友來說,早已經喪失了辨別真假的耐心。

因為,在遍地是「內娛活人」的時候,人們就分不清誰是「真活人」誰是「假人設」了。

在流量、資本退潮之前,在內娛的信任危機被修復之前,「內娛活人」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ce87a54501f6a584b193aa8755eb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