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看出端倪,我們將《最後的晚餐》放大31.4倍,找到它成名的原因

2022-03-13     耀眼生活

原標題:細節看出端倪,我們將《最後的晚餐》放大31.4倍,找到它成名的原因

引言

在《淮南子·說山訓》之中有這樣一段話:「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其實這句話便是一葉知秋的出處,形容通過個別細微的跡象,就能夠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勢和最終結果。而在藝術作品之中,其實往往也是從細節之處觀察,才能夠感受到真正的藝術價值。

01

相信對於達文西的名畫《最後的晚餐》,大家都不會陌生。不過當我們普通人在電腦或手機上看到這幅畫作的時候,並不能看出任何特別之處,只是覺得技藝還算不錯,但是感覺遠遠不能夠達到世界名畫的水平。可是在內行人眼中,這幅畫作之中所要表達的故事情感,完全超過了人們的想像。這幅畫作講述的是和耶穌有關的事情,當耶穌知道自己的門徒泄密之後,便將大家聚集在一起吃「最後的晚餐」。

《最後的晚餐》

很多人即便知道這個故事,卻也不知道畫作想要表達的含義究竟是什麼。耶穌雖然召集了自己的門徒,可是僅僅從圖畫本身看來,似乎並不能看出任何問題。也許我們能夠從畫作之中每個人不同的神態和表現中感受到緊張的氛圍,可是從世界名畫的標準來看的話,這顯然不夠。就像我們國家著名的《清明上河圖》,如果是仔細觀察的話,其實也能夠感受到畫作之中每一個人的生活狀況不同。

《清明上河圖》

而《清明上河圖》之中出現的人物,不知道比《最後的晚餐》要多出多少倍。可是當我們將《最後的晚餐》放大了31.4倍以後進行觀察才會發現,原來真實的情形全都藏在了細節之中,也正是這些細節,才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身臨其境的感受。仿佛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這場晚宴的參與者,在角落之中靜靜的觀察著每一個人,然後從中尋找誰才是真正的叛徒。

02

我們都知道在這個事件之中,出賣耶穌的門徒名字叫猶大,可是在參加晚餐的時候,其實別的人並不知道真實的情況。而如果我們能夠將畫作放大之後再進行觀察就會發現:在所有的門徒之中,猶大是最緊張的哪一位門徒,這種緊張是一般的心理素質無法掩蓋的。首先是猶大將自己手臂旁邊的瓶子給弄倒了,正常情況下,一般人是不會犯這樣的錯誤的。

經過放大後的《最後的晚餐》

也許很多人會反駁道,每個人都會出現一點失誤,不小心弄倒了瓶子也情有可原。可是在這個時候如果將目光上移,再仔細地觀察一下猶大的手掌就會發現,在他的手上緊緊的攥著一袋錢。這帶錢的由來很多人都不太清楚,其實這就是猶大出賣耶穌而獲得的30枚金幣。而他緊緊的攥著這些金幣,其實就是表現出了猶大內心的緊張。同時也體現出了猶大雖然十分害怕事情會敗露,但是依舊不願意放棄自己所得的錢財的貪婪心理。

《最後的晚餐》細節

不僅如此,這一個小小的動作其實同時還體現出了猶大擔心後怕的心理變化。因為他心裡明白,這個錢是出賣耶穌而得來的。出了猶大的動作神態之外,其實還有一把刀在猶大的背後,這把刀藏在身後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大概的含義。可是告密者是不是猶大,難道這個人已經確定了嗎?還是說他僅僅只是懷疑,正在等待耶穌最後的命令。其實如果僅憑猜測的話,誰也不會知道究竟是何種原因,或許只有作者自己才知道了。

03

除此以外,如果仔細觀察的話還會發現,在所有的就餐人員之中,其實猶大的高度是最低的。這裡並不是用身高來衡量,而是在同一水平面之中,猶大的水平線剛好比所有人都矮了一頭。這裡或許作者也想表達:告密者永遠是人群之中最卑微的存在!總而言之,《最後的晚餐》能夠成為世界級的名畫,註定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簡單。

哈姆雷特劇照

更何況在這個畫作之中,其實還存在著許許多多的細節沒有被發現,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許後來的人還能夠繼續發現更多的細節也說不一定呢?對於這樣的畫作,我們應該保持著敬畏之心,去發現並欣賞其中的內在含義。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地有所收穫。

結語

一葉而知秋,從細節方面入手,方才能知道藝術的偉大。古今中外多少優秀的作品,其實都是從細節方面展現作者的真功夫。當我們沒有真正了解的時候,其實沒有必要對於這種事物產生任何的質疑。更何況通過我們自己的觀察,說不定還會有額外的收穫。

參考資料:《淮南子·說山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ca729a59f75c1c6c5aedf616d9a7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