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後要養好陽氣

2023-07-16     保健時報

原標題:入伏後要養好陽氣

正式入伏後,預示著一年中最熱的日子也來了。為了避暑降溫,人們將防暑做到了極致,空調、冰飲……統統上陣。殊不知,與此同時,「寒邪之氣」也在侵入體內,直接威脅到了「陽氣」。中醫自古就有「春夏養陽」的說法,三伏天是養陽的好時機。

伏天要護好陽氣

寒為冬季的主氣,寒病多發於冬季。但是冬季我們室內有暖氣,室外活動穿厚衣服、戴帽子圍巾,機體還有自我保護作用,肌膚毛孔閉合,出汗少,陰寒之邪少了很多可乘之機。夏季空氣對流強烈,尤其山區容易出現大風大雨冰雹等極端天氣,而且人體肌腠大開,常常出汗,雖然有利於散熱降溫,但如果此時過度乘涼,過多食用寒涼食品,反而給陰寒之邪侵犯人體帶來了更多機會。山西省中醫院腎病二科副主任醫師張進珍曾介紹,人體的生命活動需要陽氣。陽氣是人體物質代謝和生理活動的原動力,人機體的正常運轉、工作、運動、學習、疾病恢復、修復創傷等各項生命活動都需要消耗陽氣。陽氣越充足,人體越強壯,可見精神飽滿、思維敏捷、身手矯捷。陽氣不足,人就容易疲乏生病。

因此,夏季養陽,保護好人體的陽氣很重要,這樣才能有效避免夏季感寒。

伏天要注意祛濕

夏季陽氣旺盛,人體腠理疏鬆、開泄,汗出多,消耗陽氣多,再加上乘涼飲冷,更易傷陽。此時可以吃些辛溫發散的生薑,有助於溫胃散寒。

另外,入伏後濕氣較盛。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李康寧在其文章中介紹,濕邪最大的危害是傷陽,這恰恰對我們「春夏養陽」不利,所以祛濕很重要。祛除濕氣主要靠脾陽的運化功能,避開寒涼的食物是最有效的方法。如果已經有了濕氣,可以用芳香醒脾化濕的藥物或者食物,外用內服皆可。外用比如佩戴香囊,選擇芳香的藥物做出香囊,經常佩戴,可辟穢化濕;內服比如砂仁陳皮荷葉茶、栗子龍眼粥、茯苓大棗山藥粥等。

伏天適合冬病夏治

三伏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季節,人體的陽氣也隨之達到頂峰。此時人體皮膚溫濕度最大,毛孔最為開放,有利於藥物的透皮吸收。因此,三伏是進行冬病夏治的最佳時間。廣東省中醫院針灸科副主任醫師羅丁說,冬病夏治以其「寒者熱之」的特性,主要用於治療陽氣不足的虛性、寒性疾病。

一般而言,冬病夏治疾病大致可分為三類:肺系相關病症,如鼻炎、慢性咳喘、慢性咽炎、虛人感冒等;痛症,如頸肩腰腿痛、膝骨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網球肘、胃痛、痛經等;其他類,如慢性腸炎、消化不良、慢性盆腔炎、夜尿、遺尿等。不同的疾病有相對應的穴位處方或藥物處方對症處理。

轉載請註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記者||燕聲

編輯 || 顏紅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c6e02f4a78101dcd7c2644be2ba22c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