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其父,必有其子。
好父親是家庭頂樑柱,頭頂一片天,持家一片心。
父親對家庭的作用,真的太大了。
可是有的父親,卻令人大跌眼鏡,除了軟弱無能,還是家庭的蛀蟲。
當我們讚美父親的時候,還得學會「一分為二」的智慧,凡事都看兩面。
按照「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經營模式,從父親的身上,就能看到孩子的未來。
在長期的家庭生活中,孩子慢慢就延續了父親的賺錢、持家模式。
可以說,孩子長大後,能不能出色,看父親的層次就知道。
01
讀書的父親,養出「積極向上」的孩子。
高爾基說:「我撲在書籍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
雖然話有些誇張,但是讀書和麵包,確實有很大的聯繫。
對於普通家庭來說,沒有人讀書,可能連麵包,以後都買不上。
歷史上,多數的富貴家庭,都是從讀書開始的。
比方說,蘇軾一家人,父親蘇洵帶頭讀書,蘇軾和弟弟蘇轍加倍讀書,因此蘇軾蘇轍都考上進士,從此家庭崛起。
曾國藩一家人,從爺爺曾玉屏開始,就勵志要讀書,並且竭盡所能送子孫去學堂。到了曾國藩這一代,家庭真正崛起,出了好幾個大官。
文學家劉向說過:「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很多家庭,父親逼著孩子讀書,反覆強調讀書的重要性,但是父親 本人不讀書,而是抱著手機,和一群狐朋狗友,嘻嘻哈哈。
強烈的父子反差,讓父親顯得愚昧,也讓孩子提不起讀書的興趣。
生活在書香的世界裡,孩子才能主動讀書。工作之餘,父親拿起書,比逼迫孩子讀書,更有魅力。
02
勤儉的父親,養出「家業豐厚」的孩子。
很多人認為,有錢能夠解決80%的問題,剩下的20%,是因為錢不夠多。
事實並非如此。有錢人,分成兩種:有錢,但很任性;有錢,還特別節儉。
好父親,是第二種人。
在《喻世明言》里,有一個叫蔣世澤的父親,中年喪妻,獨自拉扯兒子蔣興哥長大。
蔣世澤一直在做生意,家底豐厚。但是他總是想,如果不讓兒子學會做生意,家業就會敗亡。
當兒子九歲的時候,蔣世澤就帶著兒子從老家襄陽府棗陽縣,去了廣東做買賣。
兒子生得俊俏,父親盤纏很多,很容易引起別人的嫉妒,帶來各種算計。
為了減少麻煩,蔣世澤對客戶說,兒子是自己的「內侄」。在古代,帶著侄兒外出,就意味著沒有親生兒子。外人見狀,會帶著幾分「瞧不起」。正因為如此,蔣世澤就得到了一些同情,避免了嫉妒。
兒子十七歲的時候,蔣世澤就過世了。但是家庭卻始終紅火,因為兒子從襄陽到廣東的路,走了好幾次,以後要賺錢,輕車熟路,也懂得保護自己。
勤勞、樸素兩種品格,都傳遞了給孩子,這才是有錢父親應該做的事情。
03
瞎混的父親,養出「未來迷茫」的孩子。
有句俗語:「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朱子家訓》里也說:「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
父親的胡作非為,也許在自己這一代,還看不到報應,但是子孫後代,就苦了。
不可能每一代人,都是天下的霸王,都能讓外人聞風喪膽。
明朝內閣首輔嚴嵩,經過多年的努力,成為了權臣,但是他卻越來越敗德,陷害身邊的忠臣,還阿諛奉承,到處斂財。
他的兒子嚴世蕃,直接成為了作惡的幫手。
嚴嵩很老的時候,提拔兒子做了工部侍郎。父子合謀,買通明世宗身邊的人,把一切動態都搞清楚,便於獨攬大權。
人們留下一句話:「皇上不能沒有嚴嵩,嚴嵩不能沒有兒子。」
「多行不義必自斃」,嘉靖四十四年,嚴世蕃被問斬,臨刑前大哭;家財被沒收,嚴嵩亦死於墓舍,死後無人過問。
記住,花無百日紅。所有的混世魔王,都會落敗,以後家庭里的所有人,都一落千丈。
04
敗家的父親,養出「全靠母親」的孩子。
有的父親,結婚之後,賺錢沒有能力,對付妻子和孩子,倒是一套一套的。
妻子賺錢回家了,丈夫沒有好臉色,還惡語相加。
丈夫喝著妻子買來的酒,還罵妻子的酒不夠好,不對胃口。
做好了飯菜,妻子喊丈夫來吃,丈夫卻在玩遊戲,嫌棄妻子「不識時務」。
孩子的作業有疑問,請父親看看,父親憤怒地說:「你那點成績,還談什麼讀書?」
孩子要交學費了,告訴了父親。父親回一句:「我哪有錢,問你母親去。」
孩子上了晚自習,要回家了,安排了父親去接送。父親卻打麻將去了。
圖書《巨嬰國》中寫了一個現象:「許多男人在婚姻中仍把自己當成一個嬰兒。」
當媽媽越來越堅強的時候,父親開始「啃妻、坑兒」,孩子在這樣的家庭里,無疑是一種悲哀。
若是父母離婚,孩子跟隨父親,那就是破罐破摔;跟隨母親,也要吃盡成長的苦頭。
05
父親真正的層次,除了金錢和地位,更多的是精神層次。
卑微生活,但是能仰望星辰的男人,仍舊是高層次的人;生活在高處,卻仗勢欺人,人品低劣,整日帶著負能量的男人,始終都是低層次的人。
想要孩子能出色,父親一定要悟透——虎父無犬子。
父親如老虎一樣厲害,是孩子出色的根本;家庭和睦幸福,是孩子出色的出發地。
在育兒的路上,父親工作再苦再累,別忘了帶著正能量生活。
在育兒的路上,父親本不是超人,卻要有超人的意志。
其實,從父親扛起責任的那一天開始,層次就提升了。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