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元組遊戲,一次「續命」豪賭

2023-10-24     市界

原標題:位元組遊戲,一次「續命」豪賭

過去一年裡,朝夕光年(位元組跳動遊戲BU)的員工,或許是公司里活得最焦慮的人——他們亟需拿出一款大DAU(日活)產品,為部門延續存在感。

2022年9月,3000多人的朝夕光年啟動了大規模的人員和項目裁撤。據晚點報道,旗下4個自研工作室中,上海101工作室解散,北京綠洲工作室和杭州江南工作室皆有20%的裁員比例。

而在今年7月暑期上線的《晶核》,似乎將這些本已一腳踏在懸崖邊的人們,又拉了回來。

能否將《晶核》打造為搖錢樹,既是朝夕光年的一次「豪賭」,也可能是位元組給予遊戲的最後耐心。

上線5天後,《晶核》表現亮眼,很快進入到了暢銷榜前5。據GameLook數據統計:《晶核》上線兩周內,全平台流水達到4~5億,預估單日流水超過3000萬元。在國內同期ARPG(動作角色扮演遊戲)品類中,《晶核》是吸金能力最強的手游。

「如果在暢銷榜前十的榜單中維持一個月,首月流水應該在15-20億元,如果後期持續穩定在暢銷榜TOP10,基本可以說是印鈔機級別」,有業內人士向「市界」預測。

不過,早在7月《晶核》還風光無限時,便有遊戲資深人士楊漾在體驗遊戲後,向「市界」表達過擔憂:感覺只是及格產品,應該只能賺一波快錢回回血。

「身邊幾個做遊戲研發的朋友,體驗一周就流失了。如果這是20-30人的創業小公司的產品,就算是大成了。但位元組的項目動不動就有300人研發,一個月就算按一千萬研發人力投入計算,幾年下來也成本巨高。」

一語成讖。最近,《晶核》的流水錶現已「由夏入秋」。根據Sensor Tower最新發布的《2023年9月中國App Store手游收入排行榜》顯示:《晶核》已從8月的第5位滑落至11位。

雖然多位遊戲行業人士對「市界」表示:這次《晶核》的表現足以讓朝夕光年「續命」,但位元組遊戲的下一站會向何方去,仍然迷茫。

大力出奇蹟

從2021年8月在首屆「虛幻嘉年華」曝光開始,《晶核》內部研發前後持續了3年之久。

據公開資料,《晶核》的研發由朝夕光年位於北京的綠洲工作室主導,工作室負責人為位元組從完美世界挖來的製作人王奎武。

「DNF-like的MMORPG(大型多人在線扮演遊戲)」是位元組發力自研後,一開始便盯住的品類。

遊戲人士于飛向「市界」透露:經過了2022年的裁撤,朝夕光年目前只重點剩下了江南工作室主導自研的《星球:重啟》,以及綠洲工作室主導的《晶核》兩個大項目,各自代表一個工作室。「《星球:重啟》是網易老盤古的底子,但目前成績也一般」。于飛判斷,未來江南工作室或也命途不定。

在官方介紹里,《晶核》被描述為一款「魔導朋克題材的大型箱庭式動作RPG(角色扮演)遊戲」。

不過與這些連續的定語相比,《晶核》跟騰訊代理了十幾年的經典端游《地下城與勇士:創新世紀》(以下簡稱《DNF》)更為相似。

「《晶核》的成功在於瞄準了DNF玩家的巨大基數,以及還在等待DNF手游上線的邊緣玩家」,B站遊戲區UP主@那菈不幸子 對「市界」表示。

作為經典老牌ARPG遊戲,《DNF》的生命力相當頑強。直到去年,它還在全球端游收入排行榜上名列第一,其母公司Nexon也在2022年,仍維持著接近30%的快速增長。

《DNF》的成功,多年來吸引著無數擁躉。但它有著複雜的技能組合,要想將《DNF》鍵盤端的十幾個鍵,塞進手機的小小螢幕里,無異於一場UI設計的災難。因此多年來,《DNF》很難實現「端轉手」的跨越。

而《晶核》在被稱為「騎臉」《DNF》的過程中,表現出了獨具匠心之處。它把動作按鍵數量控制在了十個以內,又在鍵位上裝備了可供延伸的主副技能,保證了遊戲的深度。

有遊戲博主表示,《晶核》最吸引他們的是絢麗的浮空、挑飛、擊破等技能,讓玩家有了爽快出招的體驗。而從視覺製作、眼花繚亂的打法設計,也可側面看出,《晶核》所花費的研發、人力、時間成本相當高昂。

在宣傳上,《晶核》瞄準了老玩家們的流量,種種宣發措施都在「背刺」DNF。在百度DNF吧里,《晶核》直接投放了公測的頁面廣告,海報上堂而皇之印上宣戰口號:「不輸隔壁,硬剛」。

在搶人上,《晶核》毫不顧忌,直接找來多位DNF區的遊戲主播合作宣傳,並挖來了DNF第一大主播「旭旭寶寶」做廣告代言。

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晶核》得以成功,或許也因為它生長在了騰訊的資源「燈下黑」中。

「反正騰訊不願為DNF花大錢, 那我就拿來用。或者說這些流量對於騰訊自己來說,邊際效用已經很低。但對位元組邊際效用還可以。」一位遊戲資深人士對「市界」說。

從風光到入秋

奮起一搏下,位元組為《晶核》的買量做得十分激進。在抖音平台,廣告打得鋪天蓋地。有用戶吐槽稱,光是手誤就「被迫」下載了兩次《晶核》。

靠著「碰瓷」DNF,結合買量的密集宣發,「大力出奇蹟」的打法讓《晶核》帶起了朝夕光年的收入。根據Sensor Tower統計,僅用半個月時間,《晶核》便攀升至國內iOS手游暢銷榜的第8名。若僅統計7月下半月的收入,《晶核》的排名次於《王者榮耀》《逆水寒》《和平精英》。

不過比起開局的順利,《晶核》的「入秋」速度也顯得過快。

與《晶核》前後腳上線的《逆水寒》,流水便要穩定得多。今年9月,《晶核》已滑落到了10名開外時,《逆水寒》的排名還能穩坐第2,超過了騰訊的《和平精英》與米哈游的《原神》。

有玩家評價:「《晶核》內容不是很多,最後每天就是刷完羊毛,再去打虛空、臨界、深淵這幾個模式,玩幾天就膩了。」

變現節奏上,《晶核》又顯得很急迫。今年9月,在遊戲剛更新了新副本後,《晶核》就傳出了「逼氪」風波。

玩家表示:《晶核》需要充錢才能獲得正常的遊戲體驗。「背包都要拿來賣錢,吃相難看」;「別的遊戲用一個技能就能達到百萬傷害,《晶核》攢一套技能才能達成。」

一位前位元組遊戲員工向「市界」評價《晶核》時談到:「得保證第一個月先活下來,所以有很多商業化內容都往前放了。」

不過,回顧朝夕光年的研發圖譜,也有其他項目在「大力出奇蹟」的打法下,走向了「高開低走」的路線。

2021年,朝夕光年上線了《航海王:熱血航線》,這也曾被看作是位元組遊戲開始步入正軌的標誌。

不過上線2個月後,該遊戲的流水錶現便「穩步」滑落。一年後,主導研發該遊戲的上海101工作室成為了被裁撤的重災區。

而上線還不久的《晶核》,目前來看更為亮眼。在IOS端,《晶核》7月的流水比後者同期高出了將近一半。但接下來,能否在DNF死忠粉之外的人群中破圈,《晶核》還需要考驗。

(《晶核》與《航海王:熱血航線》流水錶現。數據來源/七麥數據)

「後續如果(流水)跌得厲害,朝夕還是很危險。」一位從業十年的資深遊戲人士馮鑫向「市界」分析。他認為,位元組要想真正證明其實力,起碼要像幾年前的阿里靈犀一樣,「以30億的(流水)水平接連出兩款常青遊戲」。

2019年前後,阿里靈犀幾乎與位元組同時入場,兩年間,阿里先後拿出了《三國志戰略》(2019年)和《幻想三國》(2020年)兩部遊戲證明了自研能力。這兩個爆款,也讓阿里遊戲勉強得以「上桌」。

流量玩法在「後原神時代」失效

將時間撥回到2018年,彼時布局遊戲賽道、抗衡騰訊,在坐擁巨大流量的位元組跳動面前,並不是一個困難的選項。

馮鑫向「市界」分析:當初位元組主要是看中了騰訊多元化的健康收入結構,不想再單純依賴廣告。

但他也同時表示,位元組入局已晚:「騰訊做遊戲時,市場還未固化,又捕捉到了很多好IP做護城河。現在市場的主流打法是IP+玩法,而好的IP基本被騰訊買光了。」

因此,當位元組入局時,一度表現為對騰訊「先代理、後自研、重收購」的策略亦步亦趨。但要想打開局面,位元組需要付出更大成本。

2018年2月,位元組推出了首款流水破億的休閒爆款遊戲《消滅病毒》,藉助自帶流量,《音速球球》等多款小遊戲先後登上了iOS暢銷榜。

不過休閒遊戲與遊戲大作不同,本質上仍是「流量+廣告」的思維。位元組的休閒遊戲流水再高,也難以擺脫「自產自銷」、左右互搏的結果。

同期,位元組的中重度遊戲自研被加速提上日程。2019年初,位元組原戰略投資部負責人嚴授開始兼任朝夕光年負責人,並在一年後全職負責位元組遊戲業務。

多位位元組遊戲相關人士對「市界」表示,嚴授缺少遊戲行業履歷,是典型的投資思維。位元組遊戲管理層也多是發行、市場出身。

「位元組特別希望一切決策都要有數據論證。如果遊戲里要出現一條河,那麼項目組要用所有的數據證明這條河為什麼要出現,以及出現之後會帶來怎樣的效果」,楊漾表示,「但做遊戲並不是都要以數據為前提,很多東西要靠創意靈感的發揮。」

據晚點報道,早期位元組曾給予了朝夕光年很大自由度,員工們頭兩年沒有ROI考核要求。此外一個重要的背景是:雖然2018年3月,遊戲版號暫停了審批。但彼時位元組內部對此較為樂觀,「認為只是暫時的過渡調整期」。

在資本結合流量的底氣之下,位元組遊戲在2022年以前,表現為用不斷揮金的「買買買」,試圖推平一切阻礙。另一方面,位元組也在內部加大「買量」力度,加固著休閒遊戲的蓄水池。

據雪豹財經社不完全統計,2019-2022年,位元組在遊戲領域至少投資22起,涉及19家公司,投資金額約300億元。其中8起為100%的股權併購。2020年開始,嚴授帶領團隊在市場上大肆搜尋優質團隊和項目,優先考慮成立5年以上的成熟團隊。

市場上的一場位元組遊戲的搶人和收購大戰由此打響,包括一些被其他廠商「甩賣」的團隊,也被位元組悉數收入囊中。

2019年3月,位元組從三七互娛手中以1.1億元價碼收購了上海墨鵾,並在此基礎上組建了上海101工作室。由墨鵾CEO楊東邁任負責人。2020年,網易裁撤掉的杭州盤古工作室,也以重新組建杭州江南工作室的形式,加入了朝夕光年。

據公開報道,短短半年內,朝夕光年便在4個城市成立了5個研發與發行工作室。到2020年底,朝夕光年的規模已經達到2000人。

組織如此快速地膨脹,令朝夕光年難以消化。

如前所述,目前江南工作室正處於風雨飄搖中。另據接近楊東邁人士向「市界」透露,墨鵾的交易後來履行得也並不愉快。由於《航海王》等IP表現不佳,2020年底,楊東邁離職。「他覺得沒必要了,待下去也出不來東西。工作室應該也沒有完成五年對賭。」

另外,同期騰訊遊戲也在四處出擊,因此在多宗收購案中,位元組支付了大筆溢價。

2021年3月,位元組以40億美元價格拿下沐瞳科技,市場便判斷此價格「虛高」,實際價格或許只值20億-30億美元左右。

朝夕光年收縮陣線

不過在2022年以前,雖然位元組遊戲動作兇猛,但彼時靠「買量」驅動的底層邏輯還依然奏效。

2021年,朝夕光年下的休閒遊戲板塊Ohayoo旗下,仍有9款遊戲流水過億,39款遊戲流水過千萬,單款遊戲最高收入超過6億元。「數據驅動增長」的神話還在被「APP工廠」繼續驗證著。

但從2022年開始,行業內對休閒遊戲品類增長停滯、買量成本上升、變現難等局面,已漸有定論。全球頭部休閒遊戲發行公司Voodoo的發行負責人Alex Shea在今年初更激進地表示:「超休閒遊戲已死」。

2022年9月,嚴授雖然仍將休閒遊戲作為朝夕光年的發展重點之一,但內部實則已挑戰重重。

特別是守著抖音這樣的巨大盤子,「每個月7000萬流水的內部遊戲都上不了台面,抖音電商或提供流量的部門可能就要分走5000多萬。部門到手才1000多萬,抖音內部都看不上。」楊漾告訴「市界」。

「嚴授如今四處找流量,甚至要去跟騰訊談流量合作。」一位資深遊戲行業人士提及了這種「以往從未看到的情況」。

但休閒遊戲的「榮光」仍不可避免地落下帷幕。據Ohayoo今年公布的春節檔數據來看,休閒遊戲下載量比起2021年同期已接近腰斬;這也讓位元組在中重度遊戲上的投入更為緊迫。

另一側,從2020年起,隨著《原神》用4年時間、400位研發人員、花費7億元打造的手游橫空出世,玩家口味被抬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閾值。

騰訊、網易等大廠們一下被拉入了「後原神時代」的凌厲攻勢下,疊加版號持續緊缺、重度遊戲更迭加快、自研壓力的增長,許多遊戲大廠的邊緣項目開始被陸續砍掉,轉而「押注」於少數S級大作。

凡此種種,朝夕光年的自研遊戲投入產出比,開始被位元組跳動重新考量。

畢竟如今,位元組仍是國內最大的遊戲買量平台,其旗下的巨量引擎和穿山甲聯盟對於遊戲廠商的吸引力,已超過騰訊廣告。

「抖音把流量倒給朝夕光年,不如倒給外部遊戲更賺錢。」一位前抖音投放BP對「市界」說。

她表示:位元組對發行成果很看數據,「不怎麼會傾斜,誰能把抖音流量用好就給誰」。因此,朝夕光年在位元組內部拿流量也很困難,還需要計算ROI。

如今,朝夕光年豪擲40億美金收購沐瞳的日子已經過去。曾像八爪魚一樣擴張的位元組,也在急劇收縮業務板塊。

從發布計劃來看,朝夕光年在國內上線的四款自研產品中,今年上線的只有《晶核》。而定於海外上線的《星球: 重啟》也定檔於下月公測。

另據「市界」統計:從2022年至今,綠洲工作室已裁撤了多個項目,包括整體孵化業務線以及兩個自研項目。曾經投入眾多心血的自研遊戲《花亦山心之月》排名目前也一路走跌。

現在,綠洲工作室旗下還有三款自研產品,除《晶核》之外,還包括一款SLG(模擬遊戲)、《芒果鬥地主》。顯然,《晶核》是目前僅有的對國內玩家有強吸引,有市場表現潛力的重度遊戲。

隨著項目收縮,工作室陸續裁撤,「砸錢搞自研」對於朝夕光年來說,或許已不是最佳方案。位元組更為關注的,或許是通過遊戲代理、出海等方式,快速回血。

不過馮鑫表示:朝夕光年接下來還有機會,《星球:重啟》將於11月16日上線,也是一款重磅自研。「《晶核》作為大廠的二級產品,現在流水已有10多億,朝夕光年樂觀估計全年30億目前應該可以跑出來。」

(楊漾、于飛、馮鑫為化名)

作者 | 趙子坤 張繼康

編輯 | 李 原

運營 | 劉 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a6222c94e99b1a5a4488e2b1950abe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