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師徒到情敵,林洙在林徽因逝後多次爆料她的緋聞,不只因為嫉妒

2023-12-13     聃者徐史也

原標題:從師徒到情敵,林洙在林徽因逝後多次爆料她的緋聞,不只因為嫉妒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面風。」

曾經的林徽因,留給世人的印象過於完美,以至於很難找到一個貼切的詞來形容她。直到有心人讀到她筆下的那首小詩《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便突發奇想,讚美她為人間的四月天。

論背景,林徽因身後的江南林家名滿天下,她的父親林長民、叔叔林覺民,弟弟林恆都是為國取義的烈士,可謂一門忠烈。

論才華,林徽因的詩詞、散文、美術皆充滿靈動,不落世俗,在致力一生的建築領域更是有眾多開創性的成就,建築大師吳良鏞評價她時更是不避諱地用上一個詞—中華第一女建築師。

論品性,民國的文壇龍蛇混雜,有君子,也不乏小人,而身處其中的林徽因卻能做到一生與世無爭。她熱衷慈善,相助寒門學子,腳踏實地從事教育、建設,真正做到了為國為民。

然而,從某一個時間段開始,關於林徽因的風評急轉直下。人們開始更樂意去談論她與三個男人的八卦糾葛,說她見一個愛一個,對感情沒有責任感,又說她脾氣任性從不照顧家庭,根本算不上一個好妻子。

這些詆毀林徽因的話,也並非空穴來風,而都是出自一個女人之口。這個人的身份也不簡單,她是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同時也是林徽因的徒弟的林洙。

梁思成拿著林徽因的詩,向林洙表白

林洙和林徽因有太多的相似點,比如都是祖籍福建,一生漂泊居無定所,又比如她們都熱愛文學和建築事業,在圈中享受聲望。當然,有一點林洙是比不上林徽因的,那就是才華。

1948年,20歲的林洙躊躇滿志地進京趕考,參加清華大學的入學考試,不想因為成績太差,學校根本不收。沒辦法,無處可去的林洙只能求助父親,請他幫自己找些門路。

林父從事建築事業多年,雖然名氣不大,但好在有些人脈,他本想讓林洙先在清華大學的先修班呆一段時間,可偏偏那一年先修班沒有辦。無奈之下,林父只好又寫信給當時正在為清華大學設計校舍的林徽因,讓她幫忙照顧女兒。

林徽因是吃過苦的人,見到一個人漂泊在外的林洙,不免對這個小姑娘心生憐惜。雖然這個時期的林徽因身患肺結核,身體非常虛弱,但她還是決定將林洙帶在身邊,並抽出時間輔導她的英語學習,幫助她增進學業。

也正是在那個時候,林洙第一次見到了梁思成。

當時恰逢平津戰役打響,北平、天津人心惶惶,不少師生專門跑到鄉下去躲避。而梁思成不僅沒跑,還抓緊一切時間趕製出了一份《全國文物古建築目錄》,希望讓北平古蹟避免受到炮擊,保護北京的文物和古城牆。

梁思成一心國事,作為林徽因的學生,年輕的林洙也一直跟著夫妻倆身後,幫著干一些整理文件,收集資料的雜活。她年輕有活力,愛開玩笑,一些搞怪的行為往往能讓被繁瑣事務壓得喘不過氣的林徽因和梁思成感受久違的輕鬆。

對待林洙,林徽因就像照顧自己的女兒一樣毫無保留,不僅為她在清華找到了一份工作,還給她和清華有名的大才子程應銓證婚。

程應銓當時在清華擔任助教,是梁思成最得力的助手,不僅才能出眾,還曾參加過遠征軍,去滇緬前線當過英語譯員,可謂榮譽滿身。而且巧合的是,當年程應銓從部隊復員回到昆明時,就曾與正在昆明天祥中學讀書的林洙相識,兩人也有過一段淵源。

林洙和程應銓結婚時,處境還有些尷尬,畢竟兩人的工資加起來不過1個月200斤小米,剛夠吃飯,根本沒有閒錢湊辦婚禮。林洙本想賣掉一些從家裡帶來的首飾,沒想到林徽因知道後氣沖沖找上了門,以長輩的口吻問道:

「你有困難為什麼不來找我?」

林洙漲紅了臉站在一旁,默不作聲。林徽因也知道她好面子,不願意開口借錢,便說自己手裡頭剛好有一筆營造學社的款項,是專門用來幫助青年學生的,讓林洙先拿去用,說完就給了她一個存摺,並說:

「需要多少錢就拿多少錢。」

直到很久以後林洙才知道,那存摺里其實都是梁思成和林徽因自己的錢,藉口學社只是為了讓她安心去用。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用這句話來形容林徽因和林洙的關係再合適不過。林洙能在北平站穩腳跟,擁有穩定的生活和家庭,都離不開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幫助。只是林徽因怎麼也不會想到,在她去世之後,一切又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病逝於同仁醫院,年僅51歲。

兩年之後,程應銓因為在一次校會上為同僚仗義執言,被有心人抓住把柄設計陷害,不僅事業跌落谷底,自由也受到一定限制,身為妻子的林洙也因此受到牽連,從清華營建系秘書被調到資料室工作打雜。壓力之下,林洙提出與程應銓離婚,並不許他再與兒女接觸。

林洙做出這些,有形勢下的無奈,也有明哲保身的私心。這也似乎印證了一句話: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

在最困難的時候,梁思成也保不住程應銓,只能想辦法拉了林洙一把。自林徽因去世後,梁思成就擱置了大量的工作,他便以此為藉口,讓學校把林洙調過來擔任自己的助手。

在林洙面前,梁思成喜歡自稱「老人」,畢竟大了她將近20歲,說是父輩並不為過。林洙也似乎並不在意年齡上的代溝,她依舊愛耍小姑娘的性子,喜歡大大咧咧地開玩笑。

當時有梁思成的崇拜者寫來情書,被正在整理信件的林洙看到了,她就故意模仿著梁思成的口吻寫了一封回信:

「接君來信激動萬分。請你於某月某日到北京,我一定到車站去迎接你。」

信寫完,她還主動拿給梁思成看,看著他一臉尷尬後就哈哈大笑。一個情感受挫的才子,一個獨身的年輕女子,同在一片屋檐下的打鬧和工作,時間一長,難免動情。

猶豫很久之後,梁思成將林洙叫到身邊,念了一句林徽因的詩:

「回過頭來忘掉靦腆,把一串瘋話說在你的面前。」

林洙愣了愣,沒有聽明白。結果第二天梁思成就遞上一封情書,並對林洙表白,說自己願意忘掉以往種種的靦腆和顧忌,和她走到一起。

1962年,林洙與梁思成結婚,此時離林徽因去世已經過去了7年。

從脫離林徽因,到離不開林徽因

梁思成會選擇林洙,原因無非3點:

一、林徽因去世後,梁思成精神上備受打擊,是林洙一直陪在他身邊,用女性獨有的青春和活力感動著他,開導著他,時間一久難免會產生情愫。

二、1962年後,因為外部環境的放寬,梁思成的重心再次回到工作上,這也是他心情最為明朗昂揚的一段時間,開始對新生活有了隱隱期待。

三、梁思成與林洙相識10多年,林洙又是林徽因的弟子,她的行為習慣上有太多林徽因的影子。梁思成希望林洙可以像當年的林徽因一樣,成為自己生活、事業的雙重伴侶,複製那種他最熟悉的模式。

然而,這場「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又註定得不到祝福。

在林洙和梁思成結婚前,清華曾找到程應銓談話,問他和林洙還有沒有復婚的可能。

程應銓面無表情,只是冷冷地答道:

「不能。我又不是太監,召之即來,揮之即去。」

1968年12月13日,程應銓換上一身嶄新的西裝,跳入冰冷的游泳池,以一種悲情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林洙曾說,和程應銓在一起的10年,唯一值得讓她高興的事情只是程應銓知識分子的身份和高額的工資,兩人並無深厚的感情。而對於程應銓來說,林洙的絕情是壓倒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反對梁思成和林洙結婚的人也並不在少數。

梁思成建築界的同僚劉敦楨,在得知梁思成續弦林洙之後,隨即就給梁思成寫了一封信,信中沒有開頭,沒有落款,正文只有四個字:多此一舉。

好友張奚若更是不留情面,直接警告梁思成,若與林洙再婚,將和他絕交。而之後張奚若也是說到做到,與梁思成斷絕了往來,一生情義就此戛然而止。

為什麼一場婚禮,會遭到如此大的反對之聲?

一、林洙曾是林徽因的學生,梁思成和林洙又相差巨大,兩人的年齡、身份、收入都不是一個層面。所以很多人質疑林洙選擇梁思成根本不是因為愛情,而是想當「建築界的第一夫人」,沈從文更是直接諷刺道:「林洙就是愛錢」。

二、林洙和程應銓的悲劇婚姻人盡皆知,在程應銓落難後,林洙的所作所為大家也都看在眼裡。梁思成在界內聲望崇高,迎娶林洙這樣的女子在很多人看來無疑就是「有辱門風」。

在高壓之下,梁思成還是堅持了自己的選擇。但之後事實證明,林洙在結婚後表現出的另一面,完全在他的意料之外。

或許是為了宣示一個女主人的權威,林洙住進梁家之後,便將林徽因的畫像從牆壁上取了下來。林徽因的大女兒梁再冰回家後看到這一幕,直接不留情面地一個巴掌扇在林洙臉上,然後摔門而去,再也沒有回來。

雞飛狗跳的家庭生活,讓梁思成非常無奈,他只問了林洙三個字:

「何必呢?」

在梁思成去世後,林洙的一個行為更是引起了軒然大波。他不僅將梁思成的手稿和資料盡數變賣,連林徽因的也沒放過。梁啟超送給林徽因和梁思成的一部《營造法式》被林洙於2012年5月賣出了218.5萬的天價。這本書是林徽因的至寶,封面有梁思成的題詞:「林徽因珍藏,恕不外借」。

林徽因結婚時裝滿兩個紅色的箱子,她一生都未曾開啟,其中一個被林徽因送給了學者費玉清的女兒費慰梅,另一隻被林洙大模大樣拍賣給了上海藝術博物館。就連林徽因與梁思成的訂婚文書也被拍賣了。

如此徹底的拍賣,讓梁思成和林徽因一生的心血四分五裂,最後還是清華出面,才阻止了林洙的瘋狂。這一系列行為似乎也印證了沈從文對她的評價:林洙就是愛錢。

林洙所做的這一切,好像都在「去掉林徽因痕跡」。作為一個後妻,她確實沒必要留著丈夫和前任的一些東西。但從另一個角度講,梁思成是她相濡以沫20年的丈夫,林徽因也是她的恩師,如此行為實在令人寒心。

而林洙接下來的舉動,更是令人大跌眼鏡,她開始大肆爆料林徽因的緋聞八卦,出書、上節目,一次又一次。

「林徽因和梁思成講,她愛上了兩個男人」。

這個謠言流毒無窮,幾乎成了民國名媛風流故事中最重頭戲的八卦,而它的出處正是林洙在林徽因誕辰一百周年時出版的《梁思成、林徽因與我》一書中。

後來《非常說名》節目曾特意請來林洙採訪,記者饒有心機地談到有關於林徽因其他追求者的話題,問梁思成是不是曾經對林洙說過一些相關的話。

林洙的回答也非常巧妙:

「談過,但這是他們的隱私。」

表面上說是隱私,卻又堂而皇之提到兩個字「談過」,這其實就是承認確有其事。而接下來林洙說的一番話更是成為了後來眾多人貶低林徽因的靈感來源:

「我覺得梁思成非常大度,他非常非常愛林徽因,但並不意味著他就沒有尷尬,沒有痛苦,沒有失落,應該還是有的。」

大度、尷尬、痛苦、失落,林洙一連用上了四個詞,直接把林徽因定了性。一個女人到底做了什麼,才能讓自己的丈夫被動地去大度,甚至精神上受到折磨?

終於,林洙又提到了那個名字:金岳霖。

熟悉林徽因的人,都不會陌生金岳霖。這位民國哲學大師仰慕林徽因,甚至為其終身不娶的故事人盡皆知。但有一個細節卻是林洙首先提出來的,那就是林徽因愛上過金岳霖,並主動把這個想法告訴過梁思成。

林洙說梁思成當時非常痛苦,他想了一夜,把自己跟金岳霖作比較,越想越覺得絕望,認為自己雖然在某些方面都有一些修養和成就,但還是比不上金岳霖。所以最後他和林徽因說:

「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選擇了金岳霖,我祝你們幸福。」

這個故事中的林徽因,完全是多情和不負責的形象。事情的真假不得而知,因為無論是梁思成、金岳霖還是早逝的林徽因都未曾提起過任何相關的事情。但林洙卻說了,在梁思成已經去世的情況下,她好像就是唯一的知情者,且死無對證。

其實不管事情是真是假,林洙肯定會知道,她這樣一段話說出來,對於林徽因,乃至於梁思成和金岳霖的名譽打擊都是沉重的。她把自己的恩師放在火上去烤,任閒人質問。作為一個見證者,關於他人的私事並不應該公之於眾。

而且哪怕事情是真實發生的,林徽因的舉動也沒有任何值得詬病的地方。金岳霖非常優秀,林徽因即便動心,也是選擇把自己在感情上的困擾坦誠地告訴了自己的丈夫,對梁思成沒有任何隱瞞,而且最後她也始終忠於自己的婚姻,對金岳霖沒有半步超越友情的舉止。

可以說在這一感情糾葛中,當事人林徽因、梁思成、金岳霖都沒有做的太過分的地方,反倒是爆料的林洙有些別有用心。

那麼為什麼林洙要在公開場合說出這些「只有她知道的秘密」?

林洙的私心

在節目中,林洙還回答過一個問題:

「林徽因是一個好太太嗎?」

林洙非常聰明,她沒有直接評價,而是引用了「林徽因好友費慰梅」的一句話:

「林徽因是一個好朋友,但不是一個最理想的家庭主婦。」

林洙說林徽因只對兒女很關心,其他家務都由保姆負責,她自己什麼都不會,連梁思成的起居都是保姆照顧的。林洙有意無意都在強調一點,林徽因並不是外人眼中那種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完美妻子」。

而且林洙雖然承認林徽因的病逝對梁思成打擊很大,但她緊接著口鋒一轉,提到林徽因病中脾氣很大,這對照顧她的梁思成非常折磨。林徽因去世,梁思成一方面非常傷心,一方面又是一種解脫,他可以投入更多的時間在工作里。

生活中:不會照顧家人,脾氣讓梁思成壓力很大。

感情中:和金岳霖糾葛不清。

林洙寥寥幾口,就讓林徽因的形象大打折扣。林洙晚年對自己恩師嘴下不留情,其實有無奈,也有私心。

第一:嫉妒

在外人眼中,林徽因是完美的,而林洙只是普通人,而恰恰林洙又是那個拿出了和林徽因比較最多的人。林洙強調林徽因也有缺點,無非只是為了抬高自己,雖說不太地道,卻也是人之常情。

第二:委屈

自從嫁給梁思成開始,林洙和這份婚姻就一直備受爭議。她貶低林徽因無非是想表達一種觀點:論才華,我不如林徽因,但論做一個合格的妻子,林徽因遠不如我,我和梁思成的婚姻可能更加幸福。

第三:占有欲

梁思成對林徽因和林洙完全是兩種態度,一個是青梅竹馬,事業生活完美契合的理想愛情,一個只是照顧晚年,幫助工作的現實婚姻。梁思成經常在林洙面前提到和林徽因的往事,甚至表白都用林徽因寫的詩,包括外人提到梁思成妻子這個身份,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也是林徽因,這難免會讓林洙耿耿於懷。

總而言之,梁思成和林徽因都是民國最為話題性的人物,加入他們當中的林洙自然會受到很多的非議。而在這種輿論的高壓之下,林洙並沒有表現大度,而是極力地維護自己,以至於犧牲恩師林徽因的形象。

只是林洙可能也沒有明白,世人對林徽因的好感,其實並不在於她的私生活,而在於她為國家和民族做了太多的貢獻,她對古建築的研究和保護,在文學上的成就都是貨真價實的,包括梁思成也是如此。

可能三個人的故事中,總會有一個人是最無奈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a0b28cd1ab6528851d7448294fc586f.html